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逆命菩提 > 第231章 寂灭星辰

逆命菩提 第231章 寂灭星辰

作者:万灵咏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1:29

万一乐的身影在广袤的银河系旋臂间连续闪烁,每一次现身,都跨越了以光年计的距离。

他并非盲目地进行空间跳跃,而是循着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水行之力脉动。

那并非液态水的流动,而是更本源的、象征着“流动、滋养、循环、静滞”等多种真意的宇宙能量脉络。

水(h?o):氢,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最原始元素;氧,是大质量恒星内部核聚变的产物,在超新星爆发中洒遍星际。

水,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分子之一,是生命之源,也是彗星的主要成分,它承载着恒星的生与死。

这更方便于他寻找未知的外星生命……

星辰间的引力潮汐、星际介质的稀薄流转、甚至某些特定能量辐射的波动,在他感知中,都化作了清晰可辨的“水之轨迹”,供他施展五行大遁中的水遁之术。

他的旅程漫长而孤寂。一个恒星系接着一个恒星系地被抛在身后。他遇到了许多奇特的星系结构:

双星系统:两颗恒星在引力束缚下跳着永恒的华尔兹,时而靠近,时而远离,喷发出壮丽的星风与物质流。它们的引力场复杂而剧烈,水行之力在此也变得湍急不定,需要小心驾驭。

三星系统:轨道动力学更是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三体引力交织出一片动态平衡却又充满混沌的区域,仿佛宇宙精心编排的一场永恒舞蹈。万一乐在此驻足稍久,感受着这种复杂系统中蕴含的秩序与混乱之美。

在每一个路过的、拥有岩质行星且处于宜居带、具备生命萌芽潜力的恒星系,他都会稍作停留。

并非干预,而是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挥手间布下无形的过滤法阵。

这些法阵并非实体,而是以他对五行法则的理解,引动星空五行之力,在恒星系外围形成一层极其稀薄却坚韧的能量滤网。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削弱从银河系中心方向或其他高能天体传来的、过于狂暴或充满负面特质的星空能量(其中便包含了毁灭性的业力辐射),为这些“襁褓”中的星系提供一个相对温和的成长环境,算是他为这片星空留下的一点善意痕迹。

同时,他也会在一些关键的导航节点或能量汇聚点,留下蕴含自身气息的微弱信标,既是记录行程,也为未来可能的人类远征军提供潜在的坐标指引。

旅途并非总是充满生机与希望。他曾远远望见膨胀到难以置信体积的红巨星,其外袍稀薄,核心却在疯狂燃烧着最后的燃料,散发出垂死的光芒。

他也曾感应到更恐怖的超红巨星,其质量巨大,内部核聚变已进行到铁元素,预示着不久后便将迎来壮烈的超新星爆发,终结自己,也为宇宙播撒重元素的种子。

面对这些行将就木的恒星,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即将释放的恐怖能量(极致的火与毁灭性的金),以及那弥漫的、走向终结的悲壮与死寂(水与土的另一种形态)。

在一次水遁之后,他出现在一个看似平凡的单恒星系统外围。正准备例行扫描时,他的神念捕捉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物体——一艘正沿着惯性在星际空间缓慢漂流的未知星舰。

这艘星舰体积庞大,结构风格与地球人类迥异,线条更加尖锐,材质也非熟悉的合金。它通体布满撞击和能量灼烧的痕迹,显然经历了惨烈的磨难,并且漂流的时间极其漫长,外壳上甚至凝结了一层星际尘埃冰。

万一乐的神念穿透早已失效的能量护盾和厚重装甲,深入其内部。

映入他“眼”中的,是一片死寂。舰桥、生活区、引擎室……到处都是姿态各异的外星尸体。

它们的形态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有的多肢,有的覆盖着甲壳,但此刻都化作了干瘪的化石,被真空和低温永恒封存。

一种浓烈的、早已失去活性的绝望业力如同陈年的污渍,浸透了船舱的每一个角落。从残留的信息碎片中,他勉强拼凑出一个故事:这似乎是一艘逃离母星灾难或战争的“方舟”,承载着文明的最后火种。

他的神念最终停留在舰船最深处的一个隔离舱室。

那里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种子库,里面封存着无数他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微生物样本乃至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小生命胚胎。

然而,它们同样未能幸免。那无孔不入的业力侵蚀,早已断绝了它们所有的生机,只留下一座宏伟的、属于一个逝去文明的基因墓碑。

万一乐沉默良久,心中泛起一丝宇宙尺度的悲凉。一个文明的挣扎与希望,最终凝固在这冰冷的金属棺材里,漂流在无垠的虚空。

他挥手打出一道愿力,净化了舰船内淤积的绝望业力,让其能“干净”地继续它的永恒旅程,算是给予这个陌生文明最后的尊重。

这艘星舰的科技水平,大致与现在地球的“龙舟”级相当,这让他更加意识到,即便掌握了星际航行的能力,宇宙对于生命而言,依旧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离开这片令人唏嘘的空域,他继续向着银河系中心方向遁行。

然而,很快他便发现,前方的宇宙“环境”变得异常。

他赖以遁行的水行之力变得极其稀薄,近乎枯竭。

仿佛有一片无形的“干旱”地带横亘在前方,数个恒星系范围内,都难以感知到足够支撑水遁的脉动。

心念电转,他瞬间切换了遁法根基。金行之力的锐利与穿透,土行之力的厚重与承载,成为他新的依凭。

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恒星辐射(火属性)、重元素(金属性,来自恒星死亡)、行星引力场(土属性)、宇宙尘埃(土属性)……这些力量构成了新的“轨道”。

以金、土之力感知前方,映入他“眼”帘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万一乐,也感到一种发自灵魂的震撼。

那是一片绝对的死寂之地。没有闪耀的恒星,没有反射光线的行星,甚至连星际尘埃都稀少得可怜。

在那片区域的中心,悬浮着一颗……黑矮星。

它并非黑洞,没有那吞噬一切的视界和引力扭曲。

它更像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冰冷漆黑的宇宙煤炭。这是低质量恒星(如太阳)演化到最终的归宿。

当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耗尽核聚变燃料,它会先膨胀为红巨星,抛掉外层物质,留下一个主要由碳和氧构成的核心——白矮星。

白矮星不再产生能量,依靠电子简并压力抵抗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缓慢地冷却、暗淡,经过漫长到远超当前宇宙年龄的时间(万亿年尺度),最终完全冷却,不再发出任何可见光或热量,便成为了理论上存在的黑矮星。

在他的认知与传承中,恒星,这宇宙间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火行之源”,其命运早已被其诞生时的质量所注定,走向三种截然不同的终极归宿:

1. 中小质量恒星的寂灭长眠(类似太阳):

这类恒星占据宇宙的大多数。它们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稳定地进行氢核聚变,光芒温和。

当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引力失去平衡,恒星外壳会剧烈膨胀,化为光芒万丈但外袍稀薄的红巨星。

在此期间,核心在引力挤压下升温,开始氦聚变生成碳和氧。

最终,红巨星的外层物质被抛向太空,形成绚烂的行星状星云,如同恒星临终前吐出的最后一口气息。

而核心则坍缩成一颗致密的、由碳和氧构成的白矮星,它不再产生能量,依靠电子之间的简并压力与引力抗衡,体积仅如地球般大小,质量却堪比太阳。

它将在往后的百亿、千亿年时光里,靠着残余的热量缓缓发光,如同宇宙中的一块余烬,最终彻底冷却、暗淡,不再散发任何光和热,成为一颗理论上存在,却因宇宙年龄尚不足以让其完全冷却而极难被观测到的黑矮星——这是恒星最漫长、最宁静的死亡,一种永恒的、冰冷的沉睡。

2. 大质量恒星的暴力美学:

对于那些质量远超太阳的巨兽,其生命历程更为激烈而短暂。

它们燃烧迅猛,在核心依次聚变出越来越重的元素,直至形成铁核。铁核聚变不再释放能量,反而吸收能量,瞬间打破了恒星内部的平衡。

引力以无可阻挡之势使恒星核心瞬间坍缩,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结合成中子,释放出巨大的中微子流和反冲激波,将恒星的外层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猛烈地抛射出去——这便是宇宙中最壮观的烟火:超新星爆发。

其瞬间亮度足以超越整个星系!爆发之后,根据剩余核心质量的不同:

若核心质量介于约1.4至3倍太阳质量之间,引力将电子与质子彻底挤压成中子,形成一颗密度骇人听闻的中子星。一勺中子星物质的质量就高达数亿吨!它们通常高速自转,拥有极强的磁场,如同宇宙中的灯塔,规律地发出脉冲信号。

若核心质量超过约3倍太阳质量,则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无限坍缩,最终形成一个黑洞——一个引力强大到连光也无法逃脱的奇异区域,其边界称为“事件视界”。它是引力极致的体现,是时空本身的畸变,吞噬一切,隐藏着宇宙最深的秘密。

3. 极低质量恒星的缓慢余烬:

那些质量最小的恒星,核聚变反应温和而缓慢,它们的寿命长得难以想象,甚至可能超过当前宇宙的年龄。它们最终会平静地演化成氦白矮星,然后同样走向冷却成黑矮星的漫漫长路。

……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万一乐遇到最多的,并非生命,也不是这些走到了终点的奇特天体,而是那些处于主序星阶段的、稳定燃烧的单颗恒星,它们构成了银河系的背景光海。

此外,还有弥散在星际空间、色彩斑斓的星云——它们是恒星的摇篮或是坟墓,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孕育着未来的光明,或承载着过去的辉煌。

而占据宇宙绝大部分的,是那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充斥着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各种肉眼和常规仪器难以探测的能量流与微观粒子的虚空。

这些,才是宇宙真正的主体。

面对前方的黑矮星和那片水之力枯竭的死寂区域,万一乐知道,他需要更倚重对金、土之力的理解,才能继续深入银河之心。

这片星空,不仅展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文明的短暂,更无声地诉说着物质宇宙自身那漫长到令人绝望的生灭轮回。

他调整了一下自身内宇宙五行行星的运转频率,使之更契合前方的环境。然后,再次化作一道一闪即逝的流光,向着那片永恒的黑暗,谨慎地遁去。

万一乐收敛气息,以金、土之力为舟,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前方那颗黑矮星。

距离越近,那种源自存在本质的“死寂”感便越发强烈。它并非黑洞那般充满吞噬性的狂暴,而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冷”。

它不再向外辐射任何能量,反而像一个宇宙真空吸尘器,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空间中每一丝微弱的光子和热量。

他的神念小心翼翼地包裹上去,试图“阅读”这颗星骸。

没有炽热,没有波动,没有生命,甚至几乎没有了“时间”流逝的痕迹。

它像一块被宇宙遗忘的、冰冷到极致的墓碑,构成它的物质被压缩到极致,主要是结晶态的碳(或许是人类想象中最大的钻石)和氧,结构稳定到几乎无法被破坏,代表着物质在常规物理规律下所能达到的最终、最稳定的形态之一。

在这里,火已彻底熄灭,水的流动与循环早已是远古的记忆,木的生长与演化更是无从谈起。

只剩下极致凝聚、永恒不变的土,以及那坚硬、稳定、代表着物质结构最终定格的金。

万一乐的内宇宙中,那五行行星系统似乎也受到了感应,运转变得异常缓慢而沉重,尤其是代表“土”与“金”的行星,光芒微黯,仿佛在向这位走到了尽头的“前辈”致意。

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静”,这种静,不同于虚空,虚空尚且充斥着能量涨落和量子泡沫。

而黑矮星的“静”,是能量活动降至接近绝对零度的死寂,是物质演化走到尽头的终极沉默。

它仿佛在向万一乐昭示着一条残酷的宇宙真理: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炽热,无论曾经孕育过何等复杂的结构与或许存在的生命奇迹。

最终,都可能归于这样一片冰冷的、永恒的黑暗与寂静。创造与毁灭,生机与死寂,不过是宇宙这伟大循环的一体两面。

也是这宇宙中,最平常不过的两件事,就像人类的生与死一样。每分每秒,都有人在死去,同样有人在诞生,宇宙里也同样如此……

他在这颗黑矮星前停留了许久,并非为了获取什么,更像是一种凭吊,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眼前这颗黑矮星,就是一颗走到了时间尽头,彻底“死亡”的恒星。

它不再有火的炽热,水的流动,木的生长,只剩下极致压缩后,代表永恒沉寂与物质最终形态的土与金(碳结晶可能形成宇宙中最大的钻石)。

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吸收着周围一切微弱的光和热,像一座宇宙坟墓的墓碑。

随后,他深深看了一眼这宇宙的终极墓碑,转身,再次融入金土之力的脉络,继续向着银河系那依旧充满未知与活力的深处遁去。

这片死寂之地,如同一段沉重的间奏,让他对“生”与“变”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