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李瑁与杨玉环的相互扶持下,逐步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迎来了和平与重建的曙光。而在这一过程中,郭子仪在平叛战场上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成为大唐平叛的中流砥柱。李瑁深知郭子仪对于平叛及大唐复兴的重要性,在朝堂上不遗余力地为他争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郭子仪自投身平叛战争以来,始终冲锋在前,其指挥若定的风范和身先士卒的勇气,令麾下将士们无不心悦诚服。在一场关键战役中,安禄山的残余势力集结了大量兵力,企图夺回一座战略要地。郭子仪深知此地一旦失守,唐军的防线将出现重大缺口,平叛局势也会急转直下。
他精心部署,派出精锐骑兵迂回到叛军后方,切断其补给线,同时亲率步兵正面迎敌。战斗打响后,叛军来势汹汹,如潮水般向唐军阵地涌来。郭子仪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屹立于阵前,大声呼喊:“将士们,大唐的荣耀在此一战,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杀!”在他的激励下,唐军士气大振,奋勇抵抗。尽管叛军攻势猛烈,但郭子仪巧妙地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一次次化解叛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迂回的骑兵成功切断了叛军的补给,叛军顿时阵脚大乱。郭子仪敏锐地抓住战机,下令全面反攻。唐军如猛虎下山,喊杀声震天,一举击溃叛军,成功守住战略要地。此役,郭子仪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决策能力,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还有一次,叛军试图从侧翼包抄唐军主力,郭子仪提前察觉了叛军的意图。他佯装不知,故意示弱,引诱叛军深入。当叛军进入预设的包围圈后,郭子仪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唐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将叛军团团围住。叛军陷入绝境,虽拼死抵抗,但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唐军势如破竹,最终将这股叛军歼灭殆尽。
郭子仪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功,不断传至长安朝堂。李瑁对郭子仪的功绩深感钦佩,同时也深知要让郭子仪能够持续在前线发挥作用,必须为他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在朝堂之上,李瑁力排众议,为郭子仪争取更多的兵力补充。他对大臣们说道:“郭子仪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屡立奇功。如今平叛尚未彻底成功,叛军残余仍有反扑之力。为了确保郭将军能够更好地应对战局,我们必须给他足够的兵力支持。”一些大臣担忧兵力分散会影响其他地区的防御,李瑁耐心解释道:“郭将军所承担的任务至关重要,他所负责的防线一旦稳固,将带动整个平叛局势向好发展。况且,我们可在其他地区加强防御部署,灵活调配兵力,做到统筹兼顾。”最终,大臣们被李瑁的言辞说服,同意为郭子仪的军队补充大量精壮士兵。
除了兵力,粮草和武器装备也是平叛战争中的关键。李瑁下令加大对粮草的征集和运输力度,确保郭子仪的军队粮草无忧。他安排专人负责粮草的调度,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强对粮草运输队伍的保护,防止叛军袭击。在武器装备方面,李瑁召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加大武器的生产和改良力度。他要求打造出更加精良、坚固的兵器,以提升唐军的战斗力。为了激励工匠们的积极性,李瑁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于制造出优质武器的工匠给予丰厚的赏赐。
李瑁还十分关注郭子仪军队的后勤保障。他在前线设立了多个医疗营地,调配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军医和充足的药品,为受伤的将士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他下令改善士兵们的生活待遇,提高军饷,让士兵们能够安心作战。
在李瑁的积极争取和支持下,郭子仪的军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郭子仪对李瑁的信任和支持心怀感激,他深知只有在李瑁的支持下,自己才能在战场上毫无后顾之忧地施展军事才能。每一次出征前,郭子仪都会对将士们说:“殿下对我们寄予厚望,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优厚的条件。我们定要奋勇杀敌,不辜负殿下的信任,为大唐的安宁和繁荣而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子仪在平叛战场上继续屡建奇功。他率领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收复失地,将安禄山的残余势力压缩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在又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郭子仪识破了叛军的诱敌之计,没有贸然追击。而是稳扎稳打,先对叛军的营地进行了详细的侦察,了解其内部布局和兵力分布。然后,他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夜袭计划。
深夜,万籁俱寂,郭子仪亲率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然接近叛军营地。当他们接近营门时,突然发起攻击。唐军如神兵天降,迅速突破叛军的防线,冲入营地内部。叛军在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顿时大乱。郭子仪身先士卒,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叛军纷纷倒下。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士气高昂,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成功摧毁了叛军的营地,歼灭了大量叛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