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江原道,山区。这里已远离首尔都市圈的喧嚣,群山连绵,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人烟稀少。
在一条蜿蜒的、看似普通的盘山公路尽头,穿过层层密林和伪装成护林站的第一道安检关卡后,地势豁然开朗。
一片被削平的山坳中,数栋极具未来感的低矮建筑悄然匍匐在地表,银灰色的金属外墙与周围的山色几乎融为一体,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天光,却奇异地不产生任何光污染。
这里没有醒目的标识,只有入口处一个简洁的、由三道流动的蓝色光弧组成的抽象符号,象征着数据、能量与连接。
此地,对外宣称是“昊天集团环境数据监测与生态研究站”,实则是刚刚完成基建、投入运行的“昊天科技”核心研发中枢——“深蓝”实验室。
实验室的保密级别被设定为昊天体系内的最高级。所有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均需经过三层身份验证、生物特征扫描和电磁屏蔽检测。
网络与外界物理隔离,采用独立的量子加密通讯卫星链路。研究人员入职前需签署终身保密协议,并接受严格的背景审查。
这里,是刘天昊野望中未来科技帝国的“心脏”,也是朴丽妍得以摆脱家族束缚、尽情挥洒才华的“圣地”。
实验室内部,更是将极简与高科技融合到了极致。
挑高的中庭大厅,光线通过复杂的导光系统均匀洒下,安静得只能听到服务器群低沉的嗡鸣和空调系统微弱的风声。
走廊两侧是透明的玻璃墙,后面是各种专业实验室:无尘车间、电磁屏蔽室、低温超导实验室、材料分析中心……
穿着白色或灰色防静电服的研究人员行色匆匆,低声交流着专业术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臭氧、焊锡和咖啡因的、独属于科研前沿的气息。
在位于实验室最深处、安保最为严密的A区01号研发大厅内,一场即将改变人机交互历史的攻坚战役,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大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灯火通明的无尘工作台。台上,固定着数片不同尺寸、覆盖着复杂透明电路的原型屏幕。
工作台周围,环绕着数十台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精密仪器:高精度点胶机、光学对位仪、粒子溅射镀膜机、以及多台连接着粗壮线缆的高性能图形工作站。
朴丽妍站在工作台前,身上穿着和其他研究员一样的白色防静电服,长发一丝不苟地束在防尘帽里,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紧紧盯着电子显微镜传回的高分辨率图像。
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整着参数,语速极快地对身边的团队成员下达指令,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第三号样本,Ito(氧化铟锡)线路的阻抗值还是偏高0.7欧姆。重新校准溅射工艺的真空度和靶材温度,允许误差范围正负0.5%。我们需要的是均匀性,不是平均值!”
“光学胶的固化UV波长再校准一遍,边缘出现0.1微米的翘曲,在多点触控的压力测试下就是灾难!”
“驱动芯片的底层中断响应延迟必须压缩到微秒级!现在的算法太臃肿,重写!”
她就像一个置身于交响乐池中央的指挥家,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调动着不同的“乐器”。
团队成员无不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中有来自三星和LG显示部门的资深工程师,有从硅谷挖来的芯片架构师,有刚从KAISt(南韩科学技术院)毕业的天才博士生,无一不是行业翘楚。
起初,他们对这位年仅十八岁、被空降为cto的少女抱有怀疑,但仅仅一周后,所有人便被朴丽妍那深不见底的技术储备、近乎变态的严谨要求和对技术瓶颈近乎直觉的洞察力所彻底折服。
在这里,没有资历,只有对错;没有头衔,只有结果。
他们正在攻克的,正是“智能手机”项目中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硬件堡垒——高性能、低成本、可量产的多点电容触控屏。
根据刘天昊提供的蓝图方向,目标是实现至少十点触控、响应延迟低于10毫秒、透光率超过90%的业界顶尖水准。这需要突破材料、工艺、驱动、算法等一系列难题。
“朴博士,”一位负责信号处理的工程师抬起头,面露难色,“干扰滤波算法还是无法完全剔除在快速滑动时产生的‘鬼点’(Ghost point),尤其是在屏幕边缘区域。”
朴丽妍快步走到他的工作站前,扫了一眼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和错误报告,眉头紧锁。这是触控技术公认的难点之一。
“把原始信号采样率提升到200khz,启用我们自研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变体算法,加入边缘效应补偿模块……”她快速给出调整方案,但工程师尝试后,效果仍不理想。
就在这时,研发大厅的气密门无声滑开。刘天昊穿着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没有带任何随从,悄然走了进来。
他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站在工作台外围的观察区,目光扫过忙碌的团队,最后落在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朴丽妍身上。他来这里并不频繁,但每次出现,都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感。
一名助理研究员想要上前通报,被刘天昊用手势轻轻制止。他看了一会儿调试过程,然后缓步走到那名遇到困难的工程师身后,目光落在复杂的代码和信号波形图上。
“试试看,在补偿模块里,加入一个基于触控点运动轨迹二阶导数的动态阈值预测。”刘天昊的声音平静地响起,不大,却让整个工作台区域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愕然转头,包括朴丽妍。
工程师更是愣住了,这个思路非常刁钻,完全跳出了常规的滤波算法框架。
“会长……您是说?”工程师有些不确定。
刘天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很自然地伸出手:“方便吗?”
工程师下意识地让出位置。
刘天昊坐下,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起来,敲代码的速度快得带起残影,动作流畅得如同练习了数十年。
他一边写,一边简洁地解释:“鬼点的产生,本质上是信号在时空上的混淆。传统滤波是静态或半静态的。
我们可以利用触控点运动的惯性规律,预测其下一时刻最可能出现的区域,将这个区域外的信号进行更严厉的抑制,区域内的则给予更高置信度。这需要极高的实时计算效率,但我们的定制驱动芯片应该能胜任。”
几分钟后,一段简洁而优雅的新代码模块被嵌入系统。工程师半信半疑地重新运行测试程序。
屏幕上,之前那些恼人的、随机出现的“鬼点”瞬间消失了!触控轨迹变得平滑、准确,边缘区域的响应也稳定如初!
“天啊……这……太神奇了!”工程师忍不住惊呼出声,看向刘天昊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佩。
其他围过来的研究员们也面面相觑,他们知道会长是商业巨子,却没想到在如此底层的算法领域,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
朴丽妍摘下口罩,露出带着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刘天昊,仿佛要重新认识他一般。她钻研这个问题已经两天,尝试了多种方案。
刘天昊的思路,不仅有效,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式。
这种在技术最前沿的精准“点拨”,比任何资金或言语上的支持,都更能赢得这些技术精英的心。
“您……怎么会想到这个?”朴丽妍忍不住问,语气中带着纯粹的技术好奇。
刘天昊站起身,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有时候,解决问题需要跳出盒子思考。或许只是……运气好,突然有了灵感。”
他自然不会提及【高级编程能力】带来的、超越时代的算法直觉。
这个小插曲,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也进一步巩固了刘天昊在这个技术至上的团队中神一般的地位。
随后,刘天昊并没有离开,而是和朴丽妍一起,投入到其他几个技术难点的讨论中。
无论是关于盖板玻璃的强化涂层工艺,还是触屏Ic的低功耗设计,他总能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或提供意想不到的思路。他与朴丽妍的交流,完全是最高效的技术语言,一个眼神,几个术语,就能相互理解。
在这种纯粹的技术攻坚中,一种超越上下级、甚至超越普通合作伙伴的默契与信任,在快速滋生。
夜深了,大部分团队成员已回去休息,只有核心小组还在进行最后的稳定性测试。
朴丽妍和刘天昊并肩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漆黑的山峦和璀璨的银河,实验室的灯光在玻璃上映出两人的倒影。
“按照这个进度,下个月底,应该能做出满足所有设计指标的工程样机屏幕。”朴丽妍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却充满了成就感。
“辛苦了。”刘天昊看着窗外,“这仅仅是开始。屏幕之后,是操作系统内核、是应用处理器、是电池技术、是工业设计……每一座山,都比前一座更陡峭。”
“我知道。”朴丽妍转头看他,眼中燃烧着挑战的火焰,“但这才有意思,不是吗?比起在宴会厅里说废话,我宁愿在这里攻克一百个技术难题。”
刘天昊笑了,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他递给她一杯热咖啡:“当然。这里才是未来诞生的地方。”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丽妍,记住,我们在这里做的一切,在成功之前,都是最高机密。这是我们的底牌,也是未来震惊世界的惊雷。”
朴丽妍重重地点了点头,接过咖啡,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暖。她望着窗外无垠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期待。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深山实验室里,她感觉到的不是束缚,而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一种可以心无旁骛地创造未来、改变世界的自由。而身边这个男人,就是这自由的赋予者和同行者。
“深蓝”实验室,如同蛰伏在群山之中的巨兽,静默无声,却已开始悄然锻造着足以切开一个时代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