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 第127章 旧书摊前觅薪火

晨光爬上灰扑扑的四合院瓦檐,何雨柱睁开眼,炉膛里昨夜封好的煤火还泛着暗红。

他轻手轻脚起身,没惊动里屋熟睡的雨水。

轧钢厂食堂的烟火气熏染了他半宿,此刻脑子里却异常清醒地转着另一件事——那日李怀德家客厅里,“老赵”那几句关于“计划”与“人心”的审慎低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的涟漪尚未平息。

这年月,光会掂炒勺,看得懂食堂账本,怕是还不够。

厨房里飘着小米粥的温润香气。

何雨柱就着咸菜丝喝了两碗,暖意下肚,心思也定了。

他收拾好碗筷,走到墙角那个加固的木箱前,开了锁。里面除了码放整齐的工钱、何大清定期汇来的生活费、那本笔笔清晰的账本,还有李怀德特批的“技术骨干”补助。

他捻出几张崭新的旧币,小心揣进内兜。知识也是粮,得存。

“哥,你今儿歇班,还出门呀?”雨水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小脸被晨光映得红扑扑。

“嗯,”何雨柱把晾温的小米粥推到她面前,“去趟师大,找吴教授问点事儿。晌午前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雨水眼睛亮了亮:“那…能带本新画书不?许小凤她们都有新的了!”

她指的是小人书,孩子们最金贵的精神食粮。

“行。”何雨柱应得干脆,揉了揉妹妹细软的头发,“快吃,凉了伤胃。”

走出四合院,前院阎埠贵正在浇花,眼睛却黏在何雨柱身上,尤其是他鼓囊囊的内兜位置,脸上堆起过分热络的笑:“柱子,这么早?歇班还出去忙啊?”

“嗯,阎老师早。”何雨柱脚步未停,只淡淡应了声。阎埠贵那点算计,隔着三条胡同都能闻见。

“哎,柱子…”阎埠贵往前跟了半步,压低声音,“听说…李科长那儿,最近又给你派好活了?那苏联专家楼的小灶,油水足吧?”

话里话外,是掩不住的酸气和打探。

何雨柱脚步没顿,声音平静无波,像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阎老师,给专家做饭是厂里的任务,用的是公家的料,按章程走,哪来的油水?”

话说完,人已拐出了月亮门,把阎埠贵噎在原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师大校园里绿荫匝地,暑气未盛,带着书卷特有的宁静。

敲开吴教授那间堆满书籍的宿舍门,一股陈年墨香混合着清茶气息扑面而来。

“雨柱?快进来!”吴教授从书案后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真切的欣喜。

他放下手中的线装书,是一本《金石索隐》,“难得你休息日还惦记着过来。”

“打扰您了,吴教授。”

何雨柱在书案对面坐下,目光扫过摊开的书页上那些繁复的拓片和古奥文字,开门见山,“还是想跟您请教些老物件的事。上次您提过玉石的沁色、刀工,我回去琢磨,觉得跟咱灶上辨食材、看火候,有些道理竟是通的。”

“哦?”吴教授来了兴致,推了推眼镜,拿起案头一块掌心大小、灰扑扑带着土沁的玉佩残件递给何雨柱,“说说看,怎么个通法?”

何雨柱接过来,入手微沉,沁色深入肌理,刀工古朴简拙。

他手指摩挲着那残缺的边缘,沉吟道:“就像这玉,土沁深浅、走势,是真是假,得看它吃‘土’吃得自不自然,有没有‘火气’——好比一块好肉,纹理走向、肥瘦分布、血色鲜沉,骗不了人。那刀工,是快是慢,是匠气还是随心,也瞒不过行家的眼,跟咱切墩时下刀的准头、留的余力一个理儿。作假的东西,再精巧,那股子‘生’气、‘火’气去不掉,就像火候过了的菜,形在,神没了。”

吴教授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抚掌笑道:“妙!妙喻!雨柱啊,你这心思,真是活络!能从庖厨之道里悟出鉴古的门槛,难得!”

他起身从书柜高处取下一个紫檀木小匣,打开,里面垫着丝绒,静静躺着一枚鸽卵大小、通体莹白的古玉环,边缘处有一抹温润的沁黄。“来,上手,细品品这块‘汉八刀’的蝉。看看这‘刀’里的气韵。”

何雨柱依言拿起,玉质温润细腻,那几道简洁凌厉的阴刻线条,果然透着一股子雄浑古拙的力道。

他凝神细观,指尖无意识地在玉环上轻轻描摹那刀痕的走向。就在触碰到那抹沁黄边缘时,指尖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温热,如同触碰到了灶膛边一块被余烬烘暖的石头,转瞬即逝。

他心头微微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专注地听着吴教授讲解汉玉的“游丝毛雕”与“八刀”风格的迥异。

日头渐高,窗外的蝉鸣聒噪起来。

吴教授泡了壶新茶,氤氲的热气里,他话锋却悄然一转,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敏锐与忧虑:“雨柱啊,你心思活,肯学是好事。不过,眼下这风声…收收老物件的心思,暂且放放吧。公私合营,往后,很多东西…怕是沾不得‘私’字了。”

他指了指窗外校园里新刷的标语,声音压低了些,透着过来人的警醒:“有些老物件,搁在懂它的人手里,是文脉,是传承;收着,藏着,日后未必是福啊。眼下,稳字当头。”

这话像一瓢凉水,瞬间浇在何雨柱心头那点因古玉而起的温热上。

他沉默地点点头,将手中那块温润的汉玉蝉轻轻放回丝绒匣中。吴教授的提醒,如同灶台上师傅敲响的警钟。

辞别吴教授,何雨柱没直接回家。他拐进了师大后门那条窄仄的旧书肆街。街边挨挨挤挤支着不少旧书摊,发黄的纸页在午后的热风里翻卷,散发出陈旧而亲切的气息。

他在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摊主前蹲下。

摊子上堆满了旧课本、杂志,角落里散落着几本封面磨损的小人书。

何雨柱目光逡巡,手指在那些熟悉的封面上划过:《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雨水都有了。

“同志,有新点儿的画书没?打仗的?”何雨柱抬头问。

老摊主扶了扶眼镜,浑浊的眼睛在何雨柱洗得发白的工装和沉稳的脸上停了停,弯腰从身后一个旧麻袋里摸索一阵,抽出两本:“喏,刚收的,《鸡毛信》,全本的!故事好,画得也精神!”

封面有些旧了,但画面清晰:一个浓眉大眼的放羊娃海娃,腰里别着羊鞭,手里紧紧攥着一根插着鸡毛的信管,背景是连绵的山峦和隐约的鬼子炮楼。一股朴素的英雄气扑面而来。

何雨柱眼睛一亮。他接过书,翻开内页。画面线条简洁有力,海娃送信路上智斗鬼子的紧张情节跃然纸上。雨水就喜欢这种带劲的故事。他利索地付了钱。

捏着崭新的小人书刚走出书肆街口,就听见一声阴阳怪气的招呼:

“哟!柱子!歇班不在家挺尸,跑这儿买破烂儿来了?”

许大茂斜倚在胡同口的洋槐树下,嘴里叼着根草棍儿,吊儿郎当。

他眼尖,一下就瞅见了何雨柱手里那两本崭新的《鸡毛信》,嗤笑道:“嗬!还买上画书了?挺舍得下本儿啊!”

何雨柱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扫过许大茂,只扬了扬手里的书,声音四平八稳:“你休息日在这干嘛?这是给雨水买的。小姑娘,看点英雄故事,挺好。”

推开家门,雨水正趴在桌上临字帖,小脸认真。听见门响,她立刻抬起头,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看到何雨柱手里那崭新的书,欢呼一声就扑了过来:“哥!是《鸡毛信》!许小凤说可好看了!”

何雨柱把书递给她,又从口袋里摸出个油纸包:“喏,稻香村的豌豆黄,路上买的。”

雨水一手抱着书,一手接过还带着温热的豌豆黄,小脸笑成了一朵花。

她迫不及待地坐到门槛上,就着西斜的光线,小心翼翼翻开《鸡毛信》第一页,瞬间就被那紧张的画面吸引住了,连香甜的豌豆黄都忘了咬。

何雨柱站在门内,看着妹妹沉浸在英雄故事里那发亮的眼睛和专注的侧脸。

暮色四合,四合院里各家各户的炊烟升腾起来,饭菜的香气混杂着煤烟味在狭窄的空间里交织。

他回身走进小屋,目光扫过墙角那个加固的木箱。箱子里锁着票证,锁着生计,也锁着他对未来的筹谋。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触碰那枚汉玉蝉时转瞬即逝的温热。

吴教授警醒的话语犹在耳边,还是收进空间比较安全。

这世道,看得见的灶火要烧得旺,看不见的“薪火”,也得一点点攒,一点点藏。他拿起桌上凉透的半杯水,仰头灌下,喉结滚动间,眼神沉静如深潭。路,还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