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消失的墨者 > 第39章 寻访故人:儒家残存(下)

消失的墨者 第39章 寻访故人:儒家残存(下)

作者:青梧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9:38:09

孔鲋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有惊讶,有赞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与……自省。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年轻人,你的口才,确是不凡。你对墨家理念的理解,以及……你对儒家某些弊端的针砭,也……比老夫想象的更为深刻和……尖锐。或许……是我们这些皓首穷经、固守门户之见的老家伙,对墨家的某些学说,确实……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时代造成的误解。”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也有些……无奈:“只是……理念终究是理念,理想终究是理想。能否推行于世,能否为当权者所接受,能否真正地造福于民,还要看其是否……合乎时宜,顺乎大势,以及……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与力量,去应对这纷繁复杂、人心叵测的现实世界。”

“墨家‘非攻’,主张消弭一切战争,这固然是天下所有爱好和平之人的美好愿望。然,当今天下,强秦当道,虎狼环伺,其统一**之心,早已昭然若揭。面对秦国那无情的铁蹄和冰冷的屠刀,若无雷霆手段,若无……足以自保、足以震慑强敌的武力,空谈‘非攻’,无异于……引颈就戮,坐以待毙,最终……只会将更多的无辜生灵,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孔鲋的目光变得有些锐利,也有些……悲凉,“儒家虽也讲‘仁者无敌’,讲‘为政以德’,但也主张……在暴政当道,民不聊生,礼崩乐坏之际,当行‘吊民伐罪’之举,兴‘仁义之师’!面对暴秦的侵略与荼毒,面对那些助纣为虐的鹰犬爪牙,难道……我们只能被动防御,坐视其一步步蚕食鲸吞,而不能……主动出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扞卫正义,诛除暴虐,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吗?!”

这场关于“道”与“法”、“仁”与“兼”、“非攻”与“义战”的深刻辩论,在这间充满了书香与药香,也充满了历史沧桑与现实无奈的简陋茅屋之内,激烈地进行着。

季风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将墨家的核心理念与现实困境一一阐述,反驳着孔鲋及其弟子们提出的质疑与诘难。他虽然年轻,但他对墨家经典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乱世之中亲身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感悟,都使得他的言辞充满了力量、智慧与……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他不再仅仅是背诵那些僵硬的教条,而是……将墨家的精神,融入了自己的骨血与灵魂。

而孔鲋,作为当世儒家大儒,其学识之渊博,其思辨之深邃,其对儒家“仁爱”、“礼乐”、“中庸”、“王道”等核心理念的阐释,以及对墨家学说在现实推行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内在矛盾的剖析,也同样鞭辟入里,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他并非一味地固守门户之见,而是在与季风的辩论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认知。

素心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她没有直接参与这场充满了火药味的思想交锋,但她的目光,却始终温柔而坚定地注视着季风。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季风在扞卫墨家理想时,那份发自内心的热忱、执着与……一丝在强敌环伺、前路未卜的巨大压力之下,难以言喻的孤独与疲惫。她也能敏锐地察觉到孔鲋在坚持儒家道统、痛斥秦国暴政时,内心的那份无奈、悲愤与……对华夏文明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她知道,季风所走的这条路,注定是一条……充满了误解、非议与荆棘的艰难之路。他不仅要面对外部强权的追杀与迫害,更要……面对来自其他学派,甚至……来自墨家内部的质疑与挑战。但她相信,只要他坚守本心,只要他能从这些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拷问之中,不断地汲取智慧,获得成长,便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墨家未来的光明大道。

她的心,与季风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季风在辩论中遇到困境,眉头紧锁之时,她的心也会随之揪紧;而每一次季风言辞犀利,驳得对方哑口无言,眼中闪烁出自信光芒之时,她的心中,也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与……甜蜜。

辩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日上三竿,一直到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残破的窗棂,将茅屋内的景象染上了一层温暖而宁静的色彩。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互不相让,却始终……未能完全说服对方,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了不少过往的偏见与隔阂,增添了不少相互的理解与……敬重。

最终,还是孔鲋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停下。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深深的疲惫,但也有一丝……如释重负的释然,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未来的复杂期盼。

“罢了,罢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与……一丝对眼前这两个年轻人的由衷赞赏,“儒墨两家之争,已持续数百年,其间的是非曲直,功过得失,非我等后辈一朝一夕所能定论。今日听了季小哥的一番高论,以及……素心姑娘那番发人深省的道家玄言,老夫……确实也颇受启发,对墨家之学,对天下大道,亦有了……一些新的,或许……更为圆融通达的认识。”

他顿了顿,目光复杂地看着季风,又看了一眼他身旁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与温柔的素心,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年轻人,你的才华、胆识与……这份对理想的执着坚守,都让老夫刮目相看。而素心姑娘你的聪慧、善良与……这份对天下苍生的博大情怀,更是让老夫汗颜。或许……墨家,真的不应该……就这样彻底消失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或许……它真的能以一种……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未曾想过的方式,在这黑暗的乱世之中,重新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生机与光芒!”

季风闻言,心中一喜,他知道,这位固执了一生的儒家大儒,终于……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墨家的价值,也……认可了他和素心。

就在此时,素心突然上前一步,对着孔鲋盈盈一拜,柔声道,声音清澈而富有磁性,如同山谷中的清泉,又如同空谷中的幽兰,沁人心脾,也……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道家智慧:

“孔老先生此言,素心深感赞同。道家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儒家之‘仁爱’,重在亲疏有别,循序渐进,以孝悌为本,推己及人,如同大地之厚重,承载万物,滋养生命,此为‘阳’之刚健,‘有’之显现。墨家之‘兼爱’,则视天下为一体,爱无差等,无远弗届,如同天空之广阔,包容一切,化育众生,此为‘阴’之博大,‘无’之境界。”

“阳刚失之于偏狭刻板,失之于等级森严,失之于……对个体自由的束缚;阴柔失之于空泛无依,失之于理想过高,失之于……对现实秩序的忽略。然,阴阳相济,有无相生,方为宇宙大道,万物本源。儒家之‘仁爱’,若能辅以墨家‘兼爱’之广博胸怀与平等精神,则能避免因过于强调亲疏远近、尊卑贵贱而滋生私心与偏见,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墨家之‘兼爱’,若能借鉴儒家‘仁爱’之次第推行与礼法规范,则能使其崇高理想更易于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不至于……因曲高和寡,不近人情,而难以在现实社会中落地生根,最终……沦为空谈。”

“至于‘非攻’与‘仁义之战’,”素心继续说道,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纷争的本质,也……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与悲悯,“墨家‘非攻’,旨在消弭一切不义的战争,其反对侵略,珍爱和平之心,可昭日月,感天动地。然,当暴政当道,强权横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之际,若一味固守‘非攻’之表象,坐视邪恶蔓延,无辜受难,则与助纣为虐,又有何异?儒家‘仁义之战’,旨在吊民伐罪,解民于倒悬,其匡扶正义,诛除暴虐之志,亦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然,若以‘仁义’为名,行攻伐之实,满足一己之私欲,将天下苍生卷入无休止的战火之中,则与暴秦之穷兵黩武,又有何区别?”

“依素心浅见,儒墨两家,其道虽异,然其心皆为天下,其志皆为苍生。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更非……你死我活的仇雠。唯有……以‘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以‘非攻’之念,止‘不义’之战;以‘道法自然’之理,调和‘有为’与‘无为’之偏;以‘中庸’之德,平衡‘理想’与‘现实’之距。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大道昌明,华夏……永续。”

她的一番话,如同一股清新的甘泉,注入了这间充满了思想交锋与理念碰撞的简陋茅屋之中,使得原本有些剑拔弩张、非黑即白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也……让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季风、石头,还是孔鲋和他那些年轻的儒生弟子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

孔鲋和那些年轻的儒生们,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的、充满了敬佩与赞叹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文静,言谈举止间却充满了超凡智慧与博大胸怀的女子。素心从道家“阴阳平衡”、“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的至高角度,对儒墨两家数百年争论不休的核心理念,进行的这番新颖而深刻、圆融而通达的解读,确实让他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也……引发了他们对自身所坚守的儒家学说,以及对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重新审视与深刻反思。

季风更是用一种……充满了感激、爱慕与……深深敬佩的目光,凝视着素心。他没想到,素心对墨家和儒家思想的理解,竟然也如此透彻!而且,她能以如此圆融和包容的方式,将两家看似水火不容的理念,巧妙地联系起来,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哲学境界!这……这正是他一直苦苦思索,却始终未能找到的,那条……能够真正融合百家智慧,救世济民的……光明大道啊!

他突然明白了,为何巨子师父在临终前,会特意嘱咐他,要善待这位道家女子。原来……她才是墨家真正的……希望所在!她才是……能够引领墨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关键之人!

或许,这便是……“道墨归真”,乃至……“百家归道”的真正含义所在?

“姑娘……姑娘高见,老夫……老夫今日,当真是……茅塞顿开,受教了!”良久,孔鲋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一种如释重负的释然,他对着素心,深深地鞠了一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或许……是我们这些皓首穷经的老家伙,真的……固执太久了,也……狭隘太久了。只知固守门户之见,却忘了……天下大道,本就……海纳百川,殊途同归啊。”

他看了一眼季风,又看了一眼素心,眼中闪过一丝前所未有的欣慰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期盼:“年轻人,你们的出现,让老夫……让老夫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或许……墨家的精神,儒家的道统,乃至……诸子百家的智慧,真的能以一种……我们都未曾想过的方式,在这黑暗的乱世之中,重新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生机与光芒!”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从床榻之下,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卷……用早已发黑的、上好的鲁国丝绸层层包裹的,虽然残破不堪,却依旧散发着古老而神秘气息的竹简,郑重地递到季风手中:

“这是……这是老夫的先祖,孔子第七世孙孔谦,在当年游历楚地之时,偶然从一位墨家隐世高人手中得到的一份……据说是墨家先辈关于‘机关消息’与‘天人之际’的论述残稿。其中……似乎记载了一些……关于墨家在齐鲁故地,以及……更遥远的东方大海之滨,所进行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甚至……可能与那传说中的‘归墟’之地,有所关联。老夫研究多年,始终未能参透其中奥秘,只觉其博大精深,玄奥莫测。今日,便将它……赠予你们这些真正的墨家传人,以及……这位深明大道的素心姑娘。希望……它能助你们,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也……找到墨家真正的未来。”

季风接过那卷散发着古老而神秘气息的竹简,心中激动不已!他知道,这卷竹简,或许便是他们此行,除了思想上的巨大收获之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它或许……真的能为他们揭开“归墟”的秘密,找到……墨家失落的传承!

“多谢孔老先生厚赠!此恩此德,季风与墨家后学,永世不忘!”季风和素心同时对着孔鲋,深深地鞠了一躬。

就在他们准备告辞离去之际,孔鲋突然又开口道,他的目光,落在了季风怀中那块不经意间露出一角的、散发着微弱红光的“炎狱之心”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季小哥,老夫还有一言相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但讲无妨,晚辈洗耳恭听。”

“你怀中那块赤色晶石,想必……便是传说中能活死人、肉白骨,蕴藏着至阳地火精华的‘炎狱之心’吧?”孔鲋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季风闻言,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这位隐居陋巷的儒家大儒,竟然……也认得此等天地奇物!

“此物乃是天地奇珍,能量霸道无比,能活人,亦能……噬主。”孔鲋的语气,充满了郑重与警告,“你先前强行催动其力,虽侥幸无碍,但长此以往,若无相应的心法引导和调和,恐为其至阳至刚之气反噬,轻则性情暴躁,心浮气躁,走火入魔,重则……心脉俱焚,神形俱灭,万劫不复。”

季风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先前在为公孙先生和素心疗伤时,以及在“墨者隐庐”催动“天工殿”最终守护机关时,确实感觉到“炎狱之心”的能量之中,带着一股难以驾驭的暴戾之气和……一种仿佛要将他自身也燃烧殆尽的灼热感,只是当时情况危急,未曾深思。

“那……敢问先生,可有……化解或调和之法?”季风急切地问道,他知道,孔鲋此言,绝非危言耸听。

孔鲋摇了摇头,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早已洞悉一切的笑意:“老夫也不知。只是……《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刚柔相济,品物咸亨。’至阳之物,当以至阴至柔之物调和。阴阳相济,水火既济,方为……长久之道,生生不息啊。”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身旁那位冰雪聪明、温柔如水、气质空灵、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素心姑娘,眼神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仿佛早已洞悉一切玄机的,欣慰的笑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