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7章 朝堂新机遇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第17章 朝堂新机遇

作者:又一口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23:58:34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大明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朝堂之上的气氛却显得格外凝重。近日来,大唐各地陆续传来诸多有关地方治理的棘手问题,土地兼并加剧、赋税不均、地方官员贪污**等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同一颗颗毒瘤,侵蚀着大唐的根基,使得朝堂上下不得不将地方治理改革提上议程。

早朝时分,大殿内群臣林立,唐玄宗高坐龙椅之上,神色严肃。他扫视一眼众人,缓缓开口道:“如今地方乱象丛生,朕忧心不已。众爱卿,对于地方治理改革,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位年迈的大臣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严惩贪污**之徒,以正吏治。”

唐玄宗微微点头,却未言语。紧接着,又有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土地兼并乃一大患,需重新丈量土地,明确田亩赋税,方能解百姓之困。”

李瑁站在群臣之中,静静聆听着众人的发言。他深知,这些提议虽有一定道理,但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得益于穿越者系统所赋予的丰富知识,他心中已然有了一套独特的改革思路。

待众人发言完毕,李瑁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议。”

唐玄宗目光落在李瑁身上,微微颔首:“瑁儿,你且说来。”

李瑁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诸位大人所言,皆为地方治理之关键。然而,臣以为,地方治理改革需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一,在官员选拔任用方面,除了考量其学识品德,还应注重实际治理能力。可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定期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其政绩,更要考核其对民生的关注与改善。如此,方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声议论。有大臣暗自点头,觉得李瑁所言颇有道理;也有大臣面露不屑,认为这不过是书生之见。

李瑁并未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其二,土地兼并问题,根源在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臣建议推行‘均田制改良版’,在保障农民基本土地权益的同时,允许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转。如此,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能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同时,对于赋税制度,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赋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商业发展。”

唐玄宗微微皱眉,问道:“瑁儿,这‘均田制改良版’具体该如何推行?你且详细说来。”

李瑁心中一喜,知道唐玄宗对此产生了兴趣。他从容说道:“陛下,首先要对全国土地进行详细清查,登记造册。对于无主荒地和被兼并的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设立土地交易监管机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公平公正。在赋税方面,可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不同的赋税等级。对于商业活动,适当降低商税,鼓励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繁荣。”

朝堂上的议论声愈发大了起来。有的大臣对李瑁的提议表示赞赏,认为其思路新颖,切中要害;但也有大臣提出质疑:“寿王殿下,这改革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如此大规模的土地清查和制度变革,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恐引发社会动荡。”

李瑁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大人所言极是。任何改革都会面临阻力,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改革并非不可行。在推行改革之前,可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再逐步推广。而且,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受益,只要我们得到百姓的支持,便能事半功倍。”

唐玄宗听了李瑁的话,陷入沉思。良久,他缓缓说道:“瑁儿,你这提议虽大胆,但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朕会仔细考虑。众爱卿,还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朝堂上又有几位大臣发表了看法,但大多围绕着李瑁的提议展开讨论,或赞同,或反对。早朝结束后,李瑁回到王府,心中仍有些忐忑。他深知,自己的提议虽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认可,但要真正实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王爷,您今日在朝堂上的发言真是精彩。只是,这改革之路恐怕困难重重。”谋士张轩说道。

李瑁微微点头,说道:“我明白。但大唐如今面临内忧外患,地方治理改革刻不容缓。若能借此机会,解决地方的诸多问题,不仅能增强大唐的国力,也能为应对安禄山之乱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

张轩思索片刻,说道:“王爷,既然如此,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要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形成改革的合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改革的具体细节,确保改革方案切实可行。”

李瑁深以为然,说道:“你说得对。从今日起,我们就开始行动。你去联络那些支持改革的大臣,商讨下一步计划。我则仔细梳理改革方案,查漏补缺。”

接下来的几天,李瑁与谋士们日夜忙碌。他们不仅与支持改革的大臣频繁沟通,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对土地、赋税等问题的看法。同时,李瑁还利用穿越者系统,查阅了大量关于地方治理的资料,不断完善改革方案。

而在朝堂上,关于地方治理改革的讨论仍在继续。支持李瑁的大臣们在各种场合为他的提议发声,而反对者也不甘示弱,提出了诸多质疑和担忧。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唐玄宗看着朝堂上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地方治理改革关乎大唐的未来,但又担心改革引发的动荡。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召见李瑁,进一步了解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在大明宫的御书房内,李瑁再次见到了唐玄宗。唐玄宗看着他,神色严肃地问道:“瑁儿,你且如实告知朕,这改革方案若推行,有几成把握?”

李瑁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决定改革能否实施的关键时刻。他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臣虽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臣相信,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循序渐进,这改革定能取得成效。如今大唐地方问题严峻,若不改革,恐积重难返。臣愿以性命担保,全力推行改革,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百姓谋福祉。”

唐玄宗看着李瑁坚定的眼神,心中有些动容。他缓缓说道:“瑁儿,朕信你。但这改革之事,兹事体大,不可草率。朕决定先在几个地方进行试点,你需亲自负责,确保试点成功。若试点效果良好,朕便全面推行改革。”

李瑁大喜,跪地叩首道:“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离开御书房后,李瑁心中充满了干劲。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政治机遇,若能成功推行改革,不仅能解决大唐地方的诸多问题,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还能为应对安禄山之乱提供有力支持。

回到王府,李瑁立刻召集谋士和亲信,商讨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

“王爷,既然陛下同意试点,我们需尽快挑选合适的试点地区。”张轩说道。

李瑁点头道:“不错。试点地区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相对容易推行改革。我觉得可以选择长安周边的几个郡县,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便于我们监督和指导。”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随后,他们又详细讨论了在试点地区推行改革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从土地清查、官员考核到赋税调整,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瑁全身心地投入到试点工作中。他亲自前往长安周边的郡县,与当地官员沟通,了解地方实际情况。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批得力的人手,成立了改革推行小组,负责具体的改革实施工作。

在土地清查过程中,李瑁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地方豪强大族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暗中阻挠清查工作,甚至煽动百姓闹事。李瑁毫不退缩,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严惩与豪强大族勾结的官员;另一方面,向百姓详细解释改革的意义和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

“乡亲们,我们此次改革,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有地种,有饭吃。那些豪强大族兼并土地,让你们生活困苦,我们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只要大家支持改革,好日子还在后头。”李瑁在一个闹事的村落中,对着百姓大声说道。

百姓们听了李瑁的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他们开始主动配合土地清查工作,使得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在官员考核方面,李瑁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不仅考察官员的政绩,还注重他们的品德和对百姓的态度。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一律进行撤职查办;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官员,则给予表彰和奖励。

“大人,您这样严格的考核,让我们这些地方官员压力很大啊。”一位被撤职的官员不满地说道。

李瑁严肃地说:“身为地方官员,就应该为百姓谋福利。若你尸位素餐,如何能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这改革就是要淘汰像你这样的官员,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来为百姓服务。”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试点地区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土地得到了合理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赋税减轻了,百姓的生活压力也有所缓解;官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也有了明显改善。

“王爷,试点地区的情况越来越好,百姓们对改革赞不绝口。”改革推行小组的成员兴奋地向李瑁汇报。

李瑁心中大喜,说道:“很好。这只是第一步,我们不能放松。要继续密切关注试点地区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全面推行改革积累经验。”

在李瑁的努力下,地方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不仅让李瑁在朝堂上的威望大增,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政治机遇。而此时的李瑁,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必须继续努力,为大唐的繁荣稳定,为应对安禄山之乱,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瑁凭借着穿越者系统的知识和自己的智慧,抓住了朝堂上的新机遇。他如同一位勇敢的舵手,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引领着大唐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