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站在那扇镌刻着八首人面、虎身风纹的石门前,感受着门后传来的变幻无常、无拘无束的气息。他眼神清明,道心剔透,对即将到来的风之考验充满了探究与警惕。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伸手推开了石门。
门后是一条完全由呼啸气流构成的漫长甬道。刚踏入其中,伏羲便感到周身一紧,仿佛有无数双无形的眼睛在四面八方注视着他,每一缕拂过的风都带着审视与窥探的意味。
这里的风,灵动、狡黠、无孔不入。它们试图钻入他的袖袍,撩动他的发丝,甚至渗透他的护体神光,感知他法力最细微的流转方式,模拟他气息的独特频率。伏羲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的一切似乎都在被这风之甬道快速学习和复制。
他并未抗拒,只是保持着太极道韵的自然流转,阴阳二气微妙的平衡,如同一个不断变化的浑圆,让那些窥探的风无法真正抓住其固定的核心与规律。他一步步向前,如同逆风而行,又似与风共舞,身形飘逸,不着痕迹。
穿过漫长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他置身于一片无垠虚空,这里没有光,没有暗,没有实物,唯有——风。
无数种性质迥异的气流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蕴含着极致的风之法则,变幻莫测,又暗合天道。
“异数…非此界之魂…却身负同源之道…有趣…”
一个仿佛由千万种风声叠加而成、忽远忽近、无法捕捉其来源的声音,直接在这片风之世界中回荡,也响在伏羲的心湖。
骤然间,伏羲感到八个方向同时传来巨大的吸力与压力!
八个巨大的气旋涡流凭空生成,每一个气旋中心都隐约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表情各异的人面虚影——喜、怒、哀、惧、爱、憎、贪、痴!正是天吴的八首显化!
八张人面无声咆哮,喷吐出的是八种截然不同的“意”之风!
· 喜之风:带来极致欢愉的幻象,引人沉溺,消磨斗志。
· 怒之风:点燃焚天之怒,让人理智尽失,陷入狂暴。
· 哀之风:弥漫绝望悲恸,令人心灰意冷,自我放弃。
· 惧之风:编织最深恐怖,直击道心最脆弱之处。
· 爱之风:化作缠绵陷阱,引人执着情缘,迷失自我。
· 憎之风:散发怨毒腐蚀,激发对万物的毁灭欲。
· 贪之风:呈现内心渴望,诱人坠入无止境的贪婪。
· 痴之风:蒙蔽灵智慧光,让人变得偏执愚钝。
这八风无视物理防御,直攻道心,引动心魔,同时从四面八方袭来,瞬间将伏羲卷入一场针对神魂本源的狂风暴雨之中!无数幻象、杂念、情绪如同潮水般涌起,试图将他吞噬。
伏羲立刻盘膝虚坐,太极道域展开,阴阳鱼缓缓旋转,竭力化解这万千心念冲击。然而,八风特性迥异,源源不绝,且相互配合无间,他的防御虽滴水不漏,却如同陷入泥沼,心神之力在飞速消耗。僵持下去,必被耗尽神魂而亡。
就在伏羲全力应对八面来风时,更诡异的攻击悄然而至。
那八个气旋中,属于虎身的部分猛然发出无声的震颤!
伏羲骤然感到自身的“存在根基”开始动摇!构成他肉身的微粒,仿佛受到了某种更高层次法则的牵引,要脱离他的掌控,分解、消散,彻底融入周围无尽的气流之中,成为这无相风界的一部分!
这不是空间撕裂,而是存在形态的强制转化!从“实”到“虚”,从“有”到“无”!他的身体开始变得模糊、透明,对法力的掌控力急剧下降,甚至连思维都似乎要随风飘散。
内外交困,心魔侵袭于内,存在瓦解于外。伏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比任何直来直去的能量攻击都要凶险万分!
危急关头,伏羲灵台深处一点清明不灭。他意识到,对抗风的“无相”与“无常”,本身就是一种错误。风不可捉摸,岂能强行捕捉或抵御?
他猛然忆起刚刚领悟不久的“水”之真意。水至柔,随形就势;水亦至刚,滴石穿岩。风水虽不同,然其“流动”、“变化”、“无定形”的特性,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无常势,水无常形。然其动,皆循理而动;其静,皆含势而静……我何必执着于‘我’之形态?”
一念通达,伏羲骤然放弃了所有抵抗!
他不再将八风视为心魔攻击,而是将其当作天地间自然存在的各种“意”与“念”,以太极道心包容,以玄冥寂意冷却观察,如同观看云卷云舒,知其来来去去,却不被其牵引。
同时,他放松了对肉身的强行凝聚,反而主动引导体内法力,参照那“风虎化虚”之力以及“弱水”的渗透包容特性,去体会、模拟那种“粒子化”、“融入天地”的状态!
但这是以自身无比坚韧的神魂本源和太极道域为核心,保持着一丝绝对的“自我”不灭,如同水溶于水,却仍知自己是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