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于宫廷中努力削弱安禄山朝堂势力的同时,边疆战场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郭子仪将军率领的唐军在一场关键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重创了安禄山的叛军。
这场战役发生在边疆的一处战略要地,安禄山对该地觊觎已久,企图通过占领此地进一步扩大其势力范围,并切断大唐的一条重要补给线。郭子仪将军洞察了安禄山的意图,提前在该地设下埋伏。当叛军进入埋伏圈后,唐军如猛虎下山般发起攻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郭子仪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唐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唐军成功击败了叛军,歼敌无数,还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
胜利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长安,整个朝廷都为之沸腾。长安城内外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李瑁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喜,他深知这是一个进一步打击安禄山的绝佳机会。
在朝会上,气氛热烈非凡。大臣们纷纷向唐玄宗道贺,称赞郭子仪将军的英勇和唐军的威武。李瑁见时机成熟,上前一步,恭敬地向唐玄宗奏道:“陛下,此次边疆大捷,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郭子仪将军用兵如神,唐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然而,安禄山虽遭此重创,但根基未除,他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卷土重来。为了防止安禄山再次对大唐造成威胁,臣建议加强对安禄山的监管。”
唐玄宗微微点头,示意李瑁继续说下去。李瑁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首先应加强对安禄山势力范围周边的情报收集工作。我们要做到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提前预判他的行动,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其次,在军事上,我们不能因为此次胜利而放松警惕。应在边疆各重要据点增派兵力,加固防御工事,确保安禄山无机可乘。再者,对于朝堂上与安禄山有牵连的势力,要继续深入清查,防止他们在内部捣乱,与安禄山里应外合。”
一些大臣听了李瑁的建议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大臣说道:“瑁王殿下所言极是。安禄山狡猾多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加强监管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一位老臣缓缓起身,说道:“瑁王殿下,老臣理解殿下的担忧。但如今边疆战事刚取得胜利,百姓渴望休养生息,国家也需要时间恢复元气。此时加强对安禄山的监管,大规模调动兵力和资源,会不会给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引起民怨呢?”
李瑁心中早有准备,他从容地回应道:“这位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们要明白,安禄山一日不除,大唐就一日不得安宁。如今加强监管,看似会消耗一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战争损失,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我们在实施这些措施时,可以尽量做到合理调配资源,避免给百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比如,在增派兵力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些闲置的军队中抽调,而不是大规模征兵。在情报收集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江湖联盟等力量,减少朝廷的开支。”
另一位大臣也站起来支持李瑁:“瑁王殿下考虑周全。安禄山的存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忽视他的威胁。只有加强监管,才能防患于未然。”
朝堂上,大臣们围绕着李瑁的建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唐玄宗坐在龙椅上,仔细聆听着大臣们的发言,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李瑁深知,要让唐玄宗采纳自己的建议,还需要更多的论据和承诺。他再次向唐玄宗奏道:“陛下,臣愿意亲自负责此事,确保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不扰百姓。同时,臣会与郭子仪将军密切配合,制定详细的监管计划,做到万无一失。而且,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主动挑起战争,而是为了更好地防御,让安禄山不敢轻易进犯。”
唐玄宗看着李瑁,眼中透露出一丝信任和期待。他思考了片刻后,说道:“瑁王所言有理。朕决定采纳你的建议,加强对安禄山的监管。瑁王,此事就交由你负责,你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掉以轻心。”
李瑁心中一喜,连忙跪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李瑁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他首先与负责情报工作的靖安司官员取得联系,要求他们进一步扩大情报收集的范围,尤其是安禄山势力范围内的军事部署、人员调动以及粮草储备等情况。靖安司官员表示,他们会利用现有的情报网络,结合江湖联盟的力量,确保情报的准确和及时。
接着,李瑁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兵部,与兵部尚书商讨增派兵力和加固防御工事的具体事宜。他们详细研究了边疆的地图,确定了需要重点加强防御的据点,并制定了兵力调配计划。李瑁强调,增派的兵力要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能够迅速适应边疆的战斗环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