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 > 第1章 校长任命

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 第1章 校长任命

作者:天方夜谭的韩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11:56:20

民国二十五年,公历1936年5月。

南京。

初夏的金陵,空气中已然弥漫起一丝燥热。紫金山麓郁郁葱葱,秦淮河水波光粼粼,这座千年古都兼民国首都,此刻正笼罩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街头报童的叫卖声,似乎也比往日多了几分急促, “日寇增兵华北!”、“两广异动,中枢决议剿抚!” 的字眼,敲打着每个关心时局之人的心弦。

位于黄埔路的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此时已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但人们仍习惯称其黄埔军校)校园内,气氛却庄重而肃穆。大礼堂门前,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迎风招展,两侧卫兵持枪肃立,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今日,这里将举行一场特别的将官任命仪式。

礼堂内,将星云集。军政部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训练总监唐生智等一众大员端坐于主席台上。台下,前排是各军、师长及总部高级参谋,后排则是军校的教官和优秀学员代表。空气中混合着将校呢军装的羊毛味、皮革味,以及一种无声的凝重。

何应钦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目光扫过台下,最终落在前排一个格外年轻的身影上。那身影肩扛中将领章,在一群或鬓角染霜或面容沧桑的将领中,显得尤为突出。他,就是今日的主角——何志远。

何志远,字慕德,浙江绍兴人,民国前二年(1910年)生人(实际心理年龄远大于此)。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公派德国柏林军事学院进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学成归国。归国后,先在参谋本部担任了一段时间闲职,期间据说因其家族(主要是其叔父何应钦)的运作,以及其在德国期间与那位新崛起的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建立的“特殊友谊”,并为国家争取到了巨额军火援助,而备受瞩目。

此刻,何志远正襟危坐,年轻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微微抿起的嘴角和深邃的眼神,透露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内敛。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具年轻的身体里,装载着一个来自近百年后的灵魂。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军事历史爱好者,意外穿越回1925年,成为了何应钦的侄子。从最初的震惊、彷徨,到逐渐接受现实,他立誓要利用自己对历史的先知和意外觉醒的“救国系统”,扭转这片土地即将遭受的浩劫。

系统的新手大礼包——五亿美金,被他毫不犹豫地动用:四点五亿用于在希特勒及其政党崛起最关键的时刻雪中送炭,不仅换取了希特勒深厚的私人友谊,更在其上台后,使德国对华军事援助力度史无前例地提升了35%,二十条毛瑟98K步枪生产线、三十条子弹生产线、轻重机枪、榴弹炮、冲锋枪生产线乃至飞机舰艇……这些宝贵的工业血脉正陆续输血般注入积贫积弱的中国。剩下的四千万美金,他则通过叔父何应钦的渠道,捐献给了国民政府,用于基础建设和军备,这为他赢得了高层一定的好感,但也引来了诸多猜测与审视。

“慕德,” 身旁一位相熟的老牌中将低声笑道,带着几分羡慕与调侃,“今日之后,你可就是咱革命军中最年轻的军长了,还是委员长特批的二级上将衔,真是后生可畏啊!”

何志远微微欠身,低声道:“世伯过誉了,志远方当努力学习,以期不负党国重托。” 态度谦逊,滴水不漏。他心知,这耀眼晋升的背后,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是叔父何应钦一系的力挺,是德械装备带来的诱惑,也是最高当局试图平衡内部、应对日益紧迫的日寇威胁的一步棋。他的88军,将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计划中完全按德式装备、编制、训练组建的样板军,是未来的拳头部队。但这也意味着,他和他未来的88军,将被置于风口浪尖。

“全体起立!”

司仪官洪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全场肃然起立。身着特级上将礼服的蒋介石,在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等人的簇拥下,迈着惯有的沉稳步伐走上主席台。他的目光锐利,扫视全场,在何志远脸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

仪式按部就班。军政部长何应钦首先宣读了国民政府的任命状:

“……查陆军中将何志远,年少有为,学贯中西,于党国忠诚卓着,于外交(对德)贡献殊勋……特任命何志远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军长,叙陆军二级上将衔……该军下辖第122师、第133师、第166师,以及第333、335、336、338、354、355、356、366旅等部,着即日编练成军,务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前开赴华北,协同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巩固防务,以备非常……此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中正。”

“哗——”

尽管早有风声,但当任命正式宣布,台下仍不免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年仅二十六岁的二级上将、军长!统率一个齐装满员的德械军!而且明确要求在半年内形成战斗力并北上华北前线!这等待遇,这重担,在国民革命军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何志远深吸一口气,迈着标准的正步上台,立正,敬礼,双手从蒋介石手中接过用锦缎装饰的委任状。他的手很稳。

“志远,” 蒋介石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但异常清晰,“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汝年少有为,深受党国栽培,更与德意志领袖有旧谊,为国家争取莫大利益。此次委以重任,望尔刻苦砥砺,早日练成劲旅,北上御侮,莫负领袖(指蒋自己)及国人之期望!”

“是!委座!” 何志远声音洪亮,目光坚定,“职何志远,誓死效忠党国,必竭尽所能,练好兵,打胜仗,拱卫华北,绝不辜负委座信任,不负四万同胞之重托!日军若敢来犯,必予其迎头痛击!”

蒋介石凝视他片刻,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很好。具体整编事宜,会后与你何部长(何应钦)详细商议。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向军政部,向我报告。”

“谢委座!”

仪式结束后,何应钦的官邸书房内。

檀香袅袅,暂时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何应钦褪去了在公开场合的威严,看着自己这位愈发看不懂的侄子,语气复杂:“慕德,今日之后,你便是真正的方面大员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可知这其中分量?”

何志远恭敬地为叔父斟上茶:“侄儿明白。全赖叔父栽培,及……时运使然。”

“时运?” 何应钦轻轻哼了一声,“你那四千万美金,还有德国人突然加码的援助,才是真正的‘时运’!现在外面都在传,你何志远是财神爷转世,是德皇……哦不,是德国元首在中国的代理人。”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就连戴雨农(戴笠)那边,对你和德国人的关系,也好奇得很。”

何志远心中凛然,知道军统的触角无孔不入。他面色不变:“侄儿在德期间,只是适逢其会,略尽绵力。一切皆为党国,绝无二心。至于与希特勒先生的私谊,亦是建立在共同**(此为当时国民政府官方立场,主角内心未必认同)及合作互利的基础之上。”

“嗯,你心中有数便好。” 何应钦点点头,转入正题,“88军的架子是给你搭起来了,但兵员、装备、粮饷,千头万绪。军政部会优先保障,但你也需尽快拿出个章程来。委员长要求明年一月北上,时间紧迫。宋明轩(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华北,与日本人摩擦日甚,局势一触即发。你这支德械军,是筹码,也是尖刀,用得好,可震慑日寇,用不好……”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侄儿已初步拟定了整军计划,” 何志远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人员方面,请叔父支持,从中央军各精锐部队以及黄埔生中抽调骨干;装备方面,德方承诺的第一批装备已启运,预计两月内抵达;训练基地,侄儿认为放在武汉周边较为合适,便于接收装备,也利于部队适应性训练……”

就在叔侄二人商讨细节时,何志远的脑海中,那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宿主:何志远】

【身份: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军长(二级上将)】

【系统积分:初始积分1000(新手任务:获得军长任命完成,奖励积分1000)】

【当前任务:整编88军,初步形成战斗力。任务奖励:根据完成度发放积分、物资、随机科技图纸。】

【签到功能:已就绪(今日未签到)】

【抽奖系统:已解锁(当前可用:基础抽奖1000积分\/次)】

【系统商城:已开放(可使用积分兑换各类物资、科技、甚至……成建制部队召唤权限,需相应积分及前置条件)】

看着那1000积分和“基础抽奖”的选项,何志远心念微动,但没有立即行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漫长而艰难,淞沪、南京、徐州、武汉……一场场惨烈的会战在历史的轨迹上等待着。他需要这支88军,需要系统,更需要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里,运用智慧、勇气,甚至必要的手段,去汇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改变那注定的悲壮。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龙井,对何应钦道:“叔父,关于各师、旅主官的人选,侄儿有些想法……”

窗外的夕阳,将金陵城染成一片金色。一场风暴,正在东方天际积聚。而何志远的故事,刚刚翻开了第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