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的新型环氧树脂技术,如同在“旭遇”紧绷的弓弦上,又增加了一分充满不确定性的张力。实验室数据的优异与工业化放大的巨大鸿沟,让这次合作既像是一次豪赌,又像是一次不得不为的突围。
会谈后的第二天,陈遇便召集了核心团队,详细传达了与王教授会谈的情况。
“……情况就是这样。王教授的技术,在低温固化速度和韧性方面,确实有显着优势,原料成本也更低。但缺点是粘度偏高,可能影响纤维浸润效率,而且高温长期稳定性数据还不充分。”陈遇将王教授提供的资料复印件分发给众人。
孙宇快速浏览着数据,眼镜片后的目光专注:“粘度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搅拌工艺或添加稀释剂解决,但需要实验。高温稳定性是关键,如果达不到深圳王总的要求,这项技术对当前订单的意义就打折扣了。”
李文博补充道:“而且,更换树脂体系意味着我们的整个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甚至界面处理剂都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和验证。这需要时间,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毛蛋挠着头:“遇仔,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万一折腾半天,最后发现不行,或者周期太长,咱们现有的订单可就悬了。”
“我知道风险。”陈遇目光扫过众人,“但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用的树脂,价格被‘渔火’暗中影响,供应随时可能出问题。就算勉强维持,也是仰人鼻息。王教授的技术,虽然不成熟,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成功了,我们不仅能摆脱束缚,甚至可能形成新的技术优势。”
他顿了顿,看向王小虎和陈平:“爸,虎子,车间这边,能不能挤出一点产能,哪怕是一个小热压罐,专门用来做新树脂的工艺试验?在不影响正常订单生产的前提下。”
陈平师傅沉吟片刻,与王小虎交换了一个眼神,点了点头:“可以。把原来那台小的实验罐清理出来,专门做这个。我来盯着,让刘师傅配合,他心细。不过遇仔,试验用料可不能省,该做的测试一样不能少。”
“这是自然。”陈遇松了口气,父亲的支持至关重要。“文博,孙宇,试验方案由你们主导制定,需要什么检测设备,尽快列出清单。毛蛋哥,你负责和王教授那边保持沟通,确保实验室原料和技术支持的及时性。”
他又看向周凯和赵强:“凯子,强子,你们那边也不能停。饵料项目是意外的惊喜,也是我们分散风险、积累现金流的的重要一环。设备尽快到位,小批量试生产要跟上,市场反馈第一时间收集。”
赵强拍着胸脯:“遇哥你放心!炒锅和搅拌机已经订了,过两天就到!包装设计凯子哥也弄了几个方案,俺觉得都挺带劲!”
周凯也信心满满:“线上推广方案我已经有眉目了,主打‘古法新制、天然环保’,正好切合现在的健康潮流。等产品出来,我先在几个核心钓友群里做口碑营销。”
任务再次分解下去,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双线作战的压力,但也激发出了更强的斗志。基地仿佛一个高效的蜂巢,不同工位围绕着不同的核心,忙碌却有序地运转起来。
新型树脂的工艺试验并不顺利。第一批小样试制,就因为粘度问题导致纤维浸润不均,出来的板材性能甚至不如现有产品。李文博和孙宇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调整稀释剂比例和搅拌速度。陈平师傅和刘师傅则根据经验,对模具的流道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车间的角落里堆满了不合格的试验品。
与此同时,深圳王总那边的催问也愈发急切。林莉每天都要耐心地与对方沟通进展,解释因为原料和工艺优化需要时间,希望对方能理解并宽限几日。她的专业和诚恳,暂时稳住了客户,但压力与日俱增。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天后,毛蛋阴沉着脸找到陈遇:“遇仔,坏了!咱们一直合作的那家碳纤维回收料供应商,刚刚正式通知,说因为‘设备检修’,要暂停供货至少一个月!”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消息真的传来时,陈遇的心还是猛地一沉。这是“渔火”最直接、最凶狠的一击!掐断了最核心的原料来源。
“其他渠道呢?”陈遇强迫自己冷静。
“问了一圈,要么量小不够,要么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还被抬高了将近三成!”毛蛋咬牙切齿,“‘渔火’这是算准了我们要断粮!”
原料危机瞬间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没有碳纤维,一切生产都是空谈。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能不能从国外找找渠道?”周凯提出设想。
林莉摇了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国际采购周期长,手续复杂,而且成本会急剧上升,我们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王小虎急得眼睛发红:“妈的!跟他们拼了!俺去找那帮孙子算账!”
“胡闹!”陈平师傅一声低喝,“现在是逞匹夫之勇的时候吗?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