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微澜走到会场门口时,脚步没停。她手里提着那捆材料,绳子勒在掌心有点疼,但她没松手。
春棠跟在右边,低声说:“小姐,他们都在等你开口。”
“我知道。”她说,“让他们等。”
门推开,里面人很多。镜头对着她,有人小声议论。她抬头看了眼主席台,把材料放在桌上,解开绳子。
冬珞已经打开平板,屏幕亮着。秋蘅站在样本箱旁,手指轻轻碰了下瓶身。夏蝉退到侧后方柱子边,靠着墙,不动,但眼睛一直扫着全场。
主持人咳嗽两声,说:“现在进入公开讨论环节。关于‘生态修复项目’的争议,请各方陈述。”
一个穿灰西装的男人站起来,是北境绿能联盟的代表。他声音很冲:“我们有证据显示,沈团队的数据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尤其是去年三月的土壤恢复报告,明显人为修饰。”
沈微澜没急着说话。她等他说完,才慢慢开口:“你说的那份报告,用的是B型滤纸吧?”
对方一愣:“什么?”
“B型滤纸吸水率是百分之六十二。”她看向春棠,“把采购记录调出来。”
春棠点开屏幕,一张表格投在大屏上。“这是去年一季度耗材清单。我们用的是C型滤纸,吸水率百分之四十八。同一批货,送检编号0317。”
对方脸色变了下。
沈微澜继续问:“你看到的‘报告’里,水分蒸发曲线是不是平滑得像画出来的?”
“这……是科学数据应有的严谨。”
“可真实实验中,环境温湿度会有波动。”她抬手示意,“请放第三号录像。”
画面显示实验室监控画面,温度计数字跳动,记录仪曲线随之起伏。这才是真实数据。
底下开始有人交头接耳。
另一个评审委员举手:“就算数据没问题,你们的药剂安全性也没经过长期验证。万一十年后出现副作用呢?”
沈微澜点头:“这个问题该问。”
她转身,对秋蘅说:“拿第一组样本。”
秋蘅上前,打开箱子,取出三个玻璃皿。一个是污染前的土样,一个是处理七天后的,最后一个种了嫩芽的小苗。
“这是同一片地。”秋蘅声音清,“处理前重金属超标八倍。用药后三天,毒素降了七成。第七天,微生物活性恢复百分之六十。这是今天早上刚长出来的根尖组织切片。”
她把显微图投上去。绿色细胞清晰分裂。
“如果这是毒,它怎么会让死土生根?”
没人说话。
那代表又开口:“就算这些是真的,你们隐瞒过事故记录!就在上个月,河边项目点发生泄漏,你们压下来没报!”
沈微澜看着他,忽然笑了下:“你说的是六点十七分发的那个帖?”
对方眼神闪了闪。
“那个账号。”她指向冬珞,“查到了。登录IP来自对面咖啡厅。发帖人是你助理,用的是私人设备。公章是描的,纸张型号比我们档案室低两个等级。”
冬珞把对比图放出来。放大后,墨迹边缘毛糙,印章位置偏了两毫米。
“这种东西,你也敢叫证据?”她声音不高,“你们怕的不是我们出事。是怕我们做成。”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去:“三年前,你们提交的技术方案被否决。从那以后,你们名下的十二个项目,再没一个通过环评。不是方法不行,是你们不肯改。”
那人猛地站起:“你胡说!我们一直在推进创新!”
“那你告诉我。”她忽然朗声念道,“‘本是光明种,反被暗处藏。不愿照幽谷,偏要灭星光。’这首诗,写的是谁?”
全场静了。
她盯着他:“你们打压新法,不是为了环保。是为了保住你们那点老规矩,那点权力。谁想打破它,你们就联手泼脏水。”
冬珞这时点了下屏幕。一张网络图铺开,标红了几条线路。所有抹黑帖的转发路径,最终都连向同一个服务器——北境绿能后勤中心。
“看清楚了吗?”沈微澜问,“这不是质疑。是围剿。”
台下有人鼓掌。先是零星几下,接着越来越多。
那代表站着,脸涨得通红,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
主持人干咳一声:“目前没有新的质询……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相关指控缺乏依据?”
没人反对。
沈微澜合上材料,重新绑好绳子。她转身时,春棠递来水壶。
“喝一口吧。”她说。
“不急。”她摇头,“还没完。”
她走到台前,看着全场:“我知道有些人不想听真话。但只要我还站在这儿,就不会让真相被埋。”
她举起那本日志册子,封面已经磨得起毛边。
“这是我记了三年的东西。每一页都有签名,有日期,有结果。谁想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随时可以翻。”
她说完,走下台。
夏蝉迎上来,低声问:“接下来呢?”
“等。”她说,“他们不会就这么认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