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疆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四月十八日深夜,一封加急密报打破了新京武英殿的宁静。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手持电报,步履匆匆地穿过重重宫禁。
陛下,何三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柏林、巴黎、伦敦急电!欧陆战局有变!
柏凌云接过电报,烛光下他的面容依然沉静,但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内心的震动。他示意首辅文履谦宣读电文。
德军于西线发动之皇帝会战,在波尔多城下遭遇英法联军空前顽强之抵抗,文履谦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联军依托预设阵地与新型防御战术,兼之天候不利,德军攻势受挫,伤亡惨重,已后撤重整。此役,英法虽胜,然亦元气大伤,西线自此转入僵持!
殿内顿时一片低议。武王柏凌岳大步走到巨幅欧洲地图前,手指重重划过波尔多位置,又点向意大利半岛:不仅如此!意大利见德军锋锐受挫,已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西线陷入堑壕消耗,南线又添新敌,德意志及其盟友,已陷入东西南三面受敌之困境!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判断,第二封密电接踵而至。襄王柏凌川自柏林发来的急报更加详实:德皇威廉二世及总参谋部对波尔多之败极为震惊,国内资源因长期战争已显疲态。为打破僵局,避免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之窘境,德方战略似有重大调整之迹象。其外交部门近与我之接触,语气已不似前番之倨傲,反而透露出急于寻求突破之意。据可靠情报,德方或将更加迫切地要求我帝国在东方对俄施加压力,甚至不排除提出更具诱惑力之条件。
柏凌云缓缓起身,深邃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最后定格在欧亚大陆地图上那广袤的俄罗斯疆域。德意志,这是要祸水东引,欲借我之手,解其东线之忧啊。
陛下明鉴,文履谦沉吟道,然我国新定南洋、天竺,百废待兴,民生待抚,实不宜再启大规模陆上战端。且俄国虽于欧陆受损,其远东力量犹存,与之全面开战,胜负难料,即便获胜,亦恐消耗过大,于帝国长远发展不利。
文相所言甚是,柏凌岳接口,他虽为武将,亦知国力有穷时,然德国既有所求,我帝国亦不可无所获。或可借此良机,获取此前难以企及之利益。只是,德人此番竟愿以其太平洋所有殖民地相赠,此等代价,不可谓不巨。其用意,恐怕不止于牵制俄国那般简单。
柏凌云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且看柏林如何出价。德人舍得如此‘肥肉’,其因无非几点:其一,西线僵局已成,意大利反水,其东西两线压力巨大,已无余力顾及万里之外的海外飞地,这些岛屿如今非但不是财富,反成累赘;其二,将这些岛屿予我,可极大增强帝国在太平洋实力,直接威胁英法澳新之美梦,甚至引我与美日产生龃龉,乃驱虎吞狼之策;其三,亦是向帝国展示其‘诚意’,迫我不得不做出相应让步,绑上帝国的战车。 凌川那边,让他沉住气,待价而沽,更要摸清德皇的底线。
果然,数日后,德国特使冯·海因里希男爵再次风尘仆仆地抵达新京,这一次,他的姿态放得更低,带来的条件也更为具体。在武英殿的偏殿内,一场关乎世界格局的秘密谈判就此展开。
冯·海因里希代表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提出希望中华帝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或在远东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极大牵制俄军力量。作为回报,德国承诺:
一、承认中华帝国在目前已占领的所有亚洲领土(包括南洋、天竺)的完全主权。
二、在战后和平会议上,支持帝国的一切领土与利益要求。
三、愿意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殖民地,包括德属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瑙鲁、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除外,已在美国手)、马绍尔群岛以及德属萨摩亚,全部转让予中华帝国。
四、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合作,包括提供更多先进武器图纸和关键设备。
面对如此诱人却又风险巨大的条件,帝国高层再次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皇帝柏凌云乾坤独断:
德人之计,朕岂不知?然太平洋诸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乃帝国未来东出大洋、屏护本土、乃至经略南洋之关键链条,实乃千年基业所需。若失此机,恐难再得。他目光扫过众臣,语气转为沉稳,然,帝国国体尊贵,岂能任由德人驱策?对俄开战,事关国运,需慎之又慎。
陛下,襄王柏凌川自柏林发来密电建议,德人焦灼,急于求成。我可承诺在其对俄作战时,于远东保持强大军事压力,并可允诺在完成必要准备后,于一年之内,择机正式对俄罗斯帝国宣战。以此明确时间表,换取其即刻移交太平洋殖民地及所有技术。此一年之期,既显我之诚意,解德人燃眉之急,亦为我帝国调兵遣将、储备物资、稳定南洋、天竺留出充足时间。
此议得到柏凌岳等军方代表支持。文履谦虽仍有顾虑,但见皇帝意决,且有一年缓冲,亦不再强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