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逆命菩提 > 第247章 年末总结

逆命菩提 第247章 年末总结

作者:万灵咏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1:29

(北京时间 2032年12月30日 上午9:00 国家科学院核心区)

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环形落地窗,洒在国家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心会议室内,温暖而明亮。

张睿跟随在量子通讯研究院院长李振华的身侧,步入了这间象征着人类智慧巅峰的殿堂。

室内设计简洁而充满未来感,流线型的银白色墙壁上,实时投影着复杂的星系图、能量流数据以及地球三维模型,空气中有微弱的臭氧和能量场特有的清新气息。

张睿,作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年轻的炼心九重圆满者之一,他的气质沉静如水,眼眸开阖间似有智慧的光芒流转。

达到炼心九重圆满后,凝聚的“心晶”不仅让他几乎可以永久维持在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超频思维”状态,对信息处理、逻辑推演和本质洞察的能力更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

他不仅是量子通讯领域的顶尖专家,更是国家科学院“地球解脱”深度探索计划的核心参与者之一。

李振华院长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同样在愿力修行上颇有建树,虽未至九重,却也凭借炼心带来的专注与智慧,在量子纠缠超距通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低声对张睿说:“小张,今年的总结非同小可,九年来积累的成果,怕是会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

张睿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会场。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各领域的泰山北斗,他们中有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有正值壮年的中坚力量,无一例外,眼中都闪烁着炼心有成者特有的清明与锐利。

无形的精神场在室内交织,那是智慧碰撞前的宁静。

上午9点整,会议准时开始。

主持人是科学院院长,一位在材料学和能量学领域都有建树的资深院士。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新纪元九年,承蒙万一乐先生开辟前路,得益于全民修行带来的思维跃升和生产力的彻底解放,我辈科研人员幸不辱命,在各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今日之总结,既为回顾,更为明确‘地球解脱’之下一阶段方向。首先,请天体物理所开始。”

天体物理所的负责人是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性院士,她面前的光幕展开,呈现出恢弘的太阳系动态模型。

“基于‘观天’阵列在柯伊伯带及日球层顶的布设,以及冥王星基地‘深空之眼’的持续观测,我们对太阳系引力场、星际介质分布有了毫米级别的精度掌握。

同时,‘逐光者’级高速侦察舰已完成对奥尔特云内侧的初步勘测,传回的数据显示,那里存在大量富含水冰、甲烷冰及复杂有机物的原始星子,其物质构成远超我们此前预估,为未来能源与材料库提供了新的可能。”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与兴奋:“更重要的是,我们确认了冥王星基地深处那座由启明尊者构筑的‘熔炉’,其吸收转化太阳系业力的效率与太阳风强度、行星轨道相位存在微妙关联。并且,我们捕捉到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一种极其微弱但规律异常的引力波背景辐射,其波动模式……与业力、愿力的某些深层振动频谱存在难以解释的相似性。这或许是‘地球解脱’计划走向深空的关键线索。”

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张睿眼神微动,心晶高速运转,瞬间将这一信息与量子通讯领域的一些未解之谜联系起来。

紧接着是地质能源所。

他们的汇报展示了如何利用基于“盘古4型”自生长芯片原理开发的“息壤”地脉调控技术,安全高效地抽取地核热能、稳定地质活动,并与“燧人氏”可控核聚变网络并网,构成了地球永不枯竭的混合能源基石。

“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中,聚变能占比78%,地热能21%,其他可再生能源1%。居民及工业用电成本已无限趋近于零。我们已在月球正面建立三座中型氦-3聚变示范站,为未来深空航行提供前沿补给。”

生态循环研究所的成果则更显诗意。

他们借助“万灵咏叹”带来的全球生态网络,建立起一套动态平衡的“盖亚”系统。

不仅能精准预测、调控全球气候,更能通过引导植物“日炼法”和特定微生物群落,实现大气成分的微调、海洋酸化的逆转,以及污染物的瞬间生物降解。

“地球生态系统,已初步具备在人为引导下的强韧自我修复与优化能力,为‘解脱’提供了坚实的生命屏障。”

随后,材料科学所的汇报将会议推向了一个小**。

所长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老者,他难掩激动地展示着光幕上琳琅满目的新材料:“依托太阳系内行星与卫星的特有资源,如火星的高纯度铁镍合金、木卫二的深海高压冰晶、土卫六的有机聚合物富集物等,我们开发出了系列颠覆性材料!”

他列举了几种代表性成果:“‘星尘金’,强度是旧时代石墨烯的百倍,质量却轻如鸿毛,且具备能量导通性;‘永固玄武岩’,从金星大气高压环境模拟中灵感,抗腐蚀、抗辐射、耐极端温差,是星舰外壳的理想材料;‘记忆流体’,取自土卫六的甲烷乙烷湖,可在固态与液态间自由转换,并能记忆修复损伤;还有‘能量亲和陶瓷’,能够无损传导并放大愿力与星力,是新一代能量装置的核心……”

“可以说,”老者总结道,“我们几乎已经摆脱了旧时代元素周期表的束缚,进入了一个按需设计、星空取材的‘创物时代’!”

能量储存与传导研究所紧随其后,他们的“夸克环”储能单元,体积仅有拳头大小,却能储存相当于旧时代一座大型水电站数日的发电量;

而基于“能量亲和陶瓷”的“星脉”传导网络,已能在全球能量网内实现近乎光速、零损耗的能量调拨,并为“周天星辰护灵大阵”提供了精准的能源支持。

芯片领域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微电子所的负责人自豪地宣布:“‘盘古’系列已完全过渡到‘女娲’系列。目前最新的‘女娲3型’量子芯片,不仅算力达到了不可想象的Zettaflops级别,更关键的是其具备‘意识场协同’特性,可以与炼心者的心晶产生共鸣,大幅提升研发推演效率。我们已启动‘女娲-光量子’混合架构研究,预计下一代芯片将在量子与光子之间实现完美统一,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和全宇宙模拟铺平道路。”

最后,是星舰设计与制造总局。巨大的全息投影亮起,展示着停泊在近地轨道船坞和冥王星基地的各式星舰。

“目前,我们的星舰主要分为几个系列:最快的‘逐光者’级,利用空间曲率滑行技术,最高航速可达0.8倍光速,主要用于深空探测和紧急任务;体型最庞大、功能最全面的‘远征’级,堪称移动的城市与科研基地,配备完整的生态循环、工业制造和防御系统,可进行跨行星系的长周期任务;以及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腾蛇’级多功能运输舰,承担着太阳系内人员、物资的主要运输任务,灵活高效。”

“此外,配套的单兵及小队装备也已更新换代。最新的‘玄武士4型’外骨骼装甲,集成微型力场护盾、环境自适应、多功能武器平台,并能与使用者的锻体境界共鸣,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效能;

‘巡天3型’防护服,则更侧重于极端环境生存、隐身、侦查与通讯,尤其强化了对各种能量辐射和业力残留的防护,是探索未知星域的必要保障。”

听着这一项项堪称奇迹的汇报,张睿的心中也难免心潮澎湃。

九年时间,在愿力修行和科技爆炸的双重驱动下,人类文明确实已经脱胎换骨。

从生存物资的极低成本,到能源的近乎免费,从疾病的完全攻克与未知的预防,到足迹遍布太阳系,从材料的按需创造,到星舰的纵横星空……物质层面的“解脱”,似乎已在眼前。

会议进入下半场,关于“地球解脱”深度探索的讨论。各方专家开始将前面的成果串联起来,试图勾勒出更宏大的蓝图。

张睿在此时开口,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穿透力:“各位,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解脱’的含义,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天体物理所提到的异常引力波背景,让我联想到量子通讯中的一些现象。我们在尝试进行跨太阳系实时通讯时,发现愿力本身,似乎可以作为某种超维度的信息载体,其传递速度或许不受光速限制,而是与意识的广度与深度相关。”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这暗示着,‘业力’、‘愿力’、‘星力’,乃至引力、电磁力,在某种更深的层面上,可能是统一的。冥王星熔炉吸收业力,转化能量;万先生点化万灵,沟通星辰;我们利用科技,驾驭物质与能量……这一切,是否都在指向同一个终点——理解并掌握宇宙的根本法则,从而实现生命与文明层级的真正跃迁,即最终的‘解脱’?”

他的发言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会议转向如何整合现有科技与修行体系,如何利用遍布太阳系的观测网和星舰舰队,去主动探测、解析那来自银河中心的异常信号,去探索冥王星熔炉与太阳系乃至更大尺度宇宙能量的关联。

“我们需要一次前所未有的深空远征,”星舰总局的负责人沉声道,“不仅仅是勘探资源,更是去验证这些猜想。目标,或许可以设定在比奥尔特云更远的星际空间,甚至……是那个引力波异常信号的源头附近。”

“这需要更强大的星舰,更可靠的能源,更先进的通讯手段,以及……能够承受更遥远星空孤寂与未知风险的探索者。”另一位专家补充道。

张睿看向窗外蔚蓝的地球,以及更远处若隐若现的星辰。

他知道,人类的征程,或者说,地球生命寻求“解脱”的征程,才刚刚迈出太阳系。脚下是九年积累的科技洪流,前方是深邃无垠的星空谜题。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片星海深处,等待着被愿力与智慧共同照亮。

会议在激烈而充满希望的讨论中持续着,为新纪元十年,也为人类文明的下一步,规划着清晰的航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