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异地风景,分享的瞬间
清晨的雨丝裹着山雾,在玻璃窗上洇出一片朦胧。林未晚被手机闹钟吵醒时,窗外的松树还浸在乳白的雾气里,像水墨画里晕开的淡墨。她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指尖先摸到了床头的手机——屏幕上没有新消息,却在锁屏界面看到了凌晨三点的天气提醒:溪谷山庄今日有小雨,气温12-18℃。
是顾时砚昨晚发消息时提到过的。
她赤着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潮湿的空气涌进来,带着松针和泥土的腥气,远处的山峦只露出模糊的轮廓,像被老天爷用宣纸轻轻罩住了。隔壁房间的门虚掩着,能看到顾时砚的行李箱放在门口,大概是早就收拾好了。
“笃笃笃。”敲门声很轻,带着规律的节奏。
林未晚拉开门,看见顾时砚站在走廊里。他换了件深绿色的冲锋衣,裤脚扎在登山靴里,肩上背着勘测用的帆布包,拉链处露出半截卷尺。“下来吃早餐吗?前台说七点有自助。”他说话时,睫毛上还沾着点水汽,大概是刚去外面看过天气。
“马上来。”她转身去拿外套,听见他在门口补充了句:“我带了伞,等下勘测用。”
餐厅在酒店一楼,临着片人工湖。雨已经小了,变成细密的雨雾,湖面泛着细碎的波光。林未晚取了碗白粥,刚找好座位,就见顾时砚端着两个餐盘走过来,把其中一个推到她面前——里面有个煎蛋,蛋白边缘煎得微焦,蛋黄却颤巍巍的,是她喜欢的半熟状态。
“看你上次在公司食堂总这么吃。”他像是解释,又像是随口一提,低头喝了口豆浆,耳尖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浅红。
林未晚戳破蛋黄,看着橙黄的汁液流到白瓷盘里,忽然想起上周加班,她在茶水间微波炉里热早餐,顾时砚恰好进来冲咖啡。当时她举着半熟的煎蛋抱怨“食堂的煎蛋总是太老”,没想到他居然记住了。
“甲方的人什么时候到?”她用勺子搅着粥,想掩饰嘴角的笑意。
“约了八点半在山庄门口碰面。”顾时砚看了眼手表,“吃完我们先去看看地形,熟悉下环境。”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本子,翻开是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几个待勘测的点位,“我昨晚查了资料,观景台最好建在松树林的缓坡处,视野开阔,地基也稳。”
林未晚凑过去看,发现地图边缘还画了棵歪歪扭扭的松树,旁边标着“此处有巨石,需避开”。她忍不住笑出声:“顾工画得还挺形象。”
“随手画的。”他把本子合上,指尖在封面上摩挲了两下,“等下你跟着我走,路不好走,别踩那些松动的石子。”
甲方派来的向导是个皮肤黝黑的大叔,姓王,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木杖。“这边走,”他在前头带路,木杖敲着石阶发出“笃笃”声,“昨儿下了整夜的雨,土坡滑得很,你们年轻人小心点。”
山路确实难走。石阶被雨水泡得发滑,缝隙里还嵌着青苔,偶尔有被风吹落的松果滚下来。林未晚走得小心翼翼,好几次差点打滑,手腕突然被人攥住。顾时砚的掌心温热,带着薄茧,力道却很轻,只是虚虚地护着她:“往内侧走,靠着山体这边。”
他的声音混在雨声里,有点模糊,却清晰地传到耳中。林未晚往旁边挪了挪,肩膀偶尔会碰到他的胳膊,每次触碰都像有片羽毛在心上轻轻扫过。她偷偷抬眼看他,发现他正盯着前方的路,眉头微蹙,侧脸的线条在雨雾里显得格外清晰,下颌线绷得很紧,像是全神贯注在看路,又像是在想别的事。
“到了。”王向导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片开阔地,“就是这儿,站在这儿能看见整个溪谷,日落的时候最好看,金黄金黄的。”
林未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雨雾已经散了些,远处的山谷露出青绿色的轮廓,一条银带似的溪流蜿蜒其间。她拿出手机想拍照,顾时砚忽然递过来个透明塑料袋:“套上,别淋湿了。”
他自己的手机已经套好了袋子,正举着拍摄地形。镜头扫过远处的溪流,又慢慢移到近处的松树,最后停在她身上时顿了顿,很快又移开了。林未晚假装没看见,把手机套好塑料袋,对着山谷拍了张照,犹豫了下,点开微信发给了顾时砚,配文:“风景真的不错。”
消息刚发出去,就听见身边的手机“嗡”地震动了一下。顾时砚低头看了眼,指尖在屏幕上敲了敲,她的手机立刻收到回复:“嗯,比图纸上好看。”
她正想回消息,他忽然指着左前方的一块岩石说:“观景台的栏杆基座可以落在那片岩层上,承重够。”他从帆布包里拿出卷尺,“未晚,帮我量下这片空地的宽度。”
“好。”她走过去扶住卷尺的一端,看着他弯腰读数。雨又开始下了,细密的雨丝落在他的发梢,凝成小小的水珠。林未晚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想递给他,又觉得有点刻意,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