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十四年仲春,新京皇城内的海棠花开得正盛。武英殿中,一场决定帝国未来战略走向的最高层军事会议正在进行。檀香的青烟袅袅升起,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凝重与炽热。
皇帝柏凌云未着龙袍,仅一身玄色常服,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寰宇地图前。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在场的核心重臣:武王柏凌岳、定王柏凌峰、靖王柏凌锐、襄王柏凌川、海军都督陈璘,以及如阴影般侍立一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何三。新任的九位常备军军帅并未全部与会,仅召见了驻防南疆、肩负首要进攻任务的邓安邦、宋占彪、赵守诚、何雄、王士珍五位军帅,令他们列席聆听,感受庙堂决策之重。
诸卿,柏凌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手指轻点地图上的欧罗巴,欧陆战云,已非遥不可及之预测。据何三最新密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将于下月巡幸萨拉热窝,此乃巴尔干火药桶最敏感之处。一旦事发,大战顷刻即至。
何三微微躬身,声音低沉而清晰:陛下明鉴。锦衣卫北镇抚司在欧洲的暗线确认,塞尔维亚激进组织黑手社已策划行刺。德皇威廉二世默许奥匈采取强硬措施,俄国则誓言保护塞尔维亚。英法两国虽表面呼吁克制,实则已完成战争动员准备。
襄王柏凌川接口道:皇兄,外交部研判,欧战爆发后,英法俄必将倾注全力于欧陆战场。其在远东及南洋之殖民地,势必兵力空虚。此确为千载难逢之机。
然也。柏凌云转身,目光灼灼,帝国下一步战略,当以远交近攻为纲。凌川,你即刻通过秘密渠道,加强与德意志之外交联络。可向其暗示,帝国对英法在远东之利益颇有微词,愿与德国在特定领域保持。但要把握分寸,不要过早绑定。
臣明白。柏凌川沉稳应答,威廉二世一直希望帝国能在远东牵制英国海军部分力量。我可利用此点,既获取德方信任,探听欧陆虚实,又可借此机会要求德方提供其最新舰艇设计图样及部分关键技术,特别是潜艇和重炮领域。同时,我方可保持最大限度的战略自主。
柏凌云满意点头,随即看向海军都督陈璘,目光锐利如刀:陈卿,海军需立即制定南洋作战预案,要细,要快!目标——他的手指重重划过地图,从北至南,香港、新加坡、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朕要帝国海军,能在第一时间夺取制海权,摧毁或压制敌远东舰队,掩护陆军登陆,并保障漫长的海上补给线!
陈璘精神大振,跨步上前,胸有成竹:陛下放心!南洋舰队新列装之、两艘万吨级战列巡洋舰,航速超过二十五节,装备八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足以压制任何现存之英法远东舰艇。东洋舰队可监视日本、美国动向,北洋舰队策应东海,防卫帝国近海。一旦战起,南洋舰队将汇同抽调的东洋、北洋舰队主力舰艇,组成特混远征舰队。各部均已进行针对性远洋演练,熟悉南洋水文,只待陛下令下,便可扬帆破浪,犁庭扫穴!臣已初步拟定,以程璧光为前线舰队指挥,邓绍忠、萨镇冰、李鼎新、李准等将领皆可独当一面!
柏凌云赞许道,随即目光转向武王柏凌岳,凌岳,陆军整编需加速完成。大都督府要立即开始拟定南洋作战之详细计划,并明确各军驻防与战略方向。
柏凌岳胸有成竹,走到巨大的帝国疆域图前,手持指挥棒,条理分明地部署:
陛下,整编工作十日内即可全部完成。各常备军及都督府之驻防与战备方向如下:
常备第二军宋占彪部、常备第三军赵守诚部,为东路主攻部队,直面法属印度支那,负责从陆路出广南,直取西贡,配合海军控制中南半岛。
常备第四军何雄部、常备第五军王士珍部,同为南征主力,负责从云南出击,进入英属缅甸,威胁英属印度,与东路军形成钳形攻势。
常备第一军,邓安邦部,驻防新京。卫戍京畿,同时作为帝国总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驰援各方。
常备第六军段祺瑞部,驻防北京。屏卫帝国北都,策应东北、蒙古方向,同时严密监视俄境动向,防范俄方趁我南洋用兵之机轻举妄动。
常备第七军冯国璋部,驻防迪化。经略西域,巩固新疆,兼防范俄属中亚,护卫帝国西北门户与陆上商路。
常备第八军马啸川部,驻防西安。坐镇帝国西北腹地,策应各方,确保中原及西北稳定。
常备第九军吴佩孚部,驻防东瀛府。弹压新附之日本诸省,控扼东洋,监视美国太平洋动向,确保帝国东线无虞。
柏凌岳总结道:如此部署,第二、三、四、五四军二十万精锐直指南洋,形成绝对优势兵力。首战目标,臣弟与凌峰、凌锐和大都督府众作战参谋研判,当海陆并举,海军主攻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咽喉;陆军则从东西两路横扫中南半岛,先法后英,步步为营!
此议甚妥。柏凌云赞许地点头,宋占彪、赵守诚、何雄、王士珍,你等需加紧适应南方气候地形,开展丛林作战、渡河作战、热带病防治等特殊训练。粮秣、弹药、药品、渡河器材,务必储备充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