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李瑁的引领下,于战后的废墟上逐渐焕发生机,民生蒸蒸日上,江湖与朝堂和谐共处。然而,命运的齿轮永不停歇,平叛胜利的余音尚未散尽,系统那熟悉而神秘的提示音,再次在李瑁的脑海中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平定叛乱,完成阶段性任务。现发布新任务: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进一步巩固大唐统治,全面提升国家实力。具体包括发展经济,使大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五成;加强军事建设,打造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应对各种复杂战争局势的精锐之师;推动文化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知识,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同时促进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显着成就。任务完成后,将获得丰厚奖励。若未完成,将根据完成度进行相应惩罚。”
李瑁听到系统的提示,心中微微一紧。这任务的难度远超以往,每一项要求都如同一座巍峨高山,横亘在他面前。但他的眼神中,很快便燃起坚定的斗志。过往的经历让他坚信,只要凭借智慧、勇气与不懈的努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唐前进的步伐。
当晚,李瑁在王府书房中,对着烛火陷入沉思。他铺开宣纸,手持毛笔,开始罗列完成任务的初步计划。
发展经济方面,李瑁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虽然目前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但仍有提升空间。他决定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改良的灌溉工具、更高效的耕种方法等。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对于新开垦的土地,给予一定期限的赋税减免。
在商业上,继续完善商业税收制度,营造更加宽松的经商环境。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打击垄断行为,确保公平竞争。他还计划在沿海地区建立大型港口,发展海外贸易,将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远销海外,同时引进国外的珍稀物品和先进技术。
军事建设同样刻不容缓。李瑁打算组建专门的军事研发机构,研制新型武器装备。他想起系统曾提供的一些先进兵器的图纸,如威力巨大的连发弩、射程更远的投石机等,若能将其制造并装备军队,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此外,他还将加强军事训练,制定严格的训练标准和考核制度,定期举行军事演习,提高士兵的实战能力。
至于文化繁荣,李瑁认为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增办学堂,不仅要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还要提高教育质量。编写统一的教材,涵盖经史子集、算术、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同时,鼓励文人墨客进行创作,设立文学奖项,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予丰厚奖励,以激发创作热情。
李瑁深知,如此宏大的计划,仅靠他一人之力远远不够。第二天,他便进宫面见玄宗。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李瑁跪在殿前,神情严肃。
“瑁儿平身,有何事但说无妨。”玄宗坐在龙椅上,目光和蔼。
李瑁起身,将系统发布的任务以及自己的初步计划详细告知玄宗。玄宗听后,眉头微微皱起,沉思片刻后说道:“瑁儿,此任务艰巨非常,但关乎大唐未来兴衰,朕全力支持你。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朝廷定会鼎力相助。”
“谢陛下信任!”李瑁心中一暖,“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愿为大唐繁荣鞠躬尽瘁。”
从皇宫出来后,李瑁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
“诸位大人,如今我们面临着提升大唐国力的重任,每一项任务都至关重要,需集思广益,共同谋划。”李瑁看着台下的大臣们,目光坚定。
户部尚书率先发言:“殿下,发展经济需大量资金支持。臣建议,在保证百姓生活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税收结构,增加商业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同时,鼓励富商巨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等,以促进商业流通。”
李瑁点头表示认可:“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另外,对于农业发展,我们要尽快组织农技人员,将先进的耕种技术推广到各地。工部要加快制造新型灌溉工具,免费发放给农民使用。”
工部尚书连忙回应:“殿下放心,臣即刻安排人手,确保灌溉工具按时按量制造完成。”
军事方面,李瑁看向兵部尚书:“尚书大人,军事建设刻不容缓。朕打算组建军事研发机构,研制新型武器装备,此事就交由兵部牵头,联合工部共同完成。同时,要加强士兵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
兵部尚书抱拳领命:“殿下,臣定全力以赴。只是新型武器研制,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需殿下协调各方资源。”
“这是自然,朕会全力支持。”李瑁说道,“另外,要选拔一批优秀将领,送往军事学院深造,学习先进的军事战略和指挥艺术。”
文化领域,李瑁对礼部尚书说:“礼部要负责加大教育投入,增办学堂。编写统一教材之事,需尽快落实,召集国内知名学者共同编撰。同时,筹备文学奖项,鼓励文化创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