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露营的欢乐持续着。夕阳西下,将天空和枫叶染成更加浓烈的金红色。炊烟袅袅升起,烤肉(主要是周凯采购的成品肉串和鸡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米饭和蔬菜汤的香味,勾得人馋虫大动。
陈遇露了一手,用钓来的几条大点的鲫鱼,配合带来的简单调料,煮了一锅奶白色的、香气扑鼻的鱼汤。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喝着热乎乎的汤,啃着烤得外焦里嫩的鸡翅,笑声和交谈声在暮色中回荡,气氛热烈而融洽。
“老陈!你这鱼汤绝了!比食堂大师傅做的好喝一百倍!”赵强捧着碗,咕咚咕咚喝得满头大汗。
“是啊是啊,陈遇你好厉害,学习好,钓鱼厉害,连做饭都这么棒!”一个女生由衷地赞叹道。
周凯一边啃着鸡翅一边说:“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室友!咱们307可是宝藏寝室!”
李文博则认真地分析:“鱼汤的鲜美程度与鱼肉的新鲜度、熬煮的火候时间以及脂肪乳化程度密切相关,陈遇的处理方式非常符合营养学和烹饪学原理……”
陈遇被大家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笑着给大家盛汤。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快乐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喜悦。这种被集体接纳和认可的感觉,是他前世几乎未曾体验过的。
夜幕彻底降临,繁星开始在天鹅绒般的夜空中闪烁。篝火被点燃,橘红色的火焰跳动着,驱散了秋夜的寒意。大家围坐坐在篝火旁,玩游戏,唱歌,讲笑话,讲故事。
周凯拿出了他的宝贝收音机,调了半天,终于在一个音乐频道停驻,虽然偶尔有杂音,但舒缓的旋律依旧为这个夜晚增添了浪漫的氛围。有大胆的同学开始邀请心仪的对象在篝火旁随着音乐轻轻起舞,引起一阵阵善意的起哄和口哨声。
陈遇坐在稍远处的草地上,背靠着一段倒下的枯木,微笑着看着眼前的喧闹。热闹是他们的,他享受着这份独处的宁静。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晰明亮,银河宛如一条发光的巨川横亘天际。
他拿出那个旧笔记本,就着篝火和星光,简单记录下今天的感受。重生之后,他格外珍惜这些平凡的、温暖的瞬间。
这时,他的BP机在腰间震动起来。屏幕的微光显示是林莉发来的信息,内容简短:“露营愉快吗?星河北京看不见,风大。”
他看了看篝火旁喧闹的人群,又看了看BP机,想了想,起身走向停放在营地边缘的自行车。他从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厚毛巾包裹着的黑色物体——那是一部诺基亚5110手机。
时间已是2000年秋,进入新千年,移动通讯发展迅猛。曾经象征身份地位的“大哥大”早已被更小巧、更便宜的G**手机取代。这部诺基亚5110,算是当下比较常见的机型,以耐用和内置游戏“贪吃蛇”闻名。这是工作室业务略有起色后,毛蛋和陈遇商量着买的,主要用于联系客户、供应商以及和北京的孙宇、张伟沟通技术问题,毕竟远程沟通频繁,总靠BP机和跑电话局效率太低。话费对工作室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使用起来还是相当节省。陈遇个人很少用它打私人电话,尤其是长途,但今天情况特殊。
他拿着手机,又往远处走了走,确保完全避开喧闹和视线,找到一处稍微开阔、信号格显示稍多的地方,深吸一口气,插上耳机(为了更私密也更省电),拨通了林莉在北京的宿舍楼公用电话号码。直接手机拨打外地长途,资费依然不菲。
电话接通,传达室阿姨喊人的声音过后,林莉略带喘息的声音传了过来,似乎是小跑过来的:“喂?您好,哪位?”
“莉姐,是我,陈遇。”他的声音透过电波,比“大哥大”时代清晰了不少,但仍有细微的电流声。
“陈遇?”林莉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惊讶和一丝欣喜,“你用……电话亭打的?这么晚还在外面?”她知道他去露营,按理说附近应该没有电话亭。
“不是电话亭,”陈遇压低声音解释,“用的是工作室配的手机,诺基亚那个。山里信号可能不太稳,你听得清吗?”他补充道,“工作室联系业务方便些。”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林莉显然知道他们工作室买了手机(可能毛蛋或者陈遇提过),但没想到陈遇会带来露营并用来打给她。“听得清!比想象中清楚多了。你们露营怎么样?好玩吗?我看到你下午发的信息了,说钓到鱼了,还煮了汤。”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好奇和一点点不易察觉的羡慕,自动忽略了“工作室联系业务”这个由头。
“嗯,挺好的。这里星空很漂亮,篝火也很暖和。”陈遇抬头望着璀璨的星河,轻声描述着,一边小心地注意着手机的电量显示(诺基亚的电池已比“大哥大”耐用很多,但仍需谨慎),“鱼汤大家都说好喝,可惜你喝不到。你那边呢?在干嘛?风声很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