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还不到上午九点,门口已聚集了多家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即将上演对决的舞台。《中国钓鱼》杂志的王记者正与省台财经频道的摄像师沟通拍摄角度,而《户外装备》的李主编则与几位相熟的行业人士低声交谈,气氛紧张中透着兴奋。
陈遇带领的“旭遇”团队准时抵达。他今天穿着一件深色夹克,神情沉稳,与身旁穿着商务套装的林莉并肩而行。身后是孙宇、李文博、周凯,以及坚持要来的王小虎,但眼神凶狠,像一头随时准备扑出去护崽的母豹。毛蛋则与提前到达的毛卫国书记简短交流后,快步与团队汇合。
几乎同时,黄明远的车队也到了。他脸色晦暗,强撑着镇定,在钱助理等人的簇拥下走来。双方在台阶上相遇,视线交锋,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射。
“黄总,早。”陈遇主动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黄明远嘴角扯动一下,算是回应,目光扫过陈遇身后精神抖擞的团队,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随即率先转身进入质检院大楼。
“死到临头还摆谱。”毛蛋低声啐了一口。
陈遇轻轻摇头,低声道:“沉住气,用事实说话。”
测试场地设在质检院三楼的力学性能实验室。实验室宽敞明亮,各种检测仪器擦拭得一尘不染。正中央摆放着万能材料试验机、精密电子天平等关键设备。侧面设置了观摩区,程晓风老爷子和秦老爷子作为特邀观察员已安然就座,两位老人今日都穿着中式盘扣上衣,神情肃穆,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多家媒体记者则在划定区域架设好设备。
省质检院副院长亲自主持本次测试,他再次重申了测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介绍了测试流程和标准依据(参照相关国家推荐性标准及行业公认测试方法)。
首先进行的是产品取样环节。按照“旭遇”的提议,双方代表、观察员及部分媒体记者共同前往质检院附近预先随机选定的两家信誉良好的渔具店。
在众目睽睽之下,“旭遇”方面由周凯出面,在一家“钓友之家”店铺,从货架上随机选取了三支不同批次的“遇龙·潜渊”4.5米台钓竿,当场支付货款,索取发票。另一边,“渔火”的钱助理也在另一家“渔乐无穷”店,同样随机购买了三支“烈焰·破浪”4.5米钓竿。
所有钓竿返回实验室后,当着双方和观察员的面拆封,由质检院工作人员用特制标签进行编号、拍照留存。整个过程透明得近乎苛刻,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环节都被提前堵死。
黄明远看着那三支看似普通、甚至包装略显朴素的“遇龙”钓竿,又瞥了眼自家精心包装、涂装绚丽的“烈焰”钓竿,手心微微冒汗。他只能寄希望于昨晚那个神秘电话承诺的“惊喜”。
第一项:竿重测试。
精密电子天平启动,实验室鸦雀无声。质检院操作员小心翼翼地将第一支“遇龙·潜渊”放置于秤盘上。数字跳动,最终定格:108.3克。
接着是第二支:108.1克。
第三支:108.5克。
三支钓竿重量差异极小,显示出极高的生产一致性。
轮到“渔火·烈焰”。第一支:115.7克。
第二支:116.2克。
第三支:114.9克。
重量均明显高于“遇龙”,且离散度稍大。
数据实时显示在观摩区的大屏幕上。程老爷子微微颔首,对身旁的秦老爷子低语:“重量控制是基础,也是材料水平和工艺精度的体现。”秦老爷子“嗯”了一声,目光锐利。
周凯适时向媒体展示“遇龙·潜渊”官方标注的净重为109克(±2克),实测数据完全符合甚至优于宣称。而“烈焰”标注的112克,则有三支钓竿均超出正公差范围。记者们纷纷记录,摄像机镜头推近特写。
黄明远脸色难看,钱助理在一旁低声解释:“可能是……可能是碳布批次差异……”
第二项:静态腰力测试(砝码弯曲回弹)。
这是最具观赏性的环节。钓竿被水平固定,竿稍连接拉力传感器,在距离手把节特定位置悬挂标准砝码,使竿身弯曲至预定角度,然后瞬间释放,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竿身回弹的速度和轨迹,评估其腰力(恢复性)和力传导效率。
首先测试的是“遇龙”。当5公斤砝码挂上,竿身弯出饱满弧线,释放瞬间,只见竿身“嗖”地一声迅速弹回,几乎看不到多余晃动,轨迹干净利落。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回弹时间数据极为亮眼。连续三支,表现稳定,弧线优美,回弹迅猛。
“好腰力!”观摩区有人忍不住低声赞叹。
轮到“烈焰”。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烈焰”的竿身弯曲弧度略显僵硬,回弹时能观察到细微的颤抖和延迟,恢复速度明显慢于“遇龙”。数据对比悬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