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 第350章 何大清再婚

一九六五年的尾巴,是在一种日益紧绷、仿佛拉满的弓弦般的氛围中,悄然而逝的。

冬日的寒风似乎也带上了几分肃杀之气,卷着大字报的碎片和零星的传言,在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打着旋,钻进每一个门缝,敲打着每一颗惶惑不安的心。

纱络胡同7号的小院,如同惊涛骇浪中一方苦心经营的孤岛,在何雨柱近乎苛刻的谨慎经营和苏青禾、文雪琴的悉心打理下,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与内部的井然有序。

院角那几株茉莉早已凋零,但在灵泉水持续不断的微量滋养下,根系深植,默默积蓄着来年勃发的生机,一如这小院中的人们。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何大清与刘翠兰之间。

那层经由后厨的烟火气、无声的关怀与笨拙的体贴所悄然滋生的窗户纸,在一个何大清灌了二两散装白酒的夜晚,被他自己借着酒劲,红着脸、粗着脖子,磕磕绊绊地捅破了。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

就在小院冰冷的堂屋里,对着儿子何雨柱和儿媳苏青禾,何大清涨红了脸,眼神却异常认真:

“柱子,青禾……我……我跟翠兰……我们俩……想着,往后就搭伙儿过了。她是个实在人,我也……我也不是个东西,但往后,指定不能让她再受委屈!”

刘翠兰坐在一旁,低着头,双手紧紧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脸颊绯红,眼眶湿润,却没有丝毫犹豫,轻轻“嗯”了一声。

这声回应轻若蚊蚋,却重若千钧,承载着她挣脱枷锁、重启人生的全部勇气与期盼。

何雨柱看着父亲,又看看刘翠兰,心中并无多少意外,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尘埃落定之感。

他沉默了片刻,这沉默让何大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酒意都醒了几分。

“爸,翠兰婶子,”

何雨柱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家之主的分量,“你们都是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只要你们自己想清楚了,觉得合适,我和青禾没意见。”

他目光转向刘翠兰,语气缓和了些:

“翠兰婶子,您和我爸,都不容易。往后在一个锅里搅勺子,相互是个依靠。家里的事,有青禾和妈操持,您和我爸,把外面的工作干好,把身体顾好,就行。”

他没有说什么热烈的祝福,但这番务实而肯定的话语,无疑给何大清和刘翠兰吃了一颗最大的定心丸。

苏青禾也微笑着开口,语气温柔:“爸,翠兰婶,这是喜事。家里添人进口,是好事。日子是自个儿过的,舒心最重要。”

文雪琴更是乐见其成,连连点头:“好好好!大清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翠兰也有了着落,我们都放心!”

最高兴的莫过于何雨水,她抱着小侄女何晓,笑得眉眼弯弯:“太好了!我又多了一个婶婶!”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没有张扬,没有宴请,甚至没有通知四合院那边的任何邻居。

只是在腊月里一个寻常的休息日,何大清和刘翠兰拿着街道办和厂里开的证明,悄悄去民政局登了记,领回了两张薄薄的、却象征着合法夫妻关系的结婚证。

回到小院,何雨柱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精致的家常小菜。

苏青禾拿出之前备下的、原本想留着过年才用的一块红布,巧手剪了两个小小的“喜”字,贴在何大清和刘翠兰那间重新收拾过的西耳房门上。

没有宾客盈门,没有喧闹鞭炮,只有一家人围坐一桌,吃了一顿安静却格外温馨的“喜宴”。

何大清喝得满面红光,话也多了起来,絮絮叨叨地保证着以后一定踏实过日子。

刘翠兰依旧话不多,但眼角眉梢都带着掩不住的、真正属于新嫁娘的羞怯与喜悦,不停地给何大清夹菜,给何晓喂饭,手脚麻利地帮着苏青禾收拾。

何雨柱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

父亲半生漂泊,糊涂过,荒唐过,如今总算迷途知返,找到了一个能踏实过日子的伴侣。

刘翠兰半生凄苦,隐忍负重,如今也挣脱牢笼,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暖阳。

这或许,就是乱世之中,最朴素也最真实的幸福了。

他将杯中的温水(他以茶代酒)举起,对着何大清和刘翠兰,郑重地说了一句:“爸,妈,往后,一家人,好好的。”

这一声“妈”,叫得刘翠兰浑身一颤,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她慌忙用手背去擦,却越擦越多,最终化为哽咽的点头:“哎!哎!好好的……一定好好的……”

何大清也眼圈发红,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陋室虽小,真情暖人。

这一夜,纱络胡同7号的灯光,似乎都比往常更明亮、更温暖几分。

然而,院墙之外的世界,却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滑向更深的动荡与混乱。

一九六六年的元旦,便在这样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中,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连空气中弥漫的煤烟味里,似乎都掺杂了更多亢奋的、不安分的因子。

何雨柱在轧钢厂后勤处的感受最为直接。

学习文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尖锐。

厂区大门和主要建筑物的墙上,开始出现零星的大字报,墨迹淋漓,措辞激烈,矛头隐隐指向一些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及……掌握着这些“旧物”的“一些人”。

食堂里的工人们吃饭时,议论的话题也逐渐从家长里短、技术革新,转向了时政和“路线斗争”。

一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甚至有些边缘的年轻工人,眼神开始变得不一样,带着一种被新思潮点燃的狂热和表现欲。

李怀德在后勤处的会议上,讲话的调门也明显提高,三句话不离“紧跟形势”、“提高觉悟”、“擦亮眼睛”,但何雨柱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精明的副厂长眼神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与如履薄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