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新老生产线同时开足马力,机器的轰鸣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集。王小虎吊着胳膊,嗓门却比机器还响,在新车间里来回巡视,指挥着新老工人调试设备、赶制“凌波”系列溪流竿的首批正式订单。
“稳着点!对,张力参数盯死了!孙工说了,差零点一牛手感都不一样!”王小虎冲着操作新卷制机的工人喊道,虽然右手不便,但他用左手指点着控制屏幕,眼神锐利如鹰。
“虎子哥,放心吧!这参数俺们闭着眼都能背下来!”一个原红星厂的老钳工师傅笑着回应,手下操作却丝毫不慢。新招聘的工人们经过严格培训和实战磨合,已经逐渐上手,对这家充满希望的新公司归属感十足。
陈遇和林莉站在二楼的观察走廊上,俯瞰着这片繁忙景象。窗外,新厂区其他配套建筑的收尾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整个“旭遇”基地如同一台刚刚完成升级、正在高速磨合的精密机器。
“莉莉,‘凌波’系列首批五千支的物料备齐了吗?”陈遇问道,目光没有离开楼下生产线。
“基本到位了。”林莉翻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我们自己的树脂供应稳定,毛蛋哥那边新谈的几家碳布供应商样品也通过了孙宇他们的检测,价格比之前下降了百分之八。就是包装辅料因为设计改动,要晚三天到货。”
“三天可以接受,让周凯和客户沟通好,确保品质是第一位的。”陈遇点点头,“日利那边,有什么新动静?”
林莉的神色凝重了些:“张伟监测到,‘日利-渔火’合资公司已经完成工商变更。他们保留了‘渔火’原有的销售团队,但管理层换上了不少日方人员。另外,他们正在大规模招聘熟练工人,特别是熟悉我们‘旭遇’老生产线操作规范的。”
“挖墙脚?”陈遇眉头微蹙。
“不完全是。开出的薪资条件很有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打着‘引进日本先进管理经验’、‘提供国际化培训机会’的旗号,对一些有上进心的年轻技术工人很有诱惑力。”林莉担忧地说,“我们已经有几个刚培养出来的骨干接到了猎头电话。”
“这是阳谋。”陈遇冷静分析,“日利看中的是我们初步培养起来的人才基础和‘渔火’现成的中低端产能。他们想快速形成战斗力,用成熟工人来保证初期产品的稳定性,避免重蹈‘渔火’质量失控的覆辙。告诉虎子和人事部门,内部薪酬体系和晋升通道要再明确一下,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岗位和优秀一线工人,该加薪加薪,该提拔提拔。我们要用事业和待遇留人,光靠感情不够。”
“明白。”林莉记下,“还有,周凯那边遇到点麻烦。”
“哦?”
“之前几家谈得差不多、准备签约的省级代理商,突然变得犹豫起来。”林莉调出几份沟通记录,“对方含糊其辞,但周凯侧面了解到,是‘日利-渔火’的人接触了他们,承诺了极高的返点和市场支持费用,条件是在其所在区域签订排他性代理协议。”
“价格战和渠道封锁。”陈遇冷哼一声,“日利资本雄厚,烧得起这个钱。他们想在我们渠道网络铺开之前,扼杀我们的扩张空间。”
“我们怎么办?跟不跟?”林莉问。如果同样提高返点,会严重侵蚀本就因研发和建厂投入而紧张的利润空间。
“不跟。”陈遇果断摇头,“我们的优势是产品力,不是渠道补贴。告诉周凯,调整策略。第一,对于这些摇摆的代理商,暂缓签约,但保持联系。第二,将开拓重点转向那些真正认可‘遇龙’品质、有服务意识、不想被大品牌绑死的实力派钓具店,或者有影响力的垂钓俱乐部,发展核心终端。我们可以给予更灵活的支持,比如技术培训、联合举办钓赛、优先供货等。第三,线上渠道要进一步加强,用官方直营和授权专卖的形式,绕过传统代理层,直接服务消费者。”
“避开正面消耗,深耕优质渠道和直达用户。”林莉领会了意图,“我让周凯立刻调整方案。”
这时,孙宇和李文博一脸严肃地快步走上观察走廊,手里拿着几份文件。
“陈总,林莉姐,有个紧急情况。”孙宇的语气有些急促。
“怎么了?”陈遇转身问道。
李文博将一份传真文件递给陈遇:“我们刚收到一份来自日本日利株式会社法务部的正式函件。对方声称,我们‘遇龙’钓竿使用的某项碳布铺层角度优化技术,侵犯了其在日本和美国注册的一项专利。要求我们立即停止使用该技术,并就过去的‘侵权行为’进行赔偿谈判。”
陈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上面严谨而充满威胁意味的法律术语,脸色沉了下来。林莉和凑过来的毛蛋、闻讯上来的周凯也围了过来。
“专利战!这帮小鬼子,真够狠的!”毛蛋骂了一句。
“孙宇,文博,技术层面到底怎么回事?”陈遇看向技术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