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 第248章 张建军革新受阻

劳保手套离奇短缺五十副。

账目清晰,领取记录齐全,但库房里的实物就是硬生生对不上数。

老赵师傅急得额角冒汗,反复搓着手,看向何雨柱的眼神里充满了忐忑与无奈。

这年月,丢了一针一线都是大事,何况是五十副御寒的棉手套。

若是追究起来,他这仓库管理员首当其冲。

何雨柱的手指在那本厚重的出入库登记簿上缓缓划过,指尖掠过一个个墨迹清晰的数字和签名。

经办、审核、盘点……流程看似无懈可击。

但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

这不是简单的管理疏漏。

这种“账实不符”却“手续齐全”的情况,像极了某种精心设计的擦边球。

既让你明知有问题,又让你在明面上难以立刻抓住把柄,像是踩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是冲着自己来的?还是……冲着自己正在清查整顿的后勤物资来的?

抑或是,这丢失的手套本身,就牵扯着某些他不愿意去深想的、与西山坳相关的灰色交易?

“赵师傅,”何雨柱合上登记簿,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账和物都在那里,跑不了。既然发现了,就一定能查清楚。您别着急,也别声张,这事我来处理。您先把最近三个月所有经手过这批手套的人员名单,以及那段时间仓库的排班记录,悄悄整理一份给我。”

老赵闻言,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连忙点头:“哎,好,好!何科长,我这就去办,这就去办!”

他松了口气,却又压低声音,“何科长,您……您也小心些,这事情……有点邪乎。”

何雨柱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送走老赵,他没有立刻发作,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去调查。

对方既然做得如此“干净”,必然有所依仗,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

他将这事暂且压下,神色如常地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批阅文件,核对报表,召集干事开会安排下一阶段的物资调配重点,一切都井然有序,仿佛那五十副手套的缺失只是一粒无足轻重的尘埃。

但他心里清楚,暗地里的调查必须立刻开始。

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撕开笼罩在后勤系统乃至整个轧钢厂上空那层迷雾的缝隙。

下午,他找了个由头,亲自去了一趟存放那批劳保手套的第三仓库。

仓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棉麻、机油和灰尘混合的气息。

高高的货架上堆满了各种物资,排列得还算整齐。

那批棉手套存放在靠里的一个区域。

何雨柱没有急着去查看手套,而是在仓库里慢慢踱步,目光锐利地扫过一排排货架,看似在例行检查,实则将整个仓库的布局、货品堆放情况、甚至地面上的痕迹都收入眼中。

老赵跟在他身后,有些紧张。

走到存放手套的区域,何雨柱停下脚步。

货架上的手套摆放得有些凌乱,与账册上“码放整齐”的记录略有出入。

他伸出手,随意地翻看了几摞手套,手指在货架的隔板上轻轻划过,指尖沾上了一层薄薄的、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浮灰。

他不动声色地捻了捻手指,目光落在货架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堆放着一些看似废弃的包装麻袋和杂物,但仔细看去,那堆杂物似乎有被近期移动过的痕迹。

“赵师傅,这批废旧包装怎么还堆在这里?既占地方又不安全,清理一下,能利用的利用,不能用的按规定处理掉。”

何雨柱语气平常地吩咐道。

“哎,好的,何科长。我回头就叫人清理。”老赵连忙应道。

何雨柱点点头,没有再多看那堆杂物一眼,转身又检查了其他几个地方,询问了一些日常管理的情况,便离开了仓库。

但他的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方向。

那堆杂物下方,或许藏着秘密。

而货架上那异常的浮灰,更像是一种仓促掩饰后留下的破绽。

对手并非天衣无缝。

回到办公室,他正准备开始暗中核查老赵提供的名单和排班记录,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轧钢厂一车间主任打来的,语气焦急中带着不满。

“何科长吗?我是老杨!你们后勤处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车间张建军那个革新小组,申请领几个报废的旧零件做试验,这都打报告多久了?怎么还没批下来?这边生产任务紧,他整天鼓捣那些没名堂的东西,车间里议论很大,我这边压力很大啊!”

张建军?

何雨柱立刻想起了那个在废料区冒着风险维修精密车床、技术精湛却有些沉默寡言的青年技术员。

他是个真正钻技术的人,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杨主任,您别急。”

何雨柱冷静回应,“张建军同志的申请报告我好像有点印象,是关于改进铣床送料机构的吧?报告是提交到我们科了,但按照流程,这类涉及报废物资再利用的申请,需要技术科和安全生产科联合审核签字后,我们物资科才能根据批条办理出库。目前技术科那边的审核意见似乎还没返回。”

他精准地说出了项目内容,点明了卡壳的环节,显示他对工作并非一无所知。

电话那头的杨主任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抱怨:“技术科那帮大爷!就会抠条文!几个废零件,能有什么安全隐患?再说张建军那小子,搞革新是好事,可也不能影响正常生产啊!天天泡在废料堆里,活儿都耽误了!现在车间里风言风语,说什么的都有,说他好高骛远,不务正业!何科长,你看这事……”

“杨主任,技术革新是厂里提倡的,张建军同志肯钻研是好事。流程上的问题,我来沟通协调。至于车间的工作安排和舆论,还需要您这个当家人多把控,保护年轻同志的改革积极性嘛。”

何雨柱的话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支持态度,又把车间内部管理的责任推了回去。

放下电话,何雨柱沉吟片刻。

张建军的项目,他是知道的。

那份报告他曾粗略看过,想法很新颖,如果能成功,确实能提高那台老式铣床的效率和精度。

但在当下“抓革命,促生产”压倒一切的氛围下,这种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短期内未必见成效的“技术革新”,很容易被扣上“不务正业”、“浪费资源”的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