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沈微澜就出了门。风有点凉,她裹了裹外衣,脚步没停。
冬珞跟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叠纸,“昨晚的巡查记录都对过了,西口岗哨有个兵打盹,登记漏了两行。”
沈微澜点头,“人呢?”
“已经换班了,没惊动其他人。”
“去把那页抄出来,我看看。”
两人走到水源地边上,夏蝉已经在那儿等着,腰间的软剑挂着露水。她抬手抹了把脸,“刚巡完一圈,水渠边没人乱动,响铃机关也没响。”
沈微澜沿着石道往前走,脚踩在青石板上声音很轻。她走到那个出事的岗哨前站住。桌上的登记本翻开一半,墨迹干了,字歪歪扭扭。
她没说话,只用手指点了点那一页空白处。
冬珞低声说:“七天里有三次漏记,都是这个时辰。”
沈微澜转身,对着守在这里的几个兵,“你们知道这儿管的是什么吗?”
没人应声。
“不是一条河,是一城人的命。今天没事,是因为有人不敢松手。要是哪天真断了,你们担得起吗?”
一个年轻兵丁低下头,“我们……以后不会偷懒了。”
“我不是要你们不偷懒。”她说,“我要你们明白,这地方不能空。”
说完她转身往回走。
春棠在半路等她,手里拿着账本,“应急仓昨天又进了三百斤米,粮价稳住了。商户都按规矩来,没人敢抬价。”
“安防耗材呢?”
“我已经列好了清单,油灯、绳索、铁钉这些每月要用多少,都算清楚了。你待会儿可以看。”
“待会儿见城主,带上。”
快到城门口时,谢云峥骑马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兵。他翻身下马,“北境那边查了一圈,没人靠近水源。”
“你亲自去的?”
“我去才放心。”
她看了他一眼,“你也觉得会出事?”
“现在不会。可谁知道以后。”
“那就一直盯着。”
他们一起进了城主府。
城主坐在堂上,脸色不太好看,“这几日太平,我想把部分岗哨撤了,省点人力。”
沈微澜没坐下,“您要不要先去看看田里的孩子?”
“什么孩子?”
“每天挑水浇地的那个小娃,才六岁。他娘说,现在敢让他出门干活,是因为知道水不会断。您要是撤了防,万一哪天真断了,百姓信谁?”
城主皱眉,“可也不能一直这么耗着。”
春棠立刻打开账本,“大人,这是月度耗材清单。油灯每夜十二盏,绳索每月换三根,铁钉损耗不到五钱银子。人是多了些,但轮着来,不会累垮。”
城主翻了几页,语气缓了,“你说得也有理。”
沈微澜接着说:“减人可以,但岗不能空。每个点必须有人在,轮替也得有记录。”
城主沉吟片刻,点头,“行。从今往后设‘安防常备库’,由春棠协管,每月报我一次。”
“是。”春棠收起账本。
散了堂,五个人站在城楼下。
夏蝉活动了下手腕,“我觉得西渠暗沟还是不保险,没人盯着,容易钻进来。”
冬珞说:“我已经让线人留意那边,最近有陌生人问过灌溉时间。”
“问就答。”沈微澜说,“别拦,也别放任。记住是谁问的,什么时候来的。”
秋蘅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新配的药丸,含一颗能提神,不伤身子。夜里巡的人可以发下去。”
“发。”沈微澜说,“每人两粒,三天领一次。”
春棠问:“物资调度我重新排了,要不要现在去核对?”
“去。”她说,“今晚我要看到新的排班表。”
夏蝉拍拍剑柄,“我带的那批青年再练十天就能上岗,校场明天加训。”
“加训可以,别逼太狠。”沈微澜看着她,“人得用,也得活。”
谢云峥忽然开口:“我带北境巡卫换防,顺路查几条旧水道。”
“你小心点。”她说,“别只顾赶路。”
“我知道。”
几个人各自散开。
沈微澜站在城楼高处,风吹得衣袖鼓起来。冬珞走上来,递给她一张纸条。
“西门渡口,有两个外地人打听试验田的事,穿的是粗布衣,但手上没茧。”
她接过纸条看了看,“记下长相,别打草惊蛇。”
“要不要调人盯?”
“盯,但别让他们察觉。咱们现在不怕人来,怕的是人来了我们不知道。”
冬珞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沈微澜望着底下街道。百姓在走,摊贩在叫卖,孩子跑过巷口,手里举着半截糖葫芦。
春棠提着灯笼从账房出来,边走边低头看册子。
夏蝉在校场喊口令,声音清亮。
秋蘅背着药箱往岗哨走,步子很稳。
谢云峥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城楼。
她没动。
风把纸条吹得晃了一下。
她捏紧了。
突然想到什么,她转身问冬珞,“密语箱今天开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