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长安城上。寿王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诡谲晃动,映照着李瑁愈发阴沉的脸。他死死盯着桌上那封密信,仿佛要将信纸灼穿。就在方才,他苦心经营的情报网遭遇重创,李林甫不知从何得知情报网的存在,悍然出手,致使多名情报人员被捕。这不仅让他失去众多得力眼线,更使对安禄山的监视陷入绝境。
“王爷,李林甫这招太阴险!咱们情报网布置得如此隐秘,他究竟如何知晓?”谋士张轩气得握紧拳头,眼中怒火熊熊燃烧。
李瑁缓缓抬起头,疲惫中透着坚毅。“李林甫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耳目众多。想必是我们某些环节疏忽,被他抓到把柄。”回想起搭建情报网的艰辛,从精心挑选忠诚可靠之人,到巧妙安排他们渗透关键位置,每一步皆小心翼翼,如今却功亏一篑,李瑁满心懊悔。
“当务之急,是弄清楚被捕之人是否招供。若他们坚守住,或许还有挽回余地;若……”李瑁话未说完,众人已明白其中严重性。一旦情报人员招供,不仅剩余情报网成员会暴露,之前收集的安禄山重要情报也可能落入李林甫与安禄山之手,局势将急剧恶化。
“王爷我,这就去打探消息。”张轩深知刻不容缓。
“务必小心,不可再中李林甫圈套。”李瑁叮嘱,目光满是忧虑。
张轩离去后,李瑁独自在书房踱步。此次情报网受挫,绝非普通挫折,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大唐局势更加动荡。
与此同时,长安阴暗处,李林甫坐在太师椅上,得意地把玩着从被捕情报人员身上搜出的玉佩,上面清晰刻着寿王府印记,这无疑是李瑁参与情报网的铁证。
“哼,李瑁小儿,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耍手段,以为能瞒过我?”李林甫冷哼,眼中闪过狠厉。
一旁亲信谄媚道:“相爷英明,李瑁怎能与您抗衡。如今他情报网已破,想必焦头烂额。”
李林甫微微点头,神色得意。“不可掉以轻心,李瑁诡计多端,定会有新动作。密切留意,有风吹草动立刻汇报。”
“是,相爷。”亲信赶忙应道。
时间在紧张氛围中流逝。深夜,张轩匆匆赶回王府。
“王爷,大事不妙!据可靠消息,已有部分被捕人员在严刑拷打下招供,李林甫很可能知晓我们情报网部分架构与人员分布。”
李瑁心中一沉,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立刻通知其余情报人员,尽快转移,停止行动,避免更大损失。”
“是,王爷。”张轩转身欲走,被李瑁叫住。
“那些招供之人,有无说出安禄山情报?”李瑁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张轩无奈摇头。“暂不清楚,但以李林甫手段,定不会放过获取安禄山情报的机会。”
李瑁握紧拳头,怒火中烧。李林甫此举,不仅破坏情报网,还可能使安禄山警觉,加大防范,后续行动将更加艰难。
“王爷,接下来怎么办?”张轩忧心忡忡。
李瑁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事已至此,不可慌乱。虽情报网受损,但不能放弃。一方面,尽快重建情报网,此次务必谨慎,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寻找其他途径获取安禄山情报。”
“王爷,重建谈何容易?之前搭建花费诸多时间精力,如今……”张轩面露难色。
“我明白困难重重,但别无选择。安禄山威胁迫在眉睫,必须掌握他的动向。重建情报网,可从江湖招募可靠之人,他们行事隐秘,或能避开李林甫耳目。”
张轩思索后点头。“王爷所言极是,江湖不乏能人志士,可通过联络的江湖豪杰挑选合适人选。”
“好,此事交予你,宁缺毋滥,务必确保忠诚度。”李瑁严肃道。
“是,王爷。”张轩领命而去,深知责任重大。
此后,李瑁与谋士全力投入情报网重建。他们多方联络江湖豪杰,说明局势与需求,不少豪杰听闻安禄山意图谋反,愿伸援手。
然而,重建之路荆棘密布。李林甫似察觉李瑁意图,加强长安人员管控,严判可疑人员。招募工作举步维艰,许多有意者因惧怕李林甫退缩。
“王爷,如此下去不行。李林甫管控日严,难寻合适之人加入。”张轩焦急汇报。
李瑁皱眉沉思。“不能仅在长安招募,将目光投向周边城镇乡村,那里管控稍松,或能找到可用之人。改变招募方式,秘密进行,通过可靠之人推荐。”
张轩眼前一亮。“王爷高见,既能避李林甫耳目,又能保证人员可靠。”
于是,李瑁与张轩通过秘密渠道,在长安周边寻觅人才。他们派亲信与当地有声望者联系,让其推荐忠诚且有能力之人。
此时,李瑁仍关注着安禄山动向。虽情报网受挫,从零散消息中,他察觉安禄山叛乱准备加速,军队频繁调动,粮草囤积增多,叛乱似一触即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