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 > 第57章

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 第57章

作者:一枕宸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12:20:13

接了小崽子回到王府,夫妻夜话时,李锦荣特意与萧策说了此事。

凤眸疑惑,很快便扬起笑意:“我知,既然九皇子自己有此愿,不管他是真心或是做戏拉拢人心,锦儿只是给他一个看到百姓疾苦的机会。”

李锦荣在他胸口点头:“若是将来的新帝是一位能看到百姓疾苦的,于大晋、于我们更好,何乐而不为。”

明白爱妻心意的萧策不再多言,只翻身又拉着她陷入新一波情·潮,还在她耳边低喃:“锦儿多看我才是···”

当时萧策并未对此事多言,却还是在九皇子第一次到王府寻李锦荣时,先单独在书房见了他;看着有些局促拘谨的小少年,萧策并无多少怜惜之心,只是以上位者的角度提点了几句。

“九皇子应知皇家人并无多少真情,凭的不过是心中道德与品性;锦儿能答允你跟着她做事,已算特殊,便是九皇子你自己也知得到锦儿的认可,便是本王的认可,不久之后亦是陛下的认可···”

小少年并不急着表明心迹,安静听着,萧策眼里的满意又多一分;倒是难得,这么小的年纪便有这份沉稳,因而语气稍微柔和一些。

“虽锦儿为你提供了机会,本王却不会帮你,望你是专心为锦儿分忧,亦能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多了解民生与民情,真正能将百姓放在心中。”

这一次,小少年郑重点头;而后又不卑不亢问:“若是我有不明白之处,除了向皇姐学习,可否向王爷讨教?”

轮到萧策意外,片刻后轻笑一声应下。

看来不只陛下看走了眼,他久在宫中行走,竟也不曾注意到还有这样一位皇子;才十岁的年纪,明君之相已现雏形。

既然允许九皇子跟着爱妻行走,萧策自当上心些;知他身边还无暗卫,伺候的人也只有四个,便令萧一从王府暗卫营给他挑了几个,还有十余个伺候的人,小少年耳尖通红道谢。

之后,除了上书房的课业,九皇子几乎都在宫外,跟着李锦荣的人到处忙碌;因为萧策在隆武帝那里说了此事,对于九皇子常出入摄政王府或荣华公主府,隆武帝睁只眼闭只眼并不过问。

有荣华公主给的王府令牌,宫里的侍卫们更不敢阻拦;最多不过七皇子与八皇子来找过不痛快,却也因畏惧王府暗卫而作罢;这些对于九皇子来说,与宫里那些酸言酸语一般,并不值得在意。

不过一年的历练,小少年便从一开始的震惊与不可置信,转变为经常在京郊行走,然后积极为皇姐出谋划策;这种变化是李锦荣与萧策都满意看到的,面对小少年的提问,他们也郑重回答,九皇子的蜕变简直是突飞猛进。

而为了他行走安全,萧策见他根骨也不错,便令府中的教头为他教授武艺与骑射功夫;这令九皇子更为感激,也不多言,只专心跟着教头学习,从不懈怠。

也是这一年的相处,九皇子与萧令毅小朋友逐渐熟悉,后来更是被雪团子俘获,得闲便会带着小团子玩,好几次还是九皇子送小团子去瑶华宫;因着这份亲近,九皇子是萧令毅小朋友第一个开口叫舅舅的人。

又过了一年,九皇子发现百姓们务农时的工具大都陈旧破烂,很多全靠人力,且有些工具根本起不到作用;与公主府的几个属官走访不少村落后,再去请教工部一些官员。

竟然真被他们弄出不少新的工具,制作起来不费时,还可节省不少劳力,效率却大大增加;九皇子的意思是将这些交由皇姐李锦荣上奏父皇,毕竟铁器制作还控制在朝廷手中。

李锦荣好笑:“这是小九你的功劳,便由你上奏父皇,不会写奏折,便去请教你姐夫。”

又耐心道:“皇姐已得到百姓不知多少赞誉,实在不必再锦上添花;倒是你,之前那般大方稳重便很好,不必揣测我与王爷的心思。”

小少年不少意思笑笑,而后便去寻萧策;路上还是满脸笑意,皇姐真的认可他了呢,让他管王爷叫姐夫,嘿嘿···

不知不觉又是三年过去,李锦荣的次子萧令钺已一岁,萧令毅小朋友也由萧策亲自给启蒙。

李锦荣的生意已扩张到整个大晋,便是往西北荒僻之地,她亦开通了商道;不只方便她自己的商行,亦方便了不少商户,此举得到好些商户的感激。

不只如此,她还与九皇子多方寻找能工巧匠,改造了船只,还造出能远洋的巨大船舰;也是因此,在萧策的帮助下,李锦荣的商行还开辟了远洋航海生意,也为大晋带回来不少新的东西与技术。

经过四年的历练,九皇子李锦泽不只能帮皇姐处理事宜,在萧策的提点之下,也学会处理政务;一年前踏入朝堂,到如今已被群臣与萧策认可,隆武帝亦多次表示,九皇子类朕···

而隆武帝大抵也是烦了每次朝会的立太子呼声,与萧策和几位重臣商讨之后,终于在今年的冬至日,册封九皇子李锦泽为太子,正位东宫。

又一年,在太子的请求下,由皇贵妃为他择定刑部尚书府嫡次女为太子妃;这事一开始皇贵妃本不愿的,怎奈这几年到底是与九皇子亲近了些,且他的养母贤妃实在是指不上,这才精挑细选定下人,而太子李锦泽也很是满意与感激。

朝堂已稳定,李锦荣又利用商行赚来的银子在各地设立幼童学堂;这是区别于技艺学堂,为寒门子弟提供的启蒙与学习的机会;当然,她的学堂依旧分开男童与女童两个分院。

越是主持的事情多,越是见多识广,李锦荣便越是明白学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创办幼童学堂被御史弹劾时,她曾上了陈情折子,在其中例举很多人与事,期望大晋越来越多人能不再混沌过日子。

奏折中还提到,等到这一批学童将来成年,大晋或许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会越来越强盛。

在民间行走过几年的李锦泽深知皇姐所言才是对的,在朝会上帮皇姐大力争取,还费力游说隆武帝,最终通过了这件事;当然,最关键的是银子不必朝廷出,都是荣华公主自己承担,朝臣们还怎么继续反对。

皇都的人谁不知,这几年荣华公主的商行获利丰厚;然而不待他们眼红,荣华公主便将这些银子都用在朝廷或百姓身上;或是帮朝廷筹措军资、赈灾,或是建立慈幼局,为那些孤寡老人与被丢弃的孩子提供一个住所。

且荣华公主还不是如朝廷设立的慈幼局那般简单,她又费心为老弱妇孺特地设立工坊,教这些人用劳作得到报酬;而工坊做出来的成品又被她的商行所售···

总之,便是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们也得承认,虽则荣华公主所行得益于她的地位,但换成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一步,因他们的私心太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