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244章 马邑之围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44章 马邑之围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所谓素服出行,又称白龙鱼服,和微服私访的感觉相差不多。

曹睿此番出宫,虽未净街封路,但还是有许多虎贲护卫着的。

大司农官署内。

有着辛毗在一旁手持天子符节,无论进门还是入内参观,身着素服的曹睿全都没遇到任何阻碍。

片刻后,曹睿来到徐庶正在接见各地屯田官的正堂中。

此时的曹睿一身月白长袍,配上金冠玉簪,在辛毗的陪同下,从门外向内走去。

正在低头记录些什么的徐庶,听见堂外传来脚步声,皱眉抬头,却发现皇帝和辛毗竟然过来了。

见徐庶需要起身行礼,曹睿微笑着伸出右手食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紧接着右手又向下虚按了几下,示意徐庶坐好。

徐庶也注意到皇帝今日的妆束与平日不同。既然皇帝不愿表露身份,那就随他去吧。

大司农,是负责屯田之事的最高官员。

在大魏,屯田不仅是种粮、产粮这么简单,还涉及屯田民的管理征调。

被朝廷聚在各地屯田的民众,由各地的刺史和屯田都尉、典农都尉进行管理,也算是一种准军事组织。

因此在大魏的九卿之中,除了太常、廷尉之外,大司农的实权可以排在第三。

方才,兖州的屯田官已经汇报过了。

徐庶照着名册念道:“凉州屯田从事尹迪何在?”

曹睿与辛毗这时已经坐在了堂内侧面的暗处,静静的看着堂中。

一名面色黝黑的中年文士进来,拱手行礼道:“参见大司农,下官凉州屯田从事尹迪。”

徐庶嗯了一声:“你州中送来的文书,本官都已经看过了。不过尚且有几个疑问之事,还需你给本官解答一下。”

尹迪应道:“大司农但问无妨。”

徐庶问道:“你州中文书中提到,在武威郡的姑臧县和西都县,今年共计扩充了两千顷屯田,而且大半都是分给了羌人种落?”

“禀大司农,确实如此。”尹迪拱手说道:“今年年初西都郡麴英叛乱,临羌、西都、安夷三县的大半汉人,都逃至了相邻的金城郡中,在西都郡平叛之后,许多百姓仍然不愿回返,仍留在金城郡中。”

“西平郡位于河湟谷地,周围羌人众多。护羌校尉陆公上报州中,称位于临羌、西都两县的烧当羌乞求内附。”

“州中议定,接纳了烧当羌所部近五千人依附,并依民屯之法将其安置在临羌、西都两县附近,今年命其耕种一千顷田地。”

“而同时在武威郡中,姑臧城附近的唐兀羌因部落乏粮,乞求州中相助。夏侯刺史与司马校尉一并决定,将郡中荒废多年的土地交予其耕种,而且资助唐兀羌一部分口粮。”

“以三年为期。三年中口粮由州中供给,产量都归州中。三年之后所产粮食,也一并按民屯的五五分成上缴。”

徐庶点头说道:“凉州地多人少,你州中如此安置也是将羌人归于王化、积蓄粮食的做法。”

一旁坐着的曹睿小声和辛毗说道:“辛卿,陆逊大约和朕说过此事了,却和这个尹迪所说有些差异。”

辛毗好奇问道:“差在何处?”

曹睿说道:“并非烧当羌主动要求归附,而是临羌、西都汉人纷纷内迁,若不找羌人耕作,恐怕这两县之地就再无资财供应军需了。”

“与其弃地荒废,还不如招募羌人耕种。如此羌人得活,州郡中也得了粮食,还得到了周边羌人效忠。”

辛毗轻叹一口气:“羌人时叛时定,还需谨慎啊。”

曹睿笑着说道:“这方面,朕倒是相信陆伯言的经验。”

“据他自己说,当初他在扬州东吴任官的时候,讨伐山越之人,将其从山中迁出、分割而治,颇有一套心得。”

“陛下,何以见得?”辛毗问道。

曹睿轻笑道:“山越是不愿纳粮缴税,因而在山中聚众。凉州羌人其实大都了解朝廷天威、平等对待的话也愿意交粮。只不过前汉的朝廷、官员等等,从来不拿羌人当人看。”

辛毗默默点了点头。

被歧视的又岂止是羌人呢?凉州汉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片刻后,辛毗说道:“为了避免日后祸事发生,还需早做些准备预防才是。”

曹睿回应道:“确实如此。待屯垦一两年、羌人们见到存粮之后,再由州中出面,给这些羌人赐些汉姓,再分而治之。”

“打几场仗、出几次兵、得了些许封赏、再出几个官员之后,总会慢慢归心的。”

辛毗说道:“陛下圣明。凉州当下首要问题就是人丁稀少。”

“人少则乏粮、乏粮则军少、军少则难以防守。”

“启用羌人屯田,的确是个救时的法子。”

而此时的堂中,尹迪与徐庶汇报完了凉州的屯田事项后,徐庶又低头念起了下一个名字。

“豫州屯田从事邓艾何在?”

一名中等身材、其貌不扬的青年官员走了进来,拱手应道:“禀、禀大司农,下官就是豫州屯田从事邓艾。”

邓艾?

虽说邓艾此人从外表看来并无多少奇特之处,但凭他邓艾这个名字,就足以吸引曹睿的兴趣了。

曹睿饶有兴致的听着邓艾给徐庶的汇报,这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豫州刺史黄权给自己上表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

就在邓艾刚刚答完徐庶之问时,曹睿坐在一旁清了清嗓子。

“邓艾是吧?若朝廷要从豫州调动军粮,该如何征运?”

邓艾闻声,转身过来拱手一礼:“请问尊驾是?”

徐庶连忙说道:“就当是本官问你,知道什么就答些什么。”

邓艾随即答道:“若、若从豫州调粮,当将粮食从汝水、颍水、浪荡渠、涡水转运,汇、汇集至淮水后,再顺流而下运至寿春处。”

曹睿轻笑一声:“这就是豫州调粮入扬州的途径吗?若是从豫州调粮入长安呢?”

邓艾一愣,随即说道:“若长安需粮,为何不从河东与平、平阳两郡转运?”

辛毗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这时凑在曹睿耳边补充了一句:“陛下,武帝攻略关中之时,的确都是从河东供应粮食。”

“当年杜畿在天下各郡太守中功劳第一,一半都是供应军粮的功劳。”

曹睿没有理会辛毗,而是接着向邓艾问道:“若是河东、平阳的粮草不够呢?又当如何?”

邓艾张了张嘴,却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沉默几瞬理清思路之后,这才出口问道:“一定要从豫州运粮吗?难、难道尊驾不知道弘农郡陕县的河中砥柱吗?”

曹睿淡然一笑:“知道,就当是长安有战事,不得不运。”

邓艾不解道:“先汉定都长安,从关东漕运粮草至长安城,每岁凡有百余万石,而在经过陕州砥柱时损、损耗甚多。而汉光武定都洛阳后,却百余年间再无漕运之事。”

“若要从关东运粮入长安,那就必然要经过陕州的砥柱天险不可!”

徐庶此时也有些困惑了。

陛下问邓艾如何转运豫州粮草至长安?这件事已经百余年没人做过了!

曹睿淡淡说道:“那你就说说如何过这个陕县河中的砥柱。”

所谓陕县砥柱,实际上是黄河中天然阻碍航道的巨石。所谓‘中流砥柱’一词,说的就是这里,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

也就过了几瞬,邓艾便出口言道:“若是从豫州运粮入、入长安,当汇集各郡粮食从浪荡渠入河,逆流而上至、至陕县砥柱以东。”

“从此处下船转陆运,再从陕县砥柱以西重新上船,经渭水和漕渠可至长安。”

“禀尊驾,这就是在下以为、从豫州运粮到长安损耗最小之法了。”

曹睿起身伸了伸懒腰,笑着对徐庶说道:“大司农!此人不错,告诉黄权,朕要了。”

徐庶连忙起身拱手行礼:“不知陛下要邓艾去何处任职?”

曹睿笑道:“让他去督关中各军的粮草!”

“遵旨。”徐庶笑着回应后,走上前去拍了拍邓艾的后背:“你傻了吗?陛下给你赐官,如何不拜?”

邓艾连忙跪拜。

曹睿笑着看了邓艾一眼,便转身出门离去了。辛毗见状,也随意的向徐庶拱了拱手,随即跟上。

……

田豫在汪陶城外,派曹爽去广武求援之时,是在六月二十五日的上午。

二十六日下午,曹爽几经周折寻得刘晔等人。

二十七日夜间,经过一日急行军,曹爽与刘晔、毌丘俭等人领雁门郡兵,刚刚到达楼烦。

而此时的田豫,却面临着更危险的境地。

轲比能其人,确实当得上此时草原上实力最为雄厚之人。

轲比能所率领的鲜卑骑兵,一直缀在田豫所部九千人的后面。

但在这两日间,轲比能从不派人攻击田豫直领的部队,而是日夜不断的对素利部的鲜卑轻骑、以及来自幽州的乌桓轻骑进行袭扰。

两日下来,共计三千的乌桓义从,已经损伤了一百多骑。素利部的四千杂兵更是损失了将近三百人。

时间已至傍晚,田豫率领着八千多兵,在阴馆西北、靠近桑干水的地方靠河扎营。

田豫正在营中巡视,检查着这两日军中受了刀伤和箭伤的伤员。

在安抚了一群年龄不大的幽州军士后,田豫走到了自己的司马何信的面前。

“你的箭伤如何了?”田豫面带忧色,看着何信绑着麻布、但仍在渗血的肩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