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亲手养大的玫瑰送人了 > 第58章 论文的陪伴

亲手养大的玫瑰送人了 第58章 论文的陪伴

作者:琳琳妖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56

58章:论文的陪伴

三月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意,透过图书馆三楼靠窗的玻璃窗,轻轻拂在林晓妍摊开的笔记本上。纸页边缘印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几个字,被她用荧光笔涂了又划,笔尖悬在空白处许久,终究还是落不下去。大三下学期的校园里,处处都飘着毕业论文的紧张气息,而她像被这场浪潮困住的孤岛,捧着选好的题目,却找不到通往岸边的路。

图书馆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身边同学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林晓妍却觉得整个世界都静得可怕,只有自己脑子里的混乱在翻涌。她已经在知网、万方上泡了整整一周,下载的文献堆在电脑桌面的文件夹里,像座小山——从《传统纹样的历史演变》到《现代设计中的文化传承路径》,每一篇她都逐字逐句读过,可合上书页,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依旧像断线的珠子,串不成完整的思路。

“到底该从哪里切入啊……”她对着屏幕里的文献叹气,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鼠标,点开了苏逸辰上周发来的消息。消息停留在“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后面跟着一个温暖的笑脸表情。苏逸辰比她大三届,现在在一家文创设计公司做项目主管,两人是去年校庆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林晓妍负责设计活动海报,苏逸辰作为校友嘉宾来指导,一眼就指出了她海报里传统元素运用的生硬之处,后来便成了她在设计领域的“引路人”。

可这几天,林晓妍没好意思再找他。她看着苏逸辰朋友圈里晒出的项目进度——凌晨两点的办公室、满桌的设计草图、客户沟通会的现场照片,知道他正忙着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Ip开发项目,自己这点“论文困惑”,实在不忍心再占用他的时间。

她关掉聊天窗口,重新把注意力拉回文献上。目光扫过一篇关于宋代缠枝纹的论文,里面提到这种纹样“线条流畅,寓意吉祥,却因过于繁复,难以融入现代简约设计”。这句话像根细针,轻轻刺了她一下——她之前想过从传统纹样入手,可总觉得传统纹样和现代设计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图书馆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暖黄色的光线落在书页上,却没能驱散林晓妍心里的迷茫。她收拾好东西,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图书馆,晚风一吹,竟打了个寒颤。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苏逸辰发来的消息:“还在图书馆吗?我刚结束项目会,路过你们学校,要不要一起吃晚饭?”

林晓妍站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看着远处路灯下那个熟悉的身影——苏逸辰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风衣,手里拎着一个纸袋,正朝着她的方向挥手。她犹豫了几秒,还是快步走了过去,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沮丧:“苏先生,你怎么来了?”

“猜你这几天肯定没好好吃饭。”苏逸辰把纸袋递给她,里面是她爱吃的草莓蛋糕,“看你朋友圈没更新,就知道你还在跟论文较劲。”他太了解林晓妍的性子了,一旦遇到难题,就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连日常的分享欲都会变少。

两人沿着校园里的林荫道慢慢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晓妍踢着脚下的石子,终于还是忍不住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我找了好多文献,也看了不少案例,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比如传统纹样,要么用得太老气,要么就只剩个‘壳’,没有灵魂……”

苏逸辰听着她的话,脚步渐渐停下,转头看向她:“晓妍,你有没有想过,不是传统纹样不适合现代设计,而是你还没找到‘转译’的方法?”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一张图片——那是一个白色的陶瓷茶杯,杯身上没有繁复的花纹,只在杯口处用淡青色勾勒出半圈缠枝纹的线条,简约却不失雅致。

“这是我们公司上个月做的茶具项目,”苏逸辰指着图片解释,“客户一开始想要满版的宋代缠枝纹,觉得这样才‘传统’,但我们团队讨论后,决定只提取缠枝纹最核心的曲线元素,简化后放在杯口和杯底。你看,这样既保留了缠枝纹的辨识度,又符合现代人喜欢的极简风格,上市后销量特别好。”

林晓妍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凑过去盯着手机屏幕,手指轻轻点在杯口的线条上:“原来还可以这样!不是把传统元素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而是提炼它的‘魂’?”

“对,就是‘魂’。”苏逸辰笑着点头,“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我们不需要把整棵树都移栽到现代设计里,而是要摘下它的果实,或者截取它的枝条,重新培育出适合当下土壤的新植物。比如你写论文,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讲所有传统文化元素,不如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点,把它挖深、挖透。”

那天晚上,苏逸辰陪她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坐了很久。他没有直接给她答案,而是拿出自己公司的项目策划案、设计草图,甚至是和客户的沟通记录,一点点跟她分析“传统元素现代转译”的方法——从色彩的简化到造型的重构,从寓意的创新解读到功能的结合,每一个案例都讲得细致又生动。

林晓妍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竟比之前在图书馆里的迷茫,多了几分踏实。她抬头看向苏逸辰,他正指着一张草图,认真地讲解如何把传统云纹和现代灯具结合,灯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温柔又专注。那一刻,林晓妍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原来有人陪着你攻克难题,是这样温暖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妍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她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决定以“宋代缠枝纹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转译应用”为切入点,把苏逸辰给的案例和自己找的文献结合起来,一点点搭建论文的框架。

可难题很快又出现了。在梳理缠枝纹的历史演变时,她发现不同朝代的缠枝纹风格差异很大——唐代的饱满华丽、宋代的清雅含蓄、明代的繁复精致,究竟该选取哪个时期的纹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她对着电脑里的纹样图片翻来覆去地看,又陷入了纠结。

那天晚上,她对着屏幕发呆到十一点,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成23:00时,手机突然弹出了苏逸辰的视频通话请求。她愣了一下,接起电话,就看到苏逸辰穿着家居服,身后是他书房的书架,上面摆满了设计类的书籍。

“还没睡?”苏逸辰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温和,“看你朋友圈发的‘缠枝纹选择困难症’,是不是又卡住了?”

林晓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我觉得宋代的缠枝纹最符合现代简约风格,可唐代的纹样色彩更丰富,更容易做出视觉冲击力……我不知道该选哪个。”

苏逸辰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中国传统纹样图鉴》,翻到宋代缠枝纹的章节,对着镜头展示:“你看宋代的缠枝纹,线条更纤细,构图更疏朗,没有多余的装饰,这和现代设计追求的‘少即是多’理念很契合。而且你之前提到,想研究日用陶瓷设计,这类产品更需要‘耐看’,宋代缠枝纹的清雅感,刚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他顿了顿,又翻到唐代缠枝纹的页面:“唐代纹样确实华丽,但如果用在日用陶瓷上,很容易显得厚重,不符合现代人日常使用的轻便感。当然,不是说唐代纹样不好,只是它更适合用在装饰性强的产品上,比如壁画、屏风,而不是你研究的日用陶瓷。”

苏逸辰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晓妍心里的锁。她看着屏幕里那本翻开的图鉴,忽然明白过来——选择研究对象,不是看哪个“更好看”,而是看哪个更符合研究主题的“适配性”。

“我知道了!就选宋代缠枝纹!”林晓妍的声音一下子轻快起来,眼睛里闪着光,“我可以先分析宋代缠枝纹的艺术特征,再结合现代陶瓷设计的审美和功能需求,提出具体的转译方法,比如简化线条、调整色彩、结合实用功能……”

“没错,思路很清晰。”苏逸辰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不过别太着急,慢慢来。你现在需要把这些想法整理成逻辑框架,先确定论文的章节结构,再一点点填充内容。”

那天的视频通话聊了快一个小时,直到林晓妍把论文的大致框架理清楚,苏逸辰才放心地让她去休息。挂电话前,他特意叮嘱:“别熬夜,论文是个慢功夫,养好精神才能效率更高。”

放下手机,林晓妍看着电脑里刚刚建好的论文框架——引言、宋代缠枝纹的艺术特征分析、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需求与趋势、缠枝纹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转译方法、设计实践案例、结论——每一个章节都清晰明了,再也没有之前的混乱。她摸了摸桌上苏逸辰送的草莓蛋糕盒子,心里暖暖的,指尖落在键盘上,第一次有了“胸有成竹”的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妍进入了“沉浸式写论文”的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图书馆,中午在食堂简单吃点东西,下午继续查资料、写内容,晚上回到宿舍后,还会和苏逸辰分享当天的进度——有时是“今天写完了宋代缠枝纹的特征分析”,有时是“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现代陶瓷案例”,有时也会吐槽“参考文献格式好难调”。

苏逸辰总是会认真回复她的每一条消息,遇到她卡住的地方,还会抽时间和她视频,帮她分析问题。有一次,林晓妍在写“转译方法”这一章节时,不知道该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苏逸辰特意把自己公司茶具项目的设计手稿拍给她,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的成品,每一个修改版本都标注了修改原因,甚至还把设计师的思考笔记也分享给她,让她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如何落地”。

“你看这里,”苏逸辰指着手稿上的一条修改痕迹,“最初我们把缠枝纹放在了杯身中间,后来发现喝水时会被手挡住,就调整到了杯口——这就是‘功能优先’的转译原则,传统元素不能影响产品的实用功能,反而要为功能服务。”

这些细节满满的分享,让林晓妍的论文内容越来越充实。她不再是单纯地堆砌理论,而是能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比如在写“色彩转译”时,她提到“将宋代缠枝纹的青绿色调整为莫兰迪色系,降低饱和度,更符合现代家居的搭配需求”,这个观点就来自苏逸辰团队的设计经验。

四月中旬,林晓妍终于完成了开题报告的初稿。她反复修改了三遍,调整了逻辑结构,核对了参考文献格式,直到凌晨两点,才敢把文档发给苏逸辰,请他帮忙看看。发完消息后,她趴在桌上睡着了,梦里都是开题报告通过的场景。

第二天早上七点,林晓妍被手机铃声吵醒,是苏逸辰打来的。她揉着惺忪的睡眼接起电话,就听到苏逸辰带着笑意的声音:“晓妍,开题报告我看了,写得特别好!思路清晰,案例具体,尤其是转译方法那部分,很有自己的想法。”

听到这话,林晓妍瞬间清醒了,睡意全无:“真的吗?没有哪里需要改的吗?”

“有几个小地方,我已经在文档里标注出来了,比如引言部分可以再突出一下研究意义,案例分析里可以补充一些用户反馈数据。”苏逸辰的声音很耐心,“整体没问题,你修改完就可以发给导师了。”

挂了电话,林晓妍立刻打开电脑,按照苏逸辰的标注修改。他的批注很细致,哪里需要增删内容,哪里需要调整表述,甚至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标了出来。看着那些红色的批注,林晓妍心里满是感动——他明明那么忙,却还是花了这么多时间帮自己看开题报告。

修改完开题报告,林晓妍深吸一口气,把文档发给了导师。接下来的几天,她像等待考试成绩的学生,坐立难安,吃饭、走路都在想“导师会不会觉得我的思路有问题”“会不会让我重新选题”。苏逸辰看出了她的焦虑,每天都会找她聊聊天,有时是分享公司里的趣事,有时是给她发一些可爱的猫咪视频,帮她缓解紧张。

“别担心,你的开题报告逻辑很完整,研究方向也有价值,导师肯定会认可的。”苏逸辰在视频里安慰她,“就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一起改就好。”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林晓妍渐渐平静下来。她开始利用等待的时间,继续查资料,为论文的后续写作做准备。

周五下午,林晓妍正在图书馆整理文献,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导师发来的消息:“开题报告通过,思路新颖,案例扎实,继续加油!”

看到“通过”两个字,林晓妍的心脏猛地一跳,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捂住嘴,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身边的同学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她却只是笑着摇头,手指颤抖着拨通了苏逸辰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苏逸辰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是不是有好消息了?”

“苏先生!”林晓妍的声音里满是雀跃,还带着一点哽咽,“导师同意我的开题报告了!他说我的思路很新颖!”

电话那头传来苏逸辰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你可以!我早就说过,你的想法很有价值。”

“都是因为你!”林晓妍吸了吸鼻子,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你帮我找文献、分析案例、帮我改报告,我肯定还卡在最初的阶段。真的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帮我攻克这么多难题。”

“傻丫头,”苏逸辰的声音温柔得像春风,“看到你一点点进步,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也很开心。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论文写作还有很多挑战,我们继续一起加油,好不好?”

“好!”林晓妍用力点头,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看着桌上堆着的文献、苏逸辰给的案例手稿,还有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忽然觉得,毕业论文不再是一座令人畏惧的大山,而是一条充满挑战却也满是温暖的路——因为有苏逸辰的陪伴,这条路不再孤单,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坚定。

挂了电话,林晓妍重新坐回座位,翻开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论文的路上,有最好的陪伴。”她拿起笔,继续整理文献,笔尖落在纸上的声音,轻快又有力——她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份陪伴在,她就有勇气一直走下去,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论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