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 第290章 慕容月的书信

敦煌的夜色,比姑臧多了几分苍凉,比长安少了几分威严,却同样被无形的紧张感所笼罩。王宫内的争论虽暂歇,但暗流涌动更甚往日。正是在这微妙的时刻,一些极其隐秘的东西,如同夜间滋生的露水,悄然渗入了西凉权力核心的缝隙。

这些并非来自北秦使臣宋弁的公开文书,也非边境军报,而是几封通过绝密渠道——可能是早已被北秦策反的西凉内侍,可能是往来于敦煌与长安之间的“忠诚”商队,甚至可能是某些看似中立、实则暗中倾向北秦的僧侣——送入宫中的密信。

信件的材质普通,字迹却娟秀而有力,带着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冷静,落款处并无官职姓名,只绘有一枚极其精巧的、不易察觉的玄鸟暗纹。知情者一见便知,这来自长安未央宫,那位以睿智和手段着称的北秦皇后——慕容月。

致西凉王李暠的密信

这封信被混在一批进贡的敦煌本地文书中,呈送到了李暠的案头。当心腹内侍将其单独挑出,确认无误后,李暠怀着惊疑不定的心情,在深夜独自拆阅。

信的开篇,并非居高临下的训示或咄咄逼人的威胁,而是以一种近乎平等的、带着历史沧桑感的笔调写道:

“西凉公台鉴:冒昧致书,唐突之处,万望海涵。妾身僻处长安,然每读史书,观河西旧事,常感喟叹。凉州之地,胡汉杂处,英雄辈出,然能如公之祖武昭王那般,开疆拓土,保境安民,存续汉家文脉于西陲者,寥寥无几。公承先王之志,守此基业,其艰其难,妾虽为女子,亦能体察一二……”

先以共情和对其父辈功业的尊重拉近距离,消解敌意。

紧接着,笔锋悄然一转:

“然,妾近日观北凉之行径,忽忆及史册所载若干旧事,心中不安,故不揣冒昧,欲与公共析之。岂不闻,昔年北凉太祖初兴之时,亦曾与当时之西凉主约为兄弟,共抗后秦、南凉。然盟约墨迹未干,北凉铁骑便已踏破盟邦之境,杀掠无算,致使西凉元气大伤,此其一也。”

她并不直接评论当前,而是引用历史,点出北凉先祖背信弃义的具体案例。

“又闻,后凉主吕隆困守姑臧,饥馑不堪,遣使求援于北凉。北凉主慨然应允,馈以粮草,却趁其不备,突袭其城,终灭后凉。此虽兵不厌诈,然其对‘盟友’之手段,亦可见一斑,此其二也。”

再举一例,说明北凉如何利用他人困境,行吞并之实。

慕容月的文字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陈述历史的冷静,但选择的案例却极具针对性和暗示性:

“公乃仁德之君,素重信义。然纵观北凉立国之道,弱则卑辞求和,强则翻脸无情,其行事准则,唯‘利’字当头,何曾真正顾及盟约信义?昔年如此,今日之沮渠蒙逊,其狂悖暴虐,犹胜其祖辈,竟至公然袭杀大国使团,挑衅邻邦,其眼中岂有规矩道义可言?”

将历史与当前沮渠蒙逊的行为联系起来,暗示其本性难移。

最后,才是真正触及李暠当前困境的核心:

“妾尝闻,困兽犹斗,何况人乎?然与虎豹同困于阱中,纵能暂免猎人之箭,又岂知身旁饿虎,不会率先发难,以友为食?北凉如今境况,正如困兽,其联柔然、拒北秦,已陷疯狂之境。公若在此刻与之携手,无异于与癫狂之虎豹同阱。妾窃为公忧之:击退北秦之后,公将以何制约北凉?以何满足柔然之贪欲?届时,西凉恐非亡于北秦之明刀,而亡于‘盟友’之暗噬矣。”

这番分析,精准地戳中了李暠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北凉不可信,柔然更危险!与它们合作,简直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信的结尾,再次回归温和与“设身处地”:

“妾一妇人,本不当妄议国政。然念及公守护汉家文化之不易,西凉百姓安居之艰难,实不忍见其卷入无谓兵祸,乃至为虎作伥,反遭反噬。北秦陛下,胸怀四海,志在混一宇内,然对如公这般心向文明之君,必以礼相待,前番宋使之言,便是明证。何去何从,关乎宗庙社稷,关乎万千生灵,望公慎之又慎。”

没有威胁,只有“提醒”和“担忧”,并将北秦摆在“文明秩序”维护者的位置上。

李暠读完这封信,后背已然被冷汗浸湿。慕容月没有说一句要求他投降的话,却通过冰冷的历史事实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他内心最担忧、最不敢深思的可能性,血淋淋地剖开在他面前。与北凉结盟的诱惑,在这封信用历史铸照的镜子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危险。

致西凉主和派重臣的密信

与此同时,另外几封内容相似、但侧重点略有不同的密信,也通过不同渠道,送到了丞相宋繇、大司农索仙等主和派核心人物的手中。

给宋繇的信中,更多强调北凉对文化的破坏:“……北凉沮渠氏,起于卢水胡,素轻文教,重武轻文。昔年入姑臧,曾纵兵焚毁寺院经卷,岂是可与言文明传承之邦?若其得势,西凉敦煌数十年文教积累,恐毁于一旦……”

给索仙的信中,则侧重经济与民生:“……柔然贪婪,索求无度。北凉若引其入局,河西膏腴之地,必成其掠食之场。届时,岂有西凉商路可言?百姓复遭胡骑蹂躏,公掌管度支,深知钱粮之艰,岂忍见之?”

这些信,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每一刀都切中了这些老臣最关切的领域——文化、民生、稳定。它们不是在劝降,而是在强化他们原有的立场,为他们反对与北凉结盟、主张谨慎对待北秦提供了更强大、更“客观”的历史和理论依据,也悄然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对北凉更深的戒备与对北秦“秩序”的隐约期待。

慕容月的书信,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投下的几颗深水炸弹,并未立即掀起惊涛骇浪,但其引发的深层震动,却在西凉统治阶层内部不断扩散、发酵。它们巧妙地利用了历史记忆、现实恐惧和利益计算,离间着西凉与北凉之间本就脆弱不堪的关系,一步步地将李暠和他的重臣们,推向北秦所期望的方向。

敦煌的棋局,因这几封来自长安的密信,悄然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

喜欢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