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南路大军在九州长崎湾及佐世保地区成功登陆并建立稳固滩头阵地的捷报,如同一声春雷,瞬间传遍了帝国本土,也以最快的速度震撼了全球各大国的外交和军事中枢。新京武英殿内,尽管早有预期,但当皇帝柏凌云亲手接过武王柏凌岳呈上的前线加密战报时,眉宇间依旧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与赞许。
“凌锐、萨镇冰、冯国璋、马啸川及全体登陆将士,不负朕望!”柏凌云将战报递给侍立一旁的襄王柏凌川,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激赏,“首战告捷,虽伤亡难免,然锐气已显,根基已立。传旨,嘉奖南路大军全体官兵,犒赏三军!阵亡将士,优加抚恤,其子女由朝廷恩养至成年!”
“臣遵旨!”柏凌川接过战报,迅速浏览,脸上也露出振奋之色,“陛下,此捷报当立即明发天下,并通告各国使馆,以彰帝国武功,震慑宵小!”
“准!”柏凌云颔首,随即目光转向悬挂的巨幅东亚海陆图,眼神变得锐利,“然,登陆成功仅是第一步。倭寇必不甘心,其本土作战,兵力犹存,且……真正的挑战,恐怕并非仅来自陆地。”
他的手指点向了黄海、东海乃至更广阔的太平洋洋面。几乎在同一时间,帝国设在上海、威海卫的海军观测站以及活跃于远东水域的帝国锦衣卫海外司密探,如同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了不寻常的动向。
东海东部洋面,薄雾弥漫。帝国南洋海军提督程璧光,正站在旗舰“海圻”号巡洋舰的舰桥上,眉头紧锁。他麾下的舰队主力,奉海军都督府严令,自南海北上前出至这一关键水域,任务十分明确:监视并拦截任何试图从南方海域北上,威胁帝国登陆部队侧翼或补给线的外国海军力量,首要目标便是游弋在东亚、实力最强的英国远东舰队。
“军门,最新电报。”通讯官快步上前,递上一纸电文,“威海卫转来锦衣卫密报:英国远东舰队主力,包括装甲巡洋舰‘不屈’号、‘强盛’号,防护巡洋舰‘林仙’号等共七艘战舰,已于两日前悄然离开香港基地,航向东北。美国亚洲分舰队亦有所异动,其旗舰‘奥林匹亚’号及两艘护卫舰离开马尼拉,意图不明。”
程璧光接过电报,指尖微微用力。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历经大洋风波,深知此刻责任的重大。帝国主力尽出东征,后方海域相对空虚,若让英美军舰突破拦截,闯入日本海甚至威胁登陆场,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各舰,提高至一级战备!了望哨加倍,无线电监听所有频道,特别是英语通讯!”程璧光沉声下令,“向海军都督府及新京发报:发现英舰大队北上动向,我舰队已严阵以待,决不放其越过预设警戒线!”
“是!”
庞大的南洋舰队开始调整队形,以“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艘主力巡洋舰为核心,辅以炮舰和鱼雷艇,在黄海西部划出一道无形的钢铁防线。赤龙旗在桅顶迎风招展,宣示着帝国对此片海域的主权与决心。
几乎在同一时间,帝国北洋海军提督李鼎新,也接到了类似的警报。他的舰队驻防威海卫,主要负责监视对马海峡北口及朝鲜海峡,防范俄国残余势力可能趁火打劫,同时也需警惕日本海军残部狗急跳墙。此刻,他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海洋方向的压力。
“看来,英美是铁了心要插一手了。”李鼎新对身旁的参谋长道,语气凝重,“他们不敢直接攻击我登陆大军,便想以‘保护航运’、‘维护中立’为名,进行武力示威,牵制我海军力量,甚至寻找借口制造摩擦,为倭寇争取喘息之机。”
“提督所言极是。”参谋长点头,“根据情报,英舰航速较快,预计明日午前即可接近我警戒区域。美舰稍慢,但其动向亦需警惕。”
李鼎新走到海图前,目光炯炯:“命令舰队主力出港,前出至成山角以东海域布防!告诉各舰管带,陛下和陈都督有令:帝国领海及作战区域,绝不容外**舰肆意闯入!若彼等不听警告,执意逼近,可视其为敌对行为,一切后果自负!我北洋舰队,虽非最新,然扞卫海疆之志,绝不后人!”
“遵命!”
新京,外交大臣官邸。襄王柏凌川面前的桌上,摆放着来自海军和锦衣卫的紧急报告,以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刚刚递交的、措辞“关切”的照会文本。年轻的外交部郎中顾维钧,正站在一旁,用流利的英语快速浏览着照会原文,并精准地提炼着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潜在的外交陷阱。
“王爷,”顾维钧放下文件,语气清晰而冷静,“英美的照会,表面呼吁‘克制’与‘航道安全’,实则暗含对我行动合法性的质疑,并为其可能的进一步介入预留了借口。下官建议,我方的回应照会,除重申立场外,应援引国际法中关于自卫权与战时交战国权利之条款,并主动公布部分浪人袭击及勾结外敌的证据,先发制人,在国际舆论上抢占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