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72章 割据一方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72章 割据一方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13:58:08

第172章 割据一方

随着短暂的惊呼过后,不论是在场的太学学子或是随行官员,都纷纷目不转睛的抬头看向舆图。

山川江河、郡县城池,此刻尽在眼中一览无余。

“肃静!”高堂隆板着面孔向前走了一步,高声维护着堂内的秩序。随着话音落下,场内刚起的喧哗声也随即平复,安静的只剩呼吸声。

“何为天下大势?”曹睿面色严肃的朗声说道:“朕今日要与诸位说的是,天下大势其实只有四个字。”

“天命在魏。”

曹睿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四个字,铿锵有力的声线伴着些许回声、在堂中学子们的心中开始激荡。太学生们也纷纷转头看向讲台上的皇帝。

停了几瞬之后,曹睿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朕知道,如今大魏并未山河一统。”曹睿抬起右手,食指指尖指着舆图的方向:“东南的吴、西南的蜀,吴蜀一共割据四州之地,若是刘禅在成都、或者孙权在武昌也如朕一般讲课的话。”

“他们也会说些什么‘天命在吴’或者‘天命在汉’的话的。”

曹睿面带笑容讲出这两句带着玩笑的话,集贤堂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一些了。

坐着前三排的甲阶学生,曹睿还能看清他们的脸。有的咧嘴几乎笑了起来,有的瞪大眼睛看着自己,还有的学子正在皱眉思考。

司马师斜眼看了一旁的夏侯玄,夏侯玄跪坐席上还是如玉树般挺立,面容严肃而又棱角分明。稍远一些的姜维,则是眉头皱起陷入思考。

‘天命在魏……’作为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是有些不屑于这四个字的。

若是其他公卿大臣家的少年,或许还对皇权有着骨子里的敬畏。但司马师不同,不论是建安年间抑或黄初年间的大事小情,司马懿尽皆在书房中与司马师细细讲过。

什么天命?若不是我父辅佐先帝排除异己、拉拢人心,先帝又如何能成魏王、进而成就帝业呢?‘尧舜之事,吾知之也’这句话,我也是听过的!

接近皇权的人,自然对皇权少了几分敬畏。

曹睿环视一周,缓缓说道:“朕要首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何吴蜀能够割据一方,以至于大魏十余年来未能平定?”

‘打不过呗!’司马师脑海中第一瞬就出现了这个答案,这当然是不能说出口的。

不过……为什么打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更加繁复难解了,司马师一时还难以概述。

学子们纷纷面露思考之态,几瞬之后,已经有几名太学学子举手示意,欲要作答。

曹睿目光看了过去:“伯约,卿来说一说。”

“遵旨。”姜维起身缓缓行了一礼。

“陛下,臣出身雍州天水郡、天水也是曾经的凉州之地。虽然臣未曾从军,但宗族之中多有曾经随武帝征讨汉中之人,对此事臣也有一些考虑。”

“说来。”曹睿抬手示意。

姜维拱手说道:“臣以为吴蜀割据一方的原因,其实是‘山河割裂,地理相制’。”

前三排的甲阶学子,近乎半数都转头看向了姜维。夏侯玄皱眉不知在想些什么,而司马师却是在好奇姜维会如何解读。

站在讲台上的曹睿并未言语,静静的听着姜维所言。

“建安二十四年之时,臣当时十九岁、臣父当时就负责天水郡为汉中转运之事。以臣所知的情况,自武帝从长安兵进汉中之后,刘备在汉中坚壁不战、屡屡破坏王师粮道,王师这才退出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几乎是奠定天下格局的一年。在场许多大臣都是亲自经历过那一场大战的。

就如四名侍中,刘晔当时任行军长史、辛毗当时任丞相长史,两人都在曹操征讨汉中的军队之中。杨阜在武都太守的任上管理后勤,而陈矫则是在邺城为尚书处理行政之事。

刘晔目光看向姜维,心中想着这名年轻人会说出些什么道理,其余三名侍中也是同样。

对于皇帝身边的权力结构,刘晔是极为敏感的。上次南征时姜维与夏侯玄二人随侍皇帝左右,但刘晔与姜维之间交谈甚少、并不相熟。

曹睿点头:“伯约说的对。朕也认同当时武帝是被刘备据险不战而逼退汉中的。”

姜维语气洪亮的说道:“正是因为雍凉军资粮草本就匮乏,而祁山道、褒斜道转运困难。这才是大魏撤军的根本原因,并非战事不利。”

“雍凉与汉中之间隔着茫茫秦川,山川地理的阻隔带来的耗费,需要更多人力、财力、军力方能弥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