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不再爱太子,他却疯批强制爱 > 第171章 名声有好有坏,南宫铭请旨赈灾

这些日子以来,南宫铭一直在寻找崔姮的下落,同时还要应对南宫颉的种种阴谋诡计。

两人之间多次交锋,让南宫颉逐渐意识到南宫铭已经察觉到了他的野心,并且知道是他买凶杀自己的事情。

眼看着南宫铭也打算效仿他的手段,除掉南宫颉,南宫颉开始感到恐慌。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尽快摆脱困境,恐怕就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就在一次南宫铭派刺客刺杀南宫颉的行动中,南宫颉不幸受伤,跌入江中,生死不明。

但经过太子党的多番搜查,发现南宫颉似乎没死,极有可能是将计就计,假死脱身,等韬光养晦后卷土重来!

如今太子党不但在寻崔姮,也在搜查南宫颉。

许琅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南宫颉!

南宫铭稍稍将身子坐正,背靠着身后的红柱,原本有些迷蒙的目光此刻已恢复清明,他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许琅,冷然道:“琢之,此事不必你来说,孤也知晓。”

南宫铭的心中却在暗暗冷笑,前世,他就是死在南宫颉手里的,这一世,他又怎会重蹈覆辙?

他对南宫颉的恨意,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永不停息,此生,他必要南宫颉碎尸万段!

许琅见太子似乎酒醒了,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看着南宫铭,劝诫道:“殿下,臣就知您是有分寸的。如今朝堂上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您,皇后娘娘也因为崔娘子之事对您有所不满,您确实应该做出一番建树了。

隆冬时节,北方最是容易发生雪灾,百姓们受苦,殿下何不去赈灾呢?这样既能显示您的仁德,又能堵住那些悠悠之口。”

南宫铭因为崔姮坠崖,生死不知,疯魔似的寻找她。

刘皇后见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变成这番模样,在宫中大发雷霆,心里对崔姮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个狐媚子、狐狸精!

人都已经死了,还能勾得她的儿子晕头转向,失了心智!

刘皇后越想越气,心中懊悔不已,她后悔当初定下了这门亲事。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她绝对不会让崔姮进太子府!

南宫铭听了许琅的话,心中不禁一动,喃喃自语道,“北方赈灾?”

许琅见状,连忙点头应道:“正是,殿下。每年冬季,北方地区都会遭受严寒的侵袭,许多百姓因此而冻死。朝廷每年都会派遣大臣前往赈灾,但今年殿下您不妨亲自去一趟,以彰显您的仁爱之心和对百姓的关怀。”

南宫铭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心中自然明白许琅所言不假。

自从崔姮失踪后,南宫铭便如痴如狂地四处寻找她的下落,仿佛失了魂般。

这件事情已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名声有好有坏,有人对南宫铭的深情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但也有人对此持批评态度,觉得他如此沉迷于女色,实在有失太子的风范。

尤其是那些读书的老顽固们,更是对南宫铭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被女色所迷惑,难以担当大任。

许琅看着南宫铭,心中感慨万分。

谁能想到,那个平日里看似孤傲的太子殿下,竟也会有如此为爱痴狂、悲伤颓废的一面呢?

南宫铭沉默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也罢,孤明日便向父皇请旨,前往北方赈灾。”

许琅闻言,心中稍安,拱手道:“殿下英明。”

......

翌日。

文德殿内,金砖墁地,光滑如镜,整个大殿显得金碧辉煌。

九龙藻井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他们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神情肃穆,威武庄严。

南宫铭站在丹墀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犹如雕刻大师精心雕琢而成,男子长眉如墨,斜飞入鬓,高鼻薄唇,双目如深潭一般,平静而深邃,让人难以窥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身穿一袭金红色的团龙袍纹锦袍,袍袖上绣着精美的龙纹,腰间的玉带上悬着一只金鱼袋,随着他的走动,金鱼袋微微晃动。

“儿臣请命北上赈灾。”南宫铭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如同一块寒冰坠入沸水一般,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臣们纷纷惊疑不定地看向他,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

御座上,身着明黄袍的皇帝微微前倾身体,他的目光落在南宫铭身上,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这是自崔家娘子去世后,太子首次主动请缨参与朝政,皇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的目光扫过太子眼下尚未消退的青黑,皇帝既感到痛心,又有一丝欣慰。

“北方连年大旱,饿殍遍野,朕心甚忧。”皇帝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浑厚如钟,在大殿内回荡,“太子愿往,朕心甚慰。”

阶下右班首位的崔丞相眉头一皱,手持象牙笏板出列:陛下,赈灾之事非同小可。太子殿下虽仁孝,然雪灾凶险,不如遣三司使......

“正是!”许太傅也站出来说话,“北方如今流民不断,太子千金之躯,怎能......”

丞相、太傅此言差矣。南宫铭不待他说完便打断道,声音虽轻却字字如钉,正因事关重大,孤更应亲往。

皇帝的目光在太子和宰相之间游移不定,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他抬手止住了崔丞相等人想要继续争辩的动作,缓缓说道:“太子有此心,朕岂能不许?着即日筹备,三日后启程。”

南宫铭闻言,连忙深深一揖,宽大的袖摆如同流云般垂落,动作优雅而庄重。

见皇帝已经应允,其他臣子们也都不再多说什么,毕竟,皇帝的旨意是不可违抗的。

退朝后,皇帝独留太子于偏殿。

偏殿内,鎏金狻猊炉中燃烧着龙涎香,袅袅的香气升腾而起,将父子二人的面容笼罩在一层淡青的烟雾之中,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朦胧又神秘。

皇帝凝视着太子,轻声唤道:“铭儿。”

他的语气比朝堂上柔和了许多,透露出一丝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你总算振作起来了。”

南宫铭垂首而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玉佩温润如水,是崔姮生前所赠,但如今,它再也无法温暖他那颗已经冰凉的心。

“儿臣......不能再辜负父皇期望。”南宫铭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斤的重量。

他知道,自己过去的行为让皇帝失望了,但现在,他决心改变,不再让父亲失望。

皇帝长叹一声,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肩膀:崔家娘子若在天有灵,也必不愿见你如此。

见太子身形微顿,皇帝转开话题,此次北上,朕已命户部拨粮三十万石,另调禁军五百护你周全。

闻言,南宫铭跪下,朗声道:“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辱命!”

与此同时,坤宁宫内,刘皇后正听着贴身女官禀报朝堂之事。

她手中捧着的定窑白瓷茶盏的一声搁在案几上,溅出几滴琥珀色的茶汤。

太子当真请命赈灾?刘皇后凤眸微睁,涂着丹蔻的手指紧紧攥住帕子。

千真万确,娘娘。女官低声道,官家已经准了。

刘皇后长舒一口气,眉间积郁多日的愁云终于散开:阿弥陀佛,我儿总算清醒了。

她起身走向窗边,望着殿外一株开得正盛的垂丝海棠,那崔家丫头死后,铭儿总是浑浑噩噩,本宫真怕他就此......

话未说完,她突然转身:快,传太子来见本宫!

“喏!”

半个时辰后,南宫铭踏入坤宁宫。

殿内熏着安息香,刘皇后已换了常服,正坐在绣墩上等他。

儿臣参见母后。南宫铭行礼如仪,却被刘皇后一把拉住。

让母后好好看看你。刘皇后捧起儿子微微瘦削的脸庞,心疼得眼眶发红,怎瘦成这样?

南宫铭勉强一笑:儿臣无恙。

刘皇后拉他坐下,亲自为他斟茶:铭儿,你肯去赈灾,母后很欣慰。但.......她犹豫片刻,北方如今流民四起,盗匪横行,你......

母后不必担忧。南宫铭轻啜一口茶,儿臣自有分寸。

刘皇后盯着儿子看了许久,突然压低声音:你老实告诉母亲,此次北上,当真只为赈灾?

南宫铭指尖一颤,茶汤荡出些许。

他放下茶盏,望向窗外那的飞雪:母后,这是自然,儿身为一国储君,自当将天下人放在心里。

刘皇后神色复杂,欣慰儿子终于振作,知道担起太子之责了,她握住南宫铭的手:母后派赵统领带一队禁军随行,他武功高强,又忠心耿耿......

不必。南宫铭抽回手,父皇已派了禁军,并且儿臣身边有林易呢。

那不一样!刘皇后急道,赵统领是母后的心腹,你......

母后!南宫铭突然提高声音,随即又软下语气,儿臣需要独自面对。

其实,他还真不仅仅只是赈灾,他此行其实也有以身为饵,诱敌上钩之意。

但这些话,他通通不能告知与父皇母后,免得他们担忧。

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更漏滴答。

良久,刘皇后长叹一声:罢了,你既已决意,母后也不再多言。只是.......

她从腕上褪下一串佛珠,这是大相国寺主持开过光的,你带着保平安。

南宫铭接过佛珠,檀木珠子已被摩挲得发亮,他郑重收好:谢母后。

离开坤宁宫时,夕阳将宫墙染成血色。

南宫铭驻足回望,忽见廊下一名宫女匆匆避入偏殿。

那身影......竟与崔姮有三分相似。

他心头一痛,急忙转身大步离去。

而在坤宁宫内,刘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仪态端庄,优雅从容。

她目光缓缓地落在面前跪伏着的宫女身上,慵懒又不缺威仪的声音响起:“抬起头来。”

那宫女闻言,心中一惊,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来,不敢直视刘皇后的眼睛。

然,当她的面容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张脸与崔姮颇为相似,仔细端详之下,竟也有六七分相像。

她的面庞娇小,宛如巴掌一般大小,肌肤娇嫩如雪,吹弹可破,黛眉如远山含黛,水眸似秋水盈盈,不点而红的唇瓣更是如樱桃般诱人,将她的肌肤衬托得愈发白皙,周身散发出一种弱不禁风的柔美。

刘皇后凝视着这张与崔姮相似的面庞,久久没有说话。

最后,她轻轻地叹息一声,似乎有些不满,又似乎是感到心累。

“容貌确实相似,可惜气度完全不一样。”刘皇后缓缓道。

崔姮毕竟是丞相府的千金,她自幼接受的是名门贵女的教育,即便性子温婉端庄,但骨子里却有着不屈不挠的傲骨。

而面前的这位,尽管长得与崔姮相似,却因出身青楼,胆小怯懦,毫无大家闺秀的风范,实在难以登大雅之堂。

罢了,刘皇后心想,这不过是给铭儿聊以慰藉的玩物而已,又不是要立她为太子妃。

想到此处,刘皇后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转头吩咐道:“带下去好好调教一番,待太子来,送他宫里去。”

“喏。”

宫人应声,立即过来将面前跪伏的宫女请下去。

刘皇后瞧她身穿宫女服的背影,暗叹,此女身姿确实更像崔姮。

既然儿子心心念念那个女人,她就给他送个相似的,这个更温柔小意,更会讨男子欢喜,想来用不了多久,铭儿也便忘了崔氏女了。

那与崔姮相似都女子被带下去,她心中忐忑不已,问前面带路的嬷嬷,“贵人,不知皇后娘娘是何意?”

那嬷嬷见她小心谨慎的模样,笑道:“娘子莫慌,你的福气还在后头!你好好听娘娘的话,荣华富贵自是必不可少!”

这可是皇后娘娘花了好大精力才找来的替代品,得好好调教,让皇后娘娘满意,让太子满意,想来往后也能入太子的后院,当个承徽、昭训什么的不是问题。

那女子一听,心中大喜!

她、她、她真的如贵人的眼了!

她要进宫了!

这泼天的富贵砸得她头脑晕乎乎的,简直难以置信!

——

宋朝太子后院妻妾分为:

1. 太子妃(正妻):太子嫡妻,未来皇后人选,地位尊崇,掌管东宫内务。

需皇帝下诏正式册封,通常选自勋贵、文官家族之女,注重德行与家世。

2. 太子妾室(侧室)

宋朝太子妾室名目较灵活,常见称谓包括:

良娣:地位最高的侧室(正三品至正四品),可有多人。

良媛:次一级妾室(从四品至正五品)。

承徽、昭训:低级妾室(六品至七品)。

其他:如“郡君”“县君”等封号,多为无正式名分的侍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