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借助情报网有力打击叛军,逐渐扑灭叛乱之火后,大唐虽已初步恢复和平,但经历了安禄山之乱的冲击,宫廷内外仍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李瑁深知,宫廷作为国家的核心枢纽,其秩序的稳定对于彻底平定叛乱、安抚人心以及确保平叛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此时,唐玄宗虽已历经沧桑,但依旧是大唐的象征,李瑁决定全力协助唐玄宗,一同恢复宫廷往日的秩序。
李瑁来到唐玄宗的寝宫,只见玄宗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忧虑。曾经那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这场叛乱的冲击下,也难免心生沧桑之感。李瑁恭敬地行礼后,轻声说道:“父皇,如今叛军虽已遭受重创,但宫廷秩序亟待恢复,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一同整顿宫廷,稳定人心。”
唐玄宗微微点头,长叹一声道:“瑁儿,如今这宫廷内外,人心惶惶,诸多事务千头万绪,全靠你我父子二人携手努力了。”
李瑁坚定地回应:“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首先,李瑁着手处理宫廷中的人员变动。在叛乱期间,不少宫廷官员或因畏惧叛军势力,或为谋取私利,做出了一些动摇朝廷根基的行为。李瑁与唐玄宗商议后,决定对这些官员进行彻查和整顿。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审查小组,对每一位官员的行为进行详细调查。对于那些通敌叛国、贪污**的官员,严惩不贷,以正国法;而对于一些因一时糊涂犯错,但尚有悔改之意且有能力的官员,则给予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在审查过程中,李瑁发现宫廷内务府的一位主管,在叛乱期间私自挪用宫廷财物,与叛军暗中勾结。李瑁毫不留情地将其逮捕,经过审讯和查证,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并依法判处死刑。这一举措在宫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让其他官员深刻认识到朝廷整顿的决心,不敢再有任何侥幸心理。
同时,李瑁积极选拔忠诚可靠、有能力的官员填补空缺。他广发告示,鼓励有识之士毛遂自荐,并要求各地官员举荐人才。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一批年轻有为、清正廉洁的官员进入宫廷任职。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宫廷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气象。
除了官员的整顿,宫廷的日常礼仪和规矩也因战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李瑁深知,宫廷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维护皇家尊严和国家秩序的重要象征。于是,他召集了宫廷中精通礼仪的老臣,与他们一同重新梳理和制定宫廷礼仪规范。
从早朝的仪式到宫廷宴会的座次安排,从皇室成员的服饰礼仪到日常的起居规范,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李瑁亲自监督礼仪的恢复和执行,要求宫廷上下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一次宫廷宴会前,李瑁发现一位新晋官员对宴会礼仪不太熟悉,座位安排出现了失误。他并没有立刻斥责这位官员,而是耐心地让礼仪官对其进行指导,详细讲解了宫廷宴会礼仪的重要性和规范。在李瑁的重视和监督下,宫廷礼仪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庄重和严谨。
然而,恢复宫廷秩序不仅仅是整顿官员和规范礼仪,更重要的是稳定人心。李瑁深知,经历了叛乱的动荡,宫廷中的宫女、太监以及侍卫们都人心惶惶,担心自身的安危和未来。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李瑁亲自深入宫廷的各个角落,与宫女、太监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
他下令提高宫女、太监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并承诺只要他们忠诚于朝廷,努力工作,朝廷不会亏待他们。对于侍卫们,李瑁则着重强调了他们守护宫廷的重要职责,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嘉奖和晋升机会,激励他们更加尽职尽责地保卫宫廷的安全。
在与一位老太监交谈时,老太监感慨地说:“王爷,这叛乱闹得大家都人心惶惶,如今您如此关心我们,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李瑁微笑着回应:“大家都是为宫廷服务,为大唐效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恢复往日的安宁。”
在稳定宫廷内部人心的同时,李瑁还意识到,外界对于宫廷的信心也至关重要。于是,他建议唐玄宗举行一场盛大的朝会,邀请各地官员和使节参加,向天下展示大唐宫廷已恢复秩序,朝廷依旧强大稳固。
朝会当日,宫廷内外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官员们身着整齐的朝服,按照严格的礼仪规范依次入场。唐玄宗端坐在龙椅之上,李瑁站在一旁,神情庄重。各地官员和使节看到宫廷秩序井然,君臣一心,都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朝会上,唐玄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朝廷平定叛乱的决心和恢复国家繁荣的信心。他说道:“安禄山之乱虽给我大唐带来了重创,但我大唐根基深厚,如今宫廷秩序已逐步恢复,平叛大业也在顺利推进。朕相信,在各位爱卿的共同努力下,大唐必将重现往日的辉煌。”
朝会结束后,李瑁又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与各地官员的沟通和交流。他详细了解各地在叛乱后的情况,倾听官员们的建议和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和支持。通过这些举措,不仅稳定了宫廷内部的人心,也增强了朝廷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为平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