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逆命菩提 > 第223章 荧惑守心

逆命菩提 第223章 荧惑守心

作者:万灵咏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1:29

(火星时间:2031年9月30日,清晨)

郑毅站在“荧惑”(神州火星1号基地的正式名称)中心控制塔的最高层观测廊内,透过高强度复合玻璃,眺望着穹顶之外那片正在缓慢改变的世界。

作为国安局出身,曾因早期接触并评估万一乐及其带来变革而得到重用的他,如今是这座庞大火星基地的实际负责人。

虽然基地的管理委员会由神州主导,GGA、美洲联邦和欧亚共同体拥有投票建议权,但日常的统筹运营,落在他这位既熟悉超自然力量背景又精通现代管理的“跨界”官员肩上。

他也已经炼心七重后期,有生之年,该可以到炼心九重。锻体四重,接触锻体时已晚。

据“澄心”app上神州2028年9月发表的一份有关修行的报告《人类修行和年龄相关的研究》指出,最好的炼心、锻体年纪当从12岁开始接触,真正测定天赋、选定道路、深入修行当从15岁后上大学开始。

最晚30岁开始锻体,否则肉身潜力耗尽,难以到达九重圆满,27~28岁则是最晚接触锻体以突破超凡的时间。

八年了。

距离神州率先突破并大规模应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过去了八年。

而向全球通过GGA公开此项核心技术,也已有五年光阴。

这五年,是人类文明真正迈向星辰大海的加速期。而火星,作为离地球最近且环境相对“友好”的类地行星,成为了这场大迁徙的前沿阵地。

他来这儿也已经五年多了,自从荧惑建成后,便由上级调令至此。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薄的火星大气,将基地外广袤的荒漠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但与几年前死寂的赤红不同,如今,在视线所及的远方,靠近基地边缘的巨大工程阵列区域,空气因热量而微微扭曲。

那是数台如同山峦般巨大的“大气改造塔”正在全力运行。

它们以基地核心的2座“燧人氏”级聚变反应堆提供的近乎无限的能源为动力,驱动着复杂的地球化学循环模拟系统。

通过精确调控的微波照射、催化剂喷洒以及局部能量场干预,这些巨塔持续不断地从火星富含co?的大气(占96%)中剥离碳原子,释放出氧气,同时利用提取的碳与其他元素合成有机物或封存。

内部各有三个玄武军小队驻守,都是八锻领衔,全员七锻后期乃至圆满的玄武军精英。

尽管进程缓慢,但郑毅手腕上的环境监测器显示,基地周边五十公里范围内的地表平均气压,已从最初的不足地球的1%,提升到了约8%!平均地表温度也提升了近10摄氏度。

虽然对于不穿防护服的人类而言仍是绝境,但一些特别培育的、能够耐受极端环境和辐射的藻类和地衣,已经开始在基地外围的特定试验区顽强地生存、繁衍,为这片死寂的土地涂抹上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绿意。

生活方面,“荧惑”基地早已实现了高度的自给自足。

穹顶之下,是错落有致的生态农业区,垂直农场和水培系统在人工光照和精准养分调控下,年产各类蔬菜、水果和主食足以满足基地数万人口的需求,甚至还有余量支援其他基地。

封闭循环的水处理系统让每一滴水都得到数十次的有效利用。畜牧业则主要以组织培育的人造肉和昆虫蛋白为主,高效且环保。

资源采集更是火星生存的王牌。

郑毅的视线掠过观测廊下方如同钢铁丛林般的工业区,那里,数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日夜不休。

利用聚变能源驱动的高温电解和微波裂解技术,将火星大气中的co?和土壤(富含氧化铁、硅酸盐)作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着维持基地运转和未来扩张的生命线——火箭燃料(液氧、甲烷)、建筑材料(高强度陶瓷、铝合金、玻璃)、化工原料以及肥料。

真正实现了“火星资源,火星利用”,除了初期投入和极少数地球无法替代的高精尖设备或特殊样本,早已无需从地球进行大规模物资运输,成本降低了何止百倍。

他转身走回办公室,巨大的弧形办公桌上悬浮着数个全息光幕。

其中一个显示着与地球网络的实时连接状态,得益于建立在拉格朗日点和中继卫星上的量子通讯网络,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虽然仍有数分钟到二十多分钟不等(取决于轨道位置),但带宽和稳定性已远超以往,足以支持高清视频会议、大规模数据交换和远程协同科研。

另一个光幕上,则实时显示着基地核心——那台代号“河图”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群的运行状态。

数以万计的量子比特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并行运算,处理着从基地环境调控、工业生产优化、航行轨迹计算到对“星火大道”修行数据模拟等海量信息,是整个基地名副其实的“大脑”。

郑毅熟练地调出一份关于工业区最新成果的报告。报告重点提及了两项依托聚变能源极致表现而诞生的尖端制造技术:

一、高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

在聚变能源提供的、远超传统方式所能企及的极端能量环境下,工业区建立了数条特种材料生产线。

通过精确控制等离子体状态,直接在气相中合成并沉积出地球上因能耗或技术限制难以大规模制备的超材料。

报告旁附着的样品清单令人咋舌:

可在火星常温及低温下稳定存在的室温超导薄膜,正被用于升级基地电力传输系统和下一代推进器;

强度超越顶级合金数十倍的超强碳纳米管纤维,是建造大型轨道设施和星舰骨架的理想材料;

以及一系列耐超高温柔性陶瓷基复合材料,为即将深入火星内部甚至更危险星球的探测设备提供了关键防护。

二、量子点精准组装:

在另一处洁净度达到原子级别的车间里,利用聚变能源提供的、前所未有的稳定与超高密度电力,一种被称为“创世者”的原子级3d打印系统正在运行。

它不再是以微米或纳米为尺度,而是直接操控量子点(由数十到数百个原子构成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按照预设的量子蓝图,进行精准到单个原子位置的堆叠和组装。

这意味着可以制造出具有“定制化原子排列”的完美器件。

目前的主要产品,一是下一代“盘古”量子计算机芯片本身,其运算能力将在“河图”基础上再次实现指数级飞跃;

另一类则是各种具有超高效率和选择性的高效催化剂,它们正被用于优化大气改造、化工合成乃至生命维持系统的关键反应过程,将能源和资源利用率推向新的极限。

看着这些报告,郑毅心中感慨万千。

从最初对万一乐那种非人力量的警惕与评估,到如今亲自管理着这座融合了“修行”与“科技”、代表着人类文明未来的前沿基地,他深刻理解到,那条被万一乐开辟出的“星火大道”,与人类自身攀登的科技树,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双翼。

科技提供了生存与扩张的物质基础,而修行,尤其是高阶超凡者的存在(如坐镇基地或在星际间往来的尊者),则提供了应对宇宙更深层危险与奥秘的可能性。

他端起一杯由基地自产咖啡豆冲泡的饮品,走到窗边,再次望向远方。

橙红色的天空下,巨大的改造塔巍然耸立,工业区灯火通明。

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脆弱的殖民地,而是一个正在顽强新生的文明摇篮。

郑毅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广寒宫基地的穹顶,望向这颗红色星球上其他几处人类文明的灯火。

自2026年“先行者计划”开启,人类真正踏足并开始系统建设火星以来,不过五年时间,这里已从一片荒芜,发展为拥有五大主要基地、总人口接近二十五万的星际社群。

除了他所在的,最早建立(2026年初)并作为火星开发核心枢纽的神州“荧惑”基地(由原本的“荧惑”科考站扩建而来,位于南半球,人口约8万,其中有玄武军两万多),另外四个基地也如同后起的星辰,在火星各处点亮。

2号基地,隶属GGA— “奥林匹斯山”基地 (2027年3月建立)

作为继神州之后第二个建立的火星基地,奥林匹斯山基地坐落在巨大的奥林匹斯火山西侧山麓。

选择此地,既是为了地质研究的便利,也带着一丝象征意味——以古希腊神话众神之所,命名人类征服新世界的堡垒。

该基地人口约6万,以其高效的模块化建造技术和卓越的跨基地通讯中继能力着称。

GGA将大量地球轨道建设经验移植至此,其基地结构扩展性极强,并且承担了火星全球通讯网络近40%的节点任务。

在资源利用上,他们专注于从火山沉积物中提取稀有元素,并利用火星弱引力和丰富太阳能(虽不如聚变高效,但作为补充),发展了独特的材料合成工艺。

3号基地,归属于美洲联邦— “新维加斯”基地 (2027年6月建立)

位于水手谷边缘的新维加斯基地,以其大胆和前卫的风格闻名,人口约4.5万。

如其名所示,美洲联邦在此注入了强大的商业和娱乐基因。

基地不仅拥有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和制造能力,更建成了火星上第一个大型沉浸式虚拟现实娱乐中心和人造生态公园,旨在为殖民者提供极致的地球环境模拟和心理慰藉,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相关产业人才。

其资源开采侧重于水手谷深处可能蕴藏的水冰和矿物,并发展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

4号基地,隶属神州的 “祝融”基地 (2027年7月建立)

作为神州在火星的第二个基地,月宫基地建立在北极冠附近,与南半球的广寒宫遥相呼应,人口约12万。

它的战略定位非常明确:水,北极冠蕴藏的巨量水冰是火星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月宫基地的核心任务就是大规模开采、净化并储存这些水冰,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通过特制的运输车队,为赤道地区的其他基地提供宝贵的水资源,堪称火星的“水塔”。

同时,这里也开展了大量低重力环境下农业种植和生物圈研究的实验。

5号基地,归属欧亚共同体的“乌拉尔”基地 (2027年9月建立)

乌拉尔基地坐落在火星南半球一处富含赤铁矿的广阔平原上,人口约5万。

该基地继承了欧亚共同体深厚重工业底蕴和扎实的工程哲学,风格稳健、务实。其发展重点在于大规模原材料加工和重型装备制造。

他们建立了火星上最大规模的金属冶炼和合金生产线,利用本地铁矿和聚变能源,生产着支撑各大基地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钢材、压力容器以及大型工程机械的零部件,被誉为火星的“工业脊梁”。

同时,他们在封闭生态循环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方面也走在前列。

五大基地各具特色,相互依存。

荧惑是行政、科研与综合枢纽;

奥林匹斯山是通讯与模块化技术中心;

新维加斯是商业与生活创新试验区;

祝融是水资源命脉;

乌拉尔是重工业基础。

通过高速磁悬浮管道和定期航班紧密连接,共同构成了人类在火星上初具雏形的、分工协作的文明网络。

总人口虽不及地球一个大城市,但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精英,在这片新世界里,为人类的未来开枝散叶。

郑毅知道,维持这五个基地间的平衡与合作,与他管理好荧惑内部事务同样重要,这是火星能否真正成为一个稳固跳板,迈向更深远宇宙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