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春日,微风轻拂,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大明宫的议政殿内,一场关于大唐军事战略的朝堂研讨会正在紧张而热烈地进行着。
李瑁身着一袭黑色朝服,头戴紫金冠,神色专注地倾听着大臣们的发言。此次研讨会,旨在商讨应对边疆局势变化的军事策略,各路大臣纷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
在众多发言者中,一位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的将领引起了李瑁的注意。此人正是郭子仪,他面容坚毅,目光炯炯,言辞间透着对军事战略的深刻见解。郭子仪说道:“如今边疆吐蕃势力渐大,其骑兵灵活多变,我大唐军队虽兵力雄厚,但在机动性与战术配合上,仍有可提升之处。应加强骑兵训练,优化兵种协同作战,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李瑁听着郭子仪的发言,心中暗暗赞赏。他对军事也颇有研究,系统赋予的知识让他对古今军事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此时,他起身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除了加强骑兵训练与兵种协同,我们还可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防御工事,同时发展远程攻击武器,如强弩、投石车等,在敌军靠近之前,便对其造成打击。”
郭子仪听闻李瑁的发言,不禁将目光投向他,眼中露出一丝欣赏之色。研讨会结束后,郭子仪主动走到李瑁面前,拱手道:“寿王殿下对军事战略见解独到,末将深感佩服。”
李瑁连忙还礼,笑道:“郭将军过奖了,瑁不过是略陈己见。郭将军久历沙场,实战经验丰富,日后还望郭将军多多指教。”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在彼此心间油然而生。随后,他们移步到议政殿外的花园中,继续深入交谈。
春日的花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李瑁与郭子仪沿着青石小径漫步,谈论着大唐的军事局势。李瑁说道:“郭将军,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边疆战事又吃紧,想要推行有效的军事改革,恐怕困难重重。”
郭子仪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殿下所言极是。但为了大唐的安危,即便困难再多,我们也不能退缩。末将愿为殿下效力,共同为大唐的军事布局出谋划策。”
李瑁心中大喜,他早就听闻郭子仪忠勇双全,有勇有谋,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将才。如今能与他达成共识,对自己的军事布局无疑是一大助力。
李瑁接着说道:“郭将军,我认为当前我们不仅要关注边疆战事,还要对国内的军事力量进行整合与优化。比如,选拔优秀将领,加强地方军队的训练,确保国内局势稳定,这样才能在应对外敌时,无后顾之忧。”
郭子仪深表赞同,说道:“殿下高见。只是这选拔将领与训练地方军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涉及各方利益,推行起来难度不小。”
李瑁沉思片刻,说道:“此事确实棘手,但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从一些关键地区入手,挑选可靠之人负责训练军队。至于所需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税收制度,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来筹集。”
郭子仪听后,眼前一亮,说道:“殿下的想法甚好。如此一来,既能加强地方军事力量,又不会给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只是,这税收制度的优化,恐怕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殿下需谨慎行事。”
李瑁心中明白,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任何一项改革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但他心意已决,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他必须迎难而上。
两人又谈论了一些具体的军事策略,如情报收集、战术运用等。李瑁凭借系统所提供的知识,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郭子仪听后,连连称奇。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夕阳的余晖将花园染成一片金黄。李瑁与郭子仪的交谈仍意犹未尽,但此时不得不暂时分别。
郭子仪说道:“殿下,今日与您交谈,末将受益匪浅。日后若有机会,还望能与殿下继续探讨军事之道。”
李瑁笑道:“郭将军客气了,瑁也从郭将军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我们能携手为大唐的军事振兴贡献力量。”
此次交谈后,李瑁与郭子仪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时常在私下里交流军事见解,共同谋划大唐的军事布局。李瑁将自己从系统中获得的先进军事理念传授给郭子仪,郭子仪则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对这些理念进行完善和补充。
随着交往的深入,李瑁对郭子仪的为人和才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郭子仪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为人正直,忠诚于大唐。李瑁深知,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而郭子仪对李瑁也越发敬佩,他看到了李瑁对大唐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坚信,在李瑁的领导下,大唐的军事力量必将得到提升。
在一次私下的聚会中,李瑁对郭子仪说道:“郭将军,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边疆战事未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巨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为大唐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