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01章 陛下当真?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401章 陛下当真?

作者:祝家大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7:48:24

第401章 陛下当真?

京中忙碌在继续,苏武本就是要提前往燕云去的,忙忙碌碌之间,往北去的时间一天拖去一天……

朝廷自也慢慢真走入正轨了,至少诸部衙门的差事,慢慢都理顺了不少。

秦桧也回来了,御史中丞变成了李纲,而秦桧,却成了参知政事,这是升官了,与赵思诚一样,成了副宰相。

也是因为这一次,秦桧在荆湖之地的差事着实做得不差,不到两个月,几乎把荆湖的诸多高门大族都捋了一遍。

显然是这秦桧,很能体会圣意,升官也是应该。

不当个副宰相,秦桧还不够资格做那最顶级的佞臣。

恩科之事,汴京城里第一时间先知,诸多书院都传开了。

若是按照正常的科举,一般而言,三年一次,以前也有两年一次的,乃至还发生过一年两次之事,但那都是久远之事了。

真说科举制度,虽然是隋唐而起,但也是到得宋朝才慢慢真的成了朝廷取士的主要渠道。

到得而今,慢慢也极为成熟完善,三年一次的科举,对于士子而言,那是很难等的……

所以,恩科,对于所有士子而言,就是意外之喜,大喜!

报名的学子,那是络绎不绝。

那些头前骂过苏武逆贼之人,此时此刻,都挤在衙门或者官学的报名处之外!

大燕就大燕吧,谁的科举不是科举呢?

谁的科举不是当官呢?

满朝那些昔日大宋之官,也没看到何人因为改朝换代就致仕归乡的,还不是在衙门里干着公事?

他们都能大燕了,谁还不能大燕不成?

朝廷也正式颁布了新年号,正元。

苏武自己还私下算了一下,大燕开国正元元年,就是大宋靖康元年,是1126年。

按理说,今年闰十一月,1127年的一月,女真人第二次围困汴京城,历史上的北宋也就亡国了。

倒是提前亡国了几个月。

正元元年,九月八日,开封府举行乡试,考点四处。

天下其他州府,快的,大概也要到九月末了,慢的,大概要到十月去,更偏远的,十月末也有可能,且看各地情况。

州府试,开封与京畿,大概就在九月末,其他州府,快则十月初,慢则十月末,最偏远的不谈。

但京试,以往是春闱,是春天举行的,今年恩科,必然是闰十一月就要开始,最晚最晚,闰十一月末。

如此十二月有一整个月的时间来阅卷,乃至还有殿试这么个过场,刚好开春放榜。

考生们的时间也紧迫,一旦州府试一过,就要立马往京城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多两个月就要到京城,然后立马参加考试。

大宋朝的举人,那是一次性举人,就是这一次中了举,若是没中进士,下一次是不作数,还得重新再考一遍。

苏武准备沿用这个模式来,一次性举人,往后可以直接参加州府试。

还有一点是太学与国子学的改革,以往这些学生读书毕业了,就直接有了做官的资格。

苏武准备给他们加一考,还是得参加春闱。

往后太学国子学的入学资格,也要重新来审定,要有一个新的章程,无他,还是考试。

苏武脑袋里,就是考试考试考试,兴办官学这件事也要做。

以往的系统里,本就有县学、州学府学,这些学校,要扩大规模,入学要考试,一级一考,如此,太学与国子学,只能从天下州学府学招收学子。

其实说白了,县学就是“初级中学”,州学府学就是“高级中学”,太学国子学自就是“大学”。

乃至往后,太学国子学,还可以再多分出众多学院来,高低搭配,学科各异,如此,就是各种“大学”了。

往下去,自还要弄出乡学,村学……

这个系统要一直往下延伸,只待苏武慢慢来做,钱粮之事也。

真说起来,普及教育,才是国家根本,更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

若是真在苏武这几十年,能把这一套学校系统真的普及下去,那苏武就死而无憾了,就这一份功劳,足以让他苏武名垂千古。

大计划在这里,只待苏武从明年开始,一年一年来做,一年一年来推行推广。

且学校系统的建设,直接纳入各地官员政绩的考核之中,学校建得好,可以升官,建不好,升不了官,乃至贬谪,亦或者直接勒令革职。

这个大计划,大框架,又在苏武的桌案上在写,此非三年五年之功也,此至少需要二十年不断推进,还要有一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这么来弄。

甲一!

日日放在桌案最头前,时不时拿出来翻看,以此自省!

终于,九月初二,开封府里的考试还没有开始,苏武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要出征了。

大军还待一些时日才会动,但苏武先走,三千来骑,直往燕云而去。

苏武走了六日,京畿与开封府的乡试开始了,也可以说是县试,诸县在考。

京畿的策论试题倒是统一的,这是由赵思诚亲自过问的,其他州府的试题,自是各州府自拟,也是这个时代难以统一。

策论试题也有赵思诚之“巧思”,曰:四千年祖宗而下,论何为家国社稷?

其实聪明人自就会懂,论的是大家大国之社稷,是四千年祖宗而下之社稷。

自就不是哪一家哪一户之社稷了。

直把考生们考得一个个是抓耳挠腮……

其实,也是在解构忠君,或者说把君与国,稍稍分开来看待。

这在汉之前,其实不算是个题目,在汉之后,便成了一个题目,但依旧都是儒家之内的观念争锋……

不免儒家之内,本身而言,也有许多话语都在说这些道理……

考完,自诸般阅卷之事,倒是有条不紊,大宋朝的这个系统,那还真是很完善……

若是换得吴用之辈重新组织人手来做这些事,那不知要出多少纰漏……

有人说,历史上的北宋是暴毙,这话倒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若是没有女真,北宋兴许还真能缝缝补补,再过下去个一二百年也说不定……

也好比那大明,要说糜烂,早就开始了,但挂机也能挂去很久很久,直到挂出个李自成来……

苏武如今所想,其实就是怎么避免宋明之困,汉之困,在东汉一代一代皇帝短命,甚至直接是少儿,导致中央无力,地方坐大,其实主要就是豪强在地方崛起。

唐之困,主要在藩镇。

宋明之困,在士大夫。

士大夫之所以会是个问题,在苏武看来,就是受教育权利的垄断。

其实有皇帝试着反抗过,虽然看起来不明显,但真的做过。

比如宋仁宗,他反抗的办法,就是走马灯一样的换宰相,在位期间,恨不得一两年换一个。

但换来换去,其实还是那些人,一团一团,一伙一伙。

所以,普及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以天子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把宋仁宗的办法更上一个台阶,把竞争加大,让皇帝能有主动权,挑选人才的范围更大。

苏武所想,只要后来的皇帝不真傻,就能从中寻到脱颖而出之辈,就能从中寻到新生的力量。

虽然肯定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但至少,也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京畿考完了,天下各路州府接着考。

苏武人已经到了燕京城。

苏武沿途,还派人沿路去各个州府里打探了一二,看看恩科的报名情况……

只要天下人都考他大燕的进士,那这天下,也就稳了。

苏武在不在汴京,也就无妨了……

连燕京城里,士子们都踊跃在报名,苏武亲自去看的,不免看得满脸是笑容。

昔日大辽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