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86章 选贤举能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86章 选贤举能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四月初一,又是一次热闹的大朝会。

许多大臣猛然发现,原本应该位列前排的司徒王朗,竟然今日没有上朝。

曹睿也没必要藏着掖着,直接向臣子们说明自己派王朗去河北、负责为文昭皇后修陵一事去了。

王司徒真可谓是雷厉风行。

王朗在得了皇帝委任之后,第二天上午就起程北上邺城了,没有多耽搁半日。

而其子王肃禁足在家之事,卫臻、刘晔、杨阜不可能说,旁人也是无从得知的。

若从大多数旁观者的视角来看,那就是钟太傅和王司徒因恢复‘肉刑’又一次吵起来后,王司徒欲要扩大事态、将争议公布了出来。

王司徒是上午将信公开的,皇帝下午就去了司徒府上,第二天王司徒就滚去邺城了。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钟太傅又赢了一次,但这种进展速度,一时间却让人摸不到头脑。

在朝会上议论修律一事之时,有臣子当廷站了出来,建议皇帝恢复肉刑,随即许多大臣出言应和、也有大臣们出言反对。

曹睿也只是简单表示,肉刑是具体刑罚、议论肉刑并非紧要之事。应该先大略定下修律的方向,等修到细节之后再议肉刑。

皇帝都如此说了,而且说得也符合逻辑道理。先总纲再细节,本就是做事情的正经方法嘛!

也只能搁置起来了。

钟繇钟太傅依旧是腿脚不好、未能上朝。

曹睿在与大将军、太尉华歆、司空司马懿、尚书右仆射卫臻等大臣议论之后,大致定下了此番修律的几个原则。

其一,删繁就简。将汉律的繁琐重复之处逐渐精简,删去不必要的各类注解及判例。

其二,逻辑清晰。新修订的律法应该是先总则、再章节、再条文的结构,方便各州郡学习和查找。

其三,审慎为先。这一点是曹睿特意要加上去的,曹睿认为律法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律法中要存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在律法判罪之前要反复核实确认。

曹睿提出审慎之后,无论是华歆、司马懿还是曹真,没谁会有理由拒绝的。

小心断案嘛!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曹睿听到大臣们的纷纷称赞后,心中不由得摇了摇头。这种吹捧实在没有营养,但若是我提到修律之人呢?

“诸卿,”曹睿缓缓说道:“既然修律的原则已定,那么千头万绪还是要有一人直领的。”

“应该用何人来主导此次修律之事啊?”

皇帝的话一出,原本沉默的朝堂上随即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做官也是有讲究的,做苦活、做累活不如做巧活,而此番修律就是典型的巧活。

陛下已经亲自划出了范围,只是由一人牵头即可。作为陛下太和元年朝堂上的第一件大事,这不是妥妥的政绩吗?

群臣心中纷纷都起了心思,但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曹睿见状轻笑一声,知晓并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于是开口问道:“大将军?可有人选推荐给朕?”

曹真想了几瞬,随即拱手说道:“陛下,律令之事臣不甚清楚细节,因此臣没有人选。但军令的修编,臣建议用侍中辛佐治来负责。”

曹睿点了点头,看向了辛毗:“军令乃是军中大事。既然大将军推荐了辛侍中,辛卿,你可愿意负责此事?”

辛毗出列行礼答道:“回陛下,臣愿为此事,愿为陛下分忧。”

“辛侍中去做,朕无忧也。”曹睿笑着回了一声。

“除了军中律令,此事已经定下来交给辛侍中负责,接下来的大头还需议论。”

曹睿指向太尉华歆:“华太尉,卿可有人选推荐?”

华歆年高德劭,一般在朝堂上不轻易说话。华歆直接拱手答道:“陛下,臣向朝廷推荐陈留太守刘劭刘孔才。”

“陛下,刘劭在黄初年间曾任尚书郎及散骑,还受命汇集群书编纂成《皇览》,与法令条规也颇有研究,此人确实适合此任。”

曹睿说道:“朕上次出巡时,在陈留停了数日之久。陈留太守刘劭的政绩朕也有所耳闻,此人可以考虑。”

“司空怎么说?”曹睿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其实心中颇为纠结。

三月初的时候,蒋济在离开洛阳前往扬州之前,曾经与司马懿商讨要将河南尹的位子让给大司马曹休的长史冯平。

而当下的河南尹司马芝正是司马懿的族弟。

本来按照常理,司马芝在办了曹洪家人之案后、司马懿再稍稍举荐一下,升官做个九卿还是有可能的。

现在九卿中的太仆和大司农,这两个位置都有空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