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踏碎灵山:悟空以混沌重定天道! > 第349章 大雄宝殿经藏阅,猕猴深研破执障!

丹霞山混沌初定,南瞻根基暗藏。

灵山脚下,佛光普照,梵唱如恒河沙数,昼夜不息。

大雄宝殿后方,一片巍峨古朴的楼阁静静矗立,琉璃瓦映照着亘古不变的慈悲金光。

此地,便是灵山藏经阁,佛法汇聚之海,智慧凝结之林。

猕猴王(孙悟空法外化身),身着朴素的僧衣,步履沉稳地踏入这片浩瀚的经卷之海。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古旧经卷特有的气息,无数贝叶经、纸质卷轴、玉简分门别类,陈列于无数书架之上,高耸直至穹顶,望之令人心生渺小。

柔和而恒定的佛光自穹顶洒落,照亮了每一寸空间,也照亮了经卷上流淌的、足以渡化万灵的智慧力量。

藏经阁护法金刚(气息沉凝,如古刹石狮,分立各处,目光似有若无扫过每一个阅经者)、诸多沉溺于经藏中的僧众(神态或痴迷,或痛苦,或祥和,如陷梦中)。

佛法浩瀚形成的知见障(无形无质,却比刀剑更利)、佛门神通对心性的潜移默化(如同温水煮蛙)、护法金刚的监察。

猕猴王深知,此地是宝库,亦是囚笼。

无数高僧于此皓首穷经,最终或迷失在无尽经义中,失去自我,成为经卷的注释;或被佛法彻底渡化,身心皆归灵山。

他需汲取其中智慧,尤其是那些关乎核心神通、直指“缘起性性空”本质的奥义,以对抗未来佛门手段,却又必须保持本心不昧,不被这煌煌佛海同化。

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混沌破妄之瞳(于识海深处悄然运转,观经卷文字不执于表相,直窥其蕴含的规则本质与精神烙印)、混沌意境(包容万法,不拒佛理,却始终保持一丝超脱其外的清明)。

他行至一处相对僻静的区域,取下一卷泛着金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指尖触及经卷的刹那,宏大而精纯的佛意便如暖流般顺着手臂涌入识海,试图抚平一切躁动,引导灵魂趋向安宁与皈依。

寻常僧众于此,只会觉得如饮甘露。

但猕猴王识海中,混沌破妄之瞳微光一闪,立刻“看”到这暖流之下,无数细密如尘的梵文符印,正随着佛理一同渗透,潜移默化地加固着对“我”相的淡化,对“佛”的绝对虔诚。

他不动声色,并未抗拒这股力量,反而放开部分心神,任由浩瀚的般若智慧涌入。

刹那间,眼前景象变幻,仿佛置身无边佛法会场,聆听世尊**,阐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至理。

一种想要放下一切,融入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的清净境界的冲动,油然而生。

佛法渡化,润物无声,直指心性本源。

猕猴王心神出现瞬间摇曳,眼神略显迷茫。

就在心神即将被彻底牵引的刹那,识海深处,那一点混沌意韵如定海神针般震动!

破妄之瞳冷然观照,将眼前宏大景象“解析”——那无尽的会场是心念所化,那**的世尊是经卷精神烙印投影,那所谓的“清净”亦是一种需要依赖外部佛理才能维持的“相”!

凭借混沌破妄之瞳,他不仅未被渡化,反而洞见了佛法渡化的“运作机制”。

他以混沌意境模拟这渡化之力,反向解析,如同拆解一台精密的机关。

情绪从短暂的迷茫瞬间转为冰冷的洞察。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恢复清明,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以混沌意念去“阅读”。

经卷上的文字在他眼中活了过来,不再是承载固定义理的符号,而是化作一道道流动的、阐述“空性”规则的金色丝线。

他汲取其中关于“破执”、“无住”的智慧,却将其融入自身混沌大道“万法归元,不拘于形”的框架内。

佛门的“空”,成了他印证“混沌包容一切可能性”的注脚。

随着阅读深入,他开始接触更深奥的经卷,如《华严经》、《楞严经》。

这些大乘经典体系庞杂,义理精深,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无比宏大、自洽的佛学宇宙观。

无数前僧大德的研究心得、精神印记汇聚其上,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知见障壁”。

强行理解,极易陷入前人的思维定式,迷失在概念的迷宫之中。

若试图以力破之,则会引起整个藏经阁佛力反噬,护法金刚瞬间便会察觉。

佛法知见障,凝聚无数智慧结晶,亦形成思维牢笼。

书架上的经卷仿佛连成一体,散发出沉重的威压,空气仿佛凝固,佛光变得刺目。

猕猴王感到神识如同陷入泥沼,前行艰难,无数佛理概念相互碰撞,试图在他的混沌识海中构建出一个标准的“佛门思维模型”。

他的眉头微蹙,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呼吸略显急促。

神识承受巨大压力,如同负重登山。

他再次催动混沌破妄之瞳,这一次,目光不再试图理解那些复杂的名相与体系,而是如无形利刺,直接穿透文字与精神烙印的表层,刺向所有佛法神通、理论最根源的基点——“缘起性空”。

任你万般神通,无穷妙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其本质为空寂。

这“空”,并非虚无,而是蕴含无限可能性的“混沌”另一种表述!

浩瀚经义如潮水涌来,试图淹没其自我意识。

无视潮水,直指源头“空性”,以混沌解构“缘起”。

猕猴王不再试图“学会”佛法,而是“利用”佛法印证己道。

情绪从压力下的挣扎,转变为发现本质的锐利。

刹那间,那沉重的知见障壁仿佛变得透明起来。

无数精妙的佛法神通,在其眼中褪去了神秘的外衣,显露出其依靠特定“缘起”(法则、愿力、手印、咒语等)构建的本质。

他看到了“掌中佛国”对空间的折叠原理,窥见了“他心通”对心念波动的捕捉法门,甚至触摸到了“金刚不坏”神通引动能量固化的规则节点。

就在他心神沉浸于洞见本源,周身那丝超脱的混沌意韵与周遭佛光产生细微排斥波动时,不远处,一尊静立如雕塑的护法金刚,眼皮微微抬起了一丝。

那目光如同实质,扫过猕猴王,带着审视与探究。

危险!猕猴王神识警铃大作。

他瞬间收敛所有外溢的混沌气息,破妄之瞳隐入识海最深处。

同时,他主动引导刚刚汲取的、关于“般若空性”的佛理在周身流转,脸上适时地露出一种僧众常见的、因领悟精深佛法而产生的困惑与思索交织的表情。

他甚至刻意让一丝佛力在指尖萦绕,模拟出初步理解某种神通奥义时的能量波动。

从冒险解析转为完美伪装。情绪从高度警觉到瞬间入戏。

· 细节与感官体验: 指尖佛力流转的微弱酥麻感,护法金刚目光扫过皮肤时如冰线划过的触感,以及内心如擂鼓般却强行压制的平静。

那护法金刚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息,未能发现任何异常,只当又是一个在精深佛法前陷入思考的虔诚僧众,遂重新垂下眼帘,恢复古井无波的状态。

猕猴王内心冷笑,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思索的神情,缓缓将经卷放回原处。

他不再停留于这片区域,转身走向记载更多佛本生故事与普通修行法门的书架,如同一个普通的、需要换换思路的阅经者。

经此一番凶险的阅经,猕猴王看似一无所获,实则收获巨大。

他未曾被渡化,反而以混沌之道,洞穿了诸多佛法神通的“根基”。

他未曾迷失在知见障中,反而直指核心,将“缘起性空”的智慧熔炼于己身,使其混沌大道更加圆融,对抗佛门神通时,有了“釜底抽薪”的理论依据和洞察力。

他成功地在灵山藏经阁内,这片佛法最为浓郁之地,完成了一次危险的“偷师”。

于无声处,积累了未来足以撼动佛门安排的宝贵资本。

三元并进,佛门这一元,智慧之根已悄然深种。

他步出藏经阁,回头望了一眼那浩瀚经海,目光平静,深处却藏着如深渊般的冷澈。

下一站,或是轮回殿,那关乎未来佛子之心的关键所在。

但此刻,他需蛰伏,需消化。

灵山的智慧,已成了他囊中之物,只待来日,化作惊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