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日,首都广场的礼炮声还在神州大地回荡,京州市国际酒店内早已是一片璀璨天地。
水晶吊灯折射出万千光点,映得满厅红绸更艳,与窗外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遥相呼应,把“举国欢庆”四个字揉进了这场特殊的婚礼里。
宾客们踩着正午的暖阳陆续进场,西装革履的身影与裙摆摇曳的身姿交织,寒暄声、欢笑声裹着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高玉良夫妇刚一落座,就被司法所的老所长拉住话家常。
“今儿可是双喜临门,国家大庆,同伟这小子又娶了这么好的媳妇,真是好兆头!”
赵锐领着几个同事挤在角落,手里攥着准备好的红包,眼睛却直盯着门口,盼着新人登场。
当墙上的挂钟指向12点,欢快的《婚礼进行曲》骤然响起,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宴会厅入口。
祁同伟身着笔挺的藏青色西装,胸前别着的红玫瑰与国旗同色,他稳步走向站在不远处的李父,双手郑重地从老人手中接过李砚的手。
李砚穿着一身雪白的婚纱,裙摆上绣着一粒粒小珍珠,就像把星星的光都织进了布料里。
她抬头看着祁同伟,眼里的笑比大厅里的灯还要耀眼。
“往后可得好好待我们家砚砚!”
李父拍了拍祁同伟的胳膊,声音里带着不舍,却更多是欣慰。
祁同伟用力点头,牵着李砚的手转身,一步步踏上铺着红地毯的通道。
两侧的宾客纷纷起身,有人举着酒杯高喊“新婚快乐”,有人忙着用相机定格这一幕,高玉良夫妇笑着鼓掌,赵锐更是激动地吹起了口哨,连平日里严肃的老所长都跟着起哄,让新人“亲一个”。
敬酒环节更是热闹非凡。
祁同伟端着酒杯,先走到高玉良面前,恭敬道
“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
高玉良笑着碰了碰他的杯子,道
“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轮到老所长时,老人喝了口喜酒,拍着祁同伟的肩膀打趣道
“当年你在司法所实习还毛手毛脚的,现在都成新郎官了,可得有担当!”
李砚站在一旁,时不时帮祁同伟挡酒,两人相视一笑的模样,让满厅的喜庆又多了几分甜蜜。
窗外,京州市的街道上还能看到国庆的彩旗在飘扬,酒店内的欢笑声却盖过了街头的喧嚣。
这场在举国欢庆日子里举行的婚礼,不仅是祁同伟和李砚的幸福开端,更像是这太平盛世里的一个小小注脚
——国之大庆,家之小喜,都在1997年的这个十月,酿成了最醇厚的甜。
京州国际酒店的喧嚣还没完全从耳边褪去,祁同伟牵着李砚的手推开家门时,客厅里已经飘着饭菜香。
刚结束一场热闹的婚礼,两家人没想着再去外面折腾,反倒觉得在家做顿便饭更自在
——祁母早早就炖上了排骨,还拿出从家里带来了自己腌的酱菜,连春燕都主动留下来帮忙,把厨房打理得热气腾腾。
门一开,祁父先迎了上来,有些拘谨的对着李父笑道
“老哥,今天可辛苦你了!快坐,我这刚泡好的茶还热着。”
李父摆摆手,拍了拍祁父的肩膀,语气里满是亲近道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辛苦!同伟这孩子靠谱,砚砚跟着他,我放心。”
祁母端着一盘刚切好的水果从厨房出来,看见李父连忙招呼道
“亲家快尝尝,这是刚从市场挑的猕猴桃,甜得很!”
原本还担心两家长辈会生疏,可此刻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络劲儿,倒比婚宴上的客套多了几分真心。
“开饭咯!”
春燕端着最后一盘炒青菜出来,嗓门亮堂堂的。
祁同伟跟着把炖得软烂的排骨锅端上桌,李砚则摆好碗筷,还特意给长辈们面前的杯子都满上了酒。
红烧鱼泛着油亮的光泽,清炒时蔬透着脆嫩,还有祁母拿手的红烧肉,肥瘦相间看着就香,一桌子菜算不上山珍海味,却透着股让人踏实的烟火气。
祁父端起酒杯,有些感激的对李父道
“亲家,今天这杯我得敬你,谢谢你把这么好的女儿交给我们家同伟。”
李国庆笑着喝了一口,眼睛扫过祁同伟和李砚,忍不住打趣道
“现在该轮到我叮嘱同伟了,以后可得好好对砚砚,要是让我知道你欺负她,我第一个不饶你!”
祁同伟赶紧举着杯子接话道
“爸您放心,我肯定疼砚砚一辈子!”
这话逗得满桌人都笑了,李砚悄悄捏了捏祁同伟的手,眼底的甜意藏都藏不住。
饭桌上,大家你给我夹菜,我帮你添酒,聊的都是婚礼上的趣事
——谁抢红包最积极,谁拍照时闹了笑话,连平日里话少的祁父,都忍不住说起祁同伟小时候调皮的事,惹得李砚笑得直捂嘴。
厨房里的水声渐渐停了,李砚和春燕把最后一只碗擦干放进橱柜,两人靠在门框上闲聊了几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