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 第223章 转正食堂主任

那枚冰冷的金属纽扣,紧攥在何雨柱掌心,棱角硌得皮肉生疼,却远不及心头泛起的寒意刺骨。

它像一枚来自暗处的标签,无声地宣告着监视无处不在,且近在咫尺。

他站在食堂后院萧瑟的寒风中,目光锐利如刀,缓缓扫过围墙、枯树、以及每一个可能藏匿耳目的角落。

四下寂寥,只有风声呜咽。

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某个地方看着。

这枚纽扣,是疏忽留下的证据,还是一个故意的警告?提醒他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何雨柱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将纽扣小心地收入空间内,与那对玉镯、药书放在一起。

无论对方意图为何,他目前明面上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稳住食堂,应对饥荒,保障生产。

而刚刚过去的“药膳粥”风波,虽然隐含着被利用的风险,却也无形中将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工人们眼中的“活菩萨”,领导心中的“救火队长”。

李怀德的请功报告很快批了下来,厂委会上全票通过。

一纸正式任命书下达:何雨柱同志,任红星轧钢厂第一食堂主任(正职)。

不再有“代理”二字,不再有之前的含糊其辞。

红头文件,公章赫然。

消息传出,食堂内部反应倒是平静。

老王、老陈等老师傅早已心服口服,赵大姐、胖婶等帮厨妇女更是为何雨柱高兴。

何雨柱的能力和为人,他们看在眼里,这主任之位,实至名归。

倒是厂里其他车间科室,激起了一些波澜。有赞叹的,有羡慕的,自然也有酸溜溜的议论。

“一个厨子,这才几年,就成正主任了?赶上咱熬十几年了!”

“嘿,人家有本事啊!没看工人都念他的好?这年头,能让大伙儿吃上口差不离的饭,就是天大本事!”

“听说他熬那粥神了,浮肿都能喝好?”

“邪乎!不过喝了确实得劲……”

何雨柱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深知,这顶帽子带来的不光是地位和每月多出的十几块钱工资,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四面八方聚焦而来的目光。

尤其是在这饥荒年月,食堂主任手握分餐之权,可谓处在风口浪尖,众目睽睽之下,一步行差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正式走马上任第一天,何雨柱并没有烧什么“三把火”,而是召集食堂全体人员,开了一个简短的会。

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重申了三条铁律,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第一,食堂账目,公开透明。每日采购、消耗、库存,详细记录,接受任何工人代表和监督小组随时核查。我何雨柱经手的,绝不多占一粒米、一滴油。”

“第二,分餐打饭,一视同仁。无论干部工人,无论哪个车间,定量标准严格执行。勺子底下见公平,谁也别想搞特殊。发现克扣工人口粮、以权谋私的,有一个算一个,立即上报厂里,坚决清退!”

“第三,深挖潜力,改善伙食。窝头菜汤要保证量,更要尽可能提味道、增营养。大家有什么好想法、土办法,都可以提。咱们一起想办法,让工人们吃得更踏实点。”

三条规矩,条条戳在当下最敏感的点上。

公开,公平,改善。

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全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食堂员工们面面相觑,随即纷纷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和信服。

尤其是那些老职工,经历过旧社会,也见过厂里之前的一些龌龊,深知在这饥荒年月,能做到这三点何等不易。何主任这是要把自己和整个食堂都放在火上烤,但也是为了守住底线,对全厂工人有个交代。

“何主任,您放心!我们跟着您干!”老王第一个表态。

“对!保证公平分饭!”

“谁要敢动歪心思,我第一个不答应!”

人心,在这一刻被简单却有力的规矩凝聚起来。

何雨柱点点头,没有再多说,散会后立刻投入具体工作。

他深知,规矩立下,关键在于执行和监督。

他亲自参与每日的食材验收,盯着过秤、记账;

开饭时,他常常在各个窗口巡视,目光如炬,确保每个工人都能打到足量的饭菜,杜绝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手抖”现象;

他甚至让老王找木匠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标准勺”,要求打菜时必须舀满刮平,最大限度减少人为误差。

这些举措,看似琐碎,却极其有效地树立了食堂的新风气。

工人们很快发现了变化。

以前打饭,全凭打饭阿姨的心情和手劲,时多时少,难免憋闷。现在,看着那满满一勺糊糊或菜汤扣进碗里,分量扎实,心里顿时踏实不少,对食堂的怨气也消减了许多。

“嘿,今儿这糊糊稠了不少!”

“是啊,菜汤里好像还能见着点油花了?”

“何主任规矩立得好!早就该这样了!”

赞扬声越来越多。

何雨柱并未因此放松。他知道,公平分餐只是基础,如何在这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真正“改善伙食”,才是对他更大的考验。

药膳粥因原料问题,无法长期全天候供应,只能隔三差五熬一次,作为补充。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本《食疗篇衍义》和自已的空间。

这一次,他不再局限于某个方子,而是试图理解其中的理念精髓——“药食同源”、“五谷为养”。

他开始尝试将一些药食两用的、相对常见的材料,极少量地加入日常的大锅菜中。

比如,熬菜汤时,加入少量切碎的、空间出产的、富含维生素的野菜(如马齿苋、荠菜)作为“引子”;

蒸窝头时,悄悄掺入极小比例的、磨成粉的黄豆粉或麸皮(通过王广福的渠道零星搞到),增加蛋白质和粗糙纤维,提升口感顶饿程度;

甚至利用食堂熬完骨头汤后剩下的、以往被丢弃的骨头渣,再次敲碎碾磨,得到极其细微的骨粉,微量加入玉米面中,补充钙质。

这些改动微乎其微,成本增加有限,在外观和口味上变化不大,但潜移默化中,确实对工人们的营养状况起到了细微的改善作用。

微量灵泉水的加持,食堂的饭菜似乎总是比别处同样材料做出来的,多了那么一丝难以言喻的“生机”和“底气”。

工人们说不清道不明,但身体的感觉是真实的。吃了食堂的饭,似乎确实更耐饿,更有劲一些。

何雨柱“何主任”善于调理伙食、能干实事的口碑,愈发牢固。

李怀德对此乐见其成,甚至主动为何雨柱挡掉了一些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和人情请托——总有人想通过他,让食堂在分餐时“稍微照顾一下”。

“食堂现在规矩立死了,我也说不上话!何主任铁面无私,谁的面子都不给!”李怀德往往两手一摊,语气无奈,眼神里却透着对何雨柱的维护和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