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消失的墨者 > 第1章 烽火连城

消失的墨者 第1章 烽火连城

作者:青梧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9:38:09

公元前二五八年,冬。

寒风如刀,刮过赵国都城邯郸残破的城墙,发出呜咽般的嘶吼。这已是秦军围城的第二个年头,曾经繁华的都邑,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笼罩在每个生者心头的绝望。

雪,断断续续下了数日,尚未消融的积雪覆盖着焦黑的土地与坍塌的民居,像一层薄薄的、冰冷的裹尸布。城内,粮草早已告罄,树皮、草根,甚至皮革,都成了果腹之物。昔日喧闹的街市,如今死寂一片,偶尔有几个面黄肌肌、衣衫褴褛的百姓,如幽魂般缩着脖子,在寒风中匆匆走过,眼中是麻木的死灰。

城墙之上,守城的赵军士卒更是疲惫到了极点。单薄的冬衣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许多人的手脚都生了冻疮,紫黑肿胀。他们倚靠着冰冷的城墙,眼神空洞地望着城外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秦军营帐,那如同怪兽般蛰伏的营地,日夜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轰——隆隆——”

沉闷的巨响毫无征兆地从城外传来,大地随之震颤。守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得一个激灵,纷纷抓起身旁的兵器,紧张地望向城下。

秦军的总攻,又开始了!

如同潮水般,无数顶着简陋木盾的秦军步卒,呐喊着从营寨中涌出,他们身后,是更为恐怖的攻城器械。数十丈高的攻城塔,包着湿牛皮,缓缓向前推进,塔顶寒光闪闪的箭簇,预示着一场血腥的登城战即将上演。更多的云梯被推向城墙,密密麻麻,仿佛要将这孤城彻底吞噬。而更远处,数十架巨大的配重投石机,正被力士们奋力拉动,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下一刻,磨盘大小的巨石与燃烧的焦炭木原木,便会呼啸着砸向城头。

“秦贼又攻上来了!守住!都给老子守住!”一名赵军裨将嘶吼着,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有些沙哑无力。他挥舞着手中的青铜剑,试图鼓舞早已麻木的士卒。

箭矢如蝗,石弹如雨。城墙上不时有赵军士卒惨叫着倒下,滚烫的鲜血瞬间在冰冷的石砖上凝结。

就在这片修罗场般的城墙一角,一道身影却显得异常冷静。

季风,一名年轻的墨者。

与其他身披甲胄、神情或紧张或凶悍的赵军不同,季风只着一身简朴的深色布袍,袍角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他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面容清瘦,肤色因长期的风吹日晒而显得有些黝黑,但那双眼睛,却如寒星般明亮锐利,沉静地扫视着城下的秦军阵列和城头各处防御的薄弱点。他的腰间没有佩剑,只悬着几件造型奇特的工具,以及一个墨家特有的皮制工具囊。

“床弩准备!目标,正前方第三架攻城塔!”季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他身后十余名同样身着墨家服饰的弟子耳中。

这些墨家弟子,皆是跟随他们的师长,应赵王之请,前来协助守城的。墨家精于守城之道,其制造的器械更是天下闻名。此刻,他们正紧张而有序地操作着数架巨大的床弩。

那床弩,弩身以坚韧的柘木制成,需数人合力才能绞开弓弦。弩臂上安放的,并非寻常箭矢,而是长达丈余、前端缚着锐利铁簇的巨型弩箭,箭尾还系着坚韧的牛筋绳索,用以回收和校正。

“放!”

随着季风一声令下,数支巨弩同时发出沉闷的崩响,粗大的弩箭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如黑色闪电般射向秦军的攻城塔。

“噗!噗!咔嚓!”

几声闷响,弩箭精准地射入攻城塔的木质结构中,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其中一座攻城塔猛地一晃,塔身发出不堪重负的断裂声,竟缓缓倾斜,最终轰然倒塌,塔上的秦军士卒如下饺子般惨叫着坠落。

“好!”城头残存的赵军爆发出一阵虚弱的欢呼。

季风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他深知这只是杯水车薪。秦军的攻势如海潮般连绵不绝,摧毁一座攻城塔,立刻便有新的补上。

“牵引投石机!调整角度,东南三十步,秦军弩兵阵列,三发急射!”季风再次冷静地下达指令。

另一侧,数架更为庞大,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牵引式投石机早已准备就绪。这种投石机与秦军使用的配重式不同,它依靠数十名力士同时牵拉杠杆一端的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另一端的石弹或燃烧物高速抛出,更为灵活,也更为精准。

墨家弟子们迅速调整着投石机的抛射臂角度和配重,将一个个用湿泥封裹、内填猛火油和硫磺的陶罐放入抛兜。

“预备——放!”

数十名赤膊的墨家力士(其中有些是招募的赵国壮丁)齐声怒吼,猛地将手中的绳索向后拉扯。巨大的杠杆猛然扬起,陶罐呼啸着划破长空,精准地落在城下秦军弩兵相对密集的区域。

“轰!轰!轰!”

陶罐碎裂,猛火油遇空气瞬间爆燃,硫磺的刺鼻气味弥漫开来。火光冲天,惨叫连连,一片秦军弩兵阵地顿时陷入火海与混乱之中。

季风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战场,他不断地发出指令,指挥着墨家弟子们利用各种精巧的守城器械,如转射机、连弩车,甚至一些小型的、可以喷射石灰或毒烟的机关,顽强地抵抗着秦军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然而,人力时而有穷。

就在秦军攻势最为猛烈的一刻,城南一处民居被秦军的巨石击中,屋顶瞬间垮塌,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也映照出废墟中绝望的哭喊声。

季风正指挥弟子们用“唧筒”(一种原始的灭火水枪)向一处被火箭引燃的城楼射水,眼角的余光瞥见了那片火海。他的心猛地一沉。墨家讲“兼爱”,视天下人为一体,此刻城中百姓的苦难,如同针刺般扎在他心上。

就在此时,一道纤弱的身影,不顾一切地冲向了那片火海。

那是一名年轻女子,身着洗得发白的素色布衣,头上简单地束着发髻,几缕散发被寒风吹得凌乱。她手中提着一个药箱,脸上沾染着烟灰,但那双眼睛,却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那是悲悯,也是一种不屈的坚韧。

她不顾燃烧的木梁随时可能坠落的危险,娇小的身影在浓烟和烈火中穿梭,试图从倒塌的房屋中拖拽出被困的伤者。

“小心!”季风下意识地喊了一声。

那女子似乎听到了,也或许没有,她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救人上。一块燃烧的横梁眼看就要砸落,女子正奋力拖着一个昏迷的老者,根本无暇躲避。

季风的瞳孔猛地一缩。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他对着身旁一名弟子喝道:“接替指挥!”随即,他几个箭步冲到城墙边缘,那里正好有一架墨家特制的“飞爪”,一种可以通过绞盘快速收放,前端带有精钢抓钩的救援器械。

他熟练地操作绞盘,飞爪呼啸而出,精准地钩住了那根即将坠落的横梁一端。季风猛地发力,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巧劲,硬生生地将那沉重的横梁拉偏了数尺。

“轰!”横梁砸落在女子身旁,激起一片尘土和火星。

女子惊魂未定地抬起头,恰好对上了季风从城头投来的目光。

四目相对,不过短短一瞬。

季风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化为深深的感激,但那感激之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仿佛带着一丝探寻,一丝疑惑。她的眼神很清澈,像山涧的清泉,却又带着洞察世情的沧桑。

而女子看到的,是一个在硝烟与血火中,眼神依旧沉静如水的年轻墨者,他的脸上没有寻常武人的凶悍,反而带着一种书卷气的儒雅,只是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显示着他肩负的重担。

这短暂的交集,如同在激流险滩中偶然碰撞的两片落叶,旋即又被无情的战火隔开。

季风迅速收回目光,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城防指挥中。但不知为何,那女子清澈而复杂的眼神,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在他心中漾起了一圈圈涟漪。他想起了墨家“兼爱”的教义,往日里,这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一种行为的准则。但此刻,通过那名女子奋不顾身的行动,他仿佛更具体地感受到了“爱人若己”的重量与温度。战争的残酷,也因这抹人性的光辉,而显得更加令人窒息。

“南面城墙!秦军的钩车!他们要破墙了!”一声凄厉的呼喊打断了季风的思绪。

他猛地转头望去,只见数辆巨大的秦军钩车,在众多士卒的掩护下,已经冲到了南面一段相对薄弱的城墙下。钩车前端伸出数丈长的铁钩,狠狠地钩住城墙的砖石,随着后方士卒声嘶力竭地拖拽,城墙发出令人心悸的呻吟声,大块的砖石开始剥落。

“不好!”季风心中一紧。那段城墙一旦被破开缺口,秦军便会如蚁附膻般涌入,邯郸危矣!

“拒马刀车!推过去!快!”季风当机立断,对着负责那段城墙防御的墨家小队吼道。

拒马刀车是墨家特制的一种防御器械,车身布满锋利的倒刺和刀刃,数辆连接起来,可以有效地封堵缺口,迟滞敌军的进攻。

“‘千人敌’准备!待秦军靠近缺口,立即投掷!”他又补充了一句。

“千人敌”,是墨家秘制的一种陶罐,内装石灰、狼粪、砒霜等混合物,点燃后投出,会产生大量辛辣刺鼻的有毒烟雾,能有效阻碍敌军视线,并使其呼吸困难,战斗力大减。这种武器虽然有效,但季风内心深处对其使用是抵触的,因为它过于酷烈,有伤天和。但此刻,已是万分危急的关头,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城墙上的厮杀愈发惨烈。秦军的悍不畏死与墨家器械的精巧卓绝,在这段残破的城墙上,上演着最原始、最血腥的较量。

季风紧抿着嘴唇,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断地观察着战局,调动着有限的兵力和器械,试图弥补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他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机关,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撕裂、焚烧、窒息,也看到自己一方的墨家弟子和赵军士卒,在秦军的疯狂反扑下不断倒下。

“兼爱……”他心中默念着这个词,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厌倦感涌上心头。墨家主张“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们来到邯郸,是为了帮助弱小的赵国抵御强秦的侵略,是为了救助无辜的生灵。可如今,他们深陷在这场无休止的杀戮之中,双手沾满了鲜血,这真的是墨家所追求的“道”吗?

他看到一名年轻的墨家弟子,在操作连弩时,被一支秦军的冷箭射穿了喉咙,鲜血喷涌而出,那名弟子脸上还带着一丝茫然和不甘,便软软地倒了下去。季风的心像被狠狠揪了一下。这些弟子,大多是怀着对墨家理想的憧憬,自愿跟随师长来到这九死一生的战场,他们本该在和平的年代钻研技艺,造福于民,而不是像这样,在冰冷的城墙上,化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种无休止的杀戮,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墨家的道路,又将通向何方?一丝从未有过的怀疑,如同毒蛇般,悄然噬咬着他的内心。

……

不知过了多久,秦军的攻势似乎终于有所减弱。或许是伤亡过大,或许是天色将晚,如潮水般涌来的秦军,终于开始缓缓退去,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满地的尸骸。

城墙上,幸存的赵军和墨家弟子们,大多瘫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疲惫、恐惧和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

季风也感到一阵虚脱,但他强撑着站直了身体,开始巡视城防,指挥弟子们修补损坏的器械,清理战场。

“将牺牲的弟兄们好生收殓。”他对着一名年长的墨家弟子吩咐道,声音有些沙哑。

就在他走到南面那段被秦军重点攻击的城墙附近时,目光被一具秦军士兵的尸体吸引住了。那名士兵的死状颇为凄惨,半边身体都被床弩射出的巨箭贯穿,钉死在地上。他的盔甲已经破裂,露出了里面的衣物。

季风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却猛地顿住了。

在那名秦军士兵破裂的衣甲缝隙中,他看到了一抹熟悉的颜色和形状。

他心中一动,快步走了过去,蹲下身子,不顾尸体上尚未干涸的血污,伸手拨开了那破碎的衣甲。

一枚小巧的玉佩,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那玉佩质地温润,呈深碧色,上面用阳刻的手法,雕刻着一种极为繁复而独特的几何纹路。这种纹路,并非秦国常见的龙纹、兽纹或云纹,而是……墨家内部用于标识身份等级,或是传递秘密信息的特殊符号!

季风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认得这种纹路!这绝对是墨家的东西!而且,从纹路的复杂程度来看,佩戴这枚玉佩的人,在墨家内部的地位绝不会低!

一个墨者,为何会身着秦军的衣甲,死在攻城的秦军阵中?

是叛徒?被俘后被迫参战?还是……墨家内部,早已出现了不为人知的巨大变故?

无数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个都让他心惊肉跳。

一直以来,墨家最大的敌人,是来自外部的强权,是诸侯的征伐。但如果,敌人出现在了内部……那将是何等的可怕!

季风感到一阵眩晕,这枚小小的玉佩所带来的冲击,远比秦军数万大军的猛攻更加让他感到心悸和不安。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迅速将那枚玉佩从尸体上取下,紧紧攥在手心,然后不动声色地将其藏入了怀中。

玉佩入手冰凉,却仿佛烙铁般灼烫着他的肌肤。

他站起身,望向城外渐渐退去的秦军,又看了看城内满目疮痍的景象,以及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幸存者。

邯郸城的危机尚未解除,而一个新的、更加诡异和凶险的谜团,却已悄然降临。

“内有蛀虫……”他想起了巨子在一次内部训示中,偶然提及的一句忧心忡忡的话。当时他并未深思,此刻想来,却不寒而栗。

这枚玉佩,或许就是那“蛀虫”存在的铁证!

墨家,这个以“兼爱”、“非攻”、“尚贤”为信条,以精巧机关术闻名于世的学派,在战国这纷乱的棋局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季风紧了紧怀中的玉佩,眼神变得愈发凝重。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所要面对的,或许不仅仅是城外的敌人了。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墨家的内部,悄然酝酿。

寒风依旧在邯郸城头呼啸,卷起残破的旌旗,也卷起了季风心中无尽的疑云与忧虑。这座被围困的孤城,仿佛成了整个墨家命运的缩影,在绝境中苦苦支撑,却不知真正的危机,来自何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