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脸色阴沉地走出门。
梁荣开口问:
“哥,我们真要离开汉东省?”
梁铮语气冷淡:
“你还有更好的选择?”
“梁璐不清楚工作组的性质,你还不清楚吗?”
“赶紧回京,离这儿越远越好。”
他们俩的学业比不上祁同伟,能力也比不上,可讽刺的是,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
兄弟俩都留在了京城!
祁同伟却被发配到乡镇司法所。
梁铮叮嘱:
“如果工作组找你谈话,问起父亲的事,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不要有任何隐瞒。”
“这个时候,能说清的就全说出来,别藏着掖着。”
“记住了!”
梁荣睁大了眼睛,梁铮这话分明是让他彻底和梁群峰撇清关系!
事情的严重程度,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梁荣哪敢耽搁,连连点头。
兄弟俩乘车离开了。
他们不知道,刚刚还在哭泣的梁璐已经擦干眼泪,仔细梳洗打扮。
“当年我逼祁同伟下跪,现在他来讨债了。”
“这是我一个人惹的祸,跟我父亲无关。”
“大不了,我给他下跪就是。”
“梁群峰被逮捕了?”
祁同伟十分震惊。他没想到,梁群峰不是被请去“喝茶”,而是直接被批捕!
京城派来的工作组措辞非常讲究。
“协助调查”和“批捕”是两码事!
钟小艾神情严肃:
“消息是从省里传来的。”
“看来梁群峰确实有问题。”
她太了解自家男人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对梁群峰没有好感。
听到他出事的消息,钟小艾并不意外,反而觉得早该如此。
祁同伟陷入沉思:
“梁群峰是汉东省的三号人物,他被批捕说明一个问题……”
“他的问题不是一般严重。”
“难道……于水的案子有了突破?”
钟小艾耸耸肩,笑着说:
“有纪律在那儿摆着呢。就算我爸是工作组的组长,也不会跟我们透露具体调查结果。”
“除非组织决定公开相关信息。”
祁同伟轻轻点头。
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七八分把握。
当时他来查梁群峰的问题,线索几乎等于没有。
他是警察,纪检的事不归他管。
他能查的,只是梁群峰有没有违法犯罪的证据。
结果查来查去,只查到一起旧案——于水失踪案。
可惜的是,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时间久远不说,当年的真相还被人有意掩盖。
想把这些陈年旧事一件件理清楚,谈何容易!
更麻烦的是,汉东省的徐老大突然交给他一个新任务。
祁同伟要想专心查案,更是难上加难。
他只能拜托京州市的赵东来副局长去追查。
等大风厂改制进入关键阶段,祁同伟简直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精力顾及这个案子?
他整天东奔西跑,不是在这家车间,就是在那家工厂,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分身乏术,也是无奈。
其实祁同伟不知道,赵东来早就接到李达康转达的命令,来自汉东省两位大人物的明确指示:“改制期间,绝不能打扰祁总监!”
徐建军和赵立春心里清楚。
大风厂改制才是重中之重。
这家厂子牵扯到两万一千多个家庭。
改制失败,京州市就乱了。
至于于水的案子,本就是悬案。要不是祁同伟提起,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人失踪了。
徐建军果断选择了优先保障两万一千个家庭的稳定,至于于水的事,只能往后放。
而且现在,大风厂改制已经不是只为这两万一千人了。
祁同伟的构想很大。
他打算打造芯片厂、存储厂、软件中心、组装厂四大板块。
光是组装厂一家,就把大风厂的员工全安排了,还有不少空缺。
李达康趁机把一些效益差的企业全都并入大风厂。
厂子的规模飞速扩张,眼看着就要突破四万人了!
除了组装厂,其他三大“中心”也急需大量人手。
李达康递了报告,徐建军和赵立春一拍即合。
于是,汉东省的高校全力配合京州市的人才需求。
祁同伟在招人时放话了:他宁可招一张白纸的年轻人,也不要那些在企业混过多年的老江湖。
芯片、存储、软件三大“中心”,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核心希望。
需要的就是有干劲的年轻人!
徐建军甚至直接向海棠小院请示,得到了老爷子的点头支持。
全国的重点高校,都对东风集团敞开大门。
不然,汉东省想在短时间内把整个集团搭建起来,还真没那么容易。
祁同伟几乎连轴转,根本抽不出空来。他和钟小艾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更别提去顾及其他案件了!
但他心里清楚,梁群峰的事,多半是因于水案而起。
祁同伟望着钟小艾,语气里带着歉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