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85章 医疗盘点:1.5万名村医驻村,百姓看病不用跑远路

咸阳医署的晨光如轻纱般缓缓漫过账册,将那密密麻麻的数字映照得清晰可见。

医官张大人端坐在案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账册上的“1.5 万”这个数字,手中的朱笔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张大人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在“1.5 万”这个数字上画了一个圈,仿佛这个圈代表着他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振奋,仿佛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而是大秦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象征。

“各位同僚!”张大人站起身来,环顾四周,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今年,大秦村医总数成功突破 1.5 万名,覆盖范围达到了惊人的 98%的村落!

这意味着,从润疆到北境,从岭南到胶东,无论百姓身处何地,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医生看病,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为了看病而长途跋涉几十里路!

这可是‘医道同心’理念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大秦医疗事业的重大进展啊!”

张大人的话语如同一股春风,吹拂过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让大家都不禁为这一成就感到自豪和振奋。

就在这时,账房先生快步走上前来,将一叠各地村医的履职表递到张大人面前。

他指着其中“润疆黑沙岭村”那一栏,对张大人说道:“张大人,您看看老吴的这张表。

他在黑沙岭村已经驻村三年了,不仅成功地教会了王小丫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医,还建立了医养结合站,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去年,他更是治好了 200 多例风寒和 30 例疟疾,百姓对他的满意度高达 100%!”

张大人接过履职表,仔细阅读着老吴的工作记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当他想要对老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时,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影正缓缓走进医署。陶药箱走进来,箱角还沾着润疆的沙尘,他手里攥着《村医年度总结》:

“张大人,俺们黑沙岭村现在不仅能看小病,还能教村民练八段锦、五禽戏,上个月阿古拉大叔腰不酸了,还能帮着马苏德看摊,这都是村医驻村的好处!”

张大人接过总结,翻到“北境云中郡”那页:“说到北境,李老三的队伍上个月刚送完20万份冻疮膏,现在北境冻伤率降了七成,他还培养了50名牧民村医,连兽医院都建起来了,马驹死亡率也降了五成!”

话音刚落,李老三就带着老哈走进来,老哈手里捧着一双羊毛靴,靴面上绣着“感恩村医”:“张大人,这是俺们北境牧民给李医官做的!

以前看个冻伤要走30里,现在村医上门看,还教俺们熬冻疮膏,今年冬天再也没人冻得流脓了!”

李老三笑着补充:“现在北境每个部落都有村医,牧民家的马生病了,兽医院的人当天就能到,不用像以前那样看着马驹等死,牧民们能安心养马,还能跟着商队卖羊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岭南的陈阿婆也提着产妇护理包赶来,包上还带着竹林的露水:“张大人,俺们岭南现在产妇都有护理包,难产了互助社的货车免费送郡医院,去年俺接生了40个娃,没一个出问题!阿香家的小子都三个月了,长得壮实着呢!”

张大人让吏员把各地村医的案例贴在墙上,从润疆的青蒿汁治疟疾,到胶东的防疫汤防流感,从北境的冻疮膏防冻伤,到岭南的护理包保生产,每张案例纸上都有百姓的签名和手印。

“这些签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大人指着手印,“以前大秦80%的百姓看病要跑10里以上,现在90%的百姓出门5里内就能找到村医,小病当场治,大病有转诊,这1.5万名村医,就是百姓的‘安康守护神’!”

王小丫也跟着老吴来了,她手里拿着《村医培训手册》,上面记满了她学的包扎、配药方法:“张大人,俺现在能独立看风寒、包扎外伤,上个月还教村里的学童练简化八段锦,他们现在都不怎么感冒了,俺想明年再学接生,帮陈阿婆的忙!”

张大人摸着王小丫的头:“好!医署明年会开接生培训课,还要给每个村医点配新的药箱,里面加些治腹泻、咳嗽的新药,让你们能治更多病,百姓更安心!”

中午,医署摆了简单的饭菜,老吴、李老三、陈阿婆、王小丫围坐在一起,聊起各地的医疗变化——润疆的医养站要加设夜诊,北境的兽医院要扩建成牧场医疗点,岭南的产妇护理包要加印双语指南,每个人都有新的计划。

阿巴斯风尘仆仆地从遥远的西域赶来,他听闻大秦的村医正在进行盘点,心中涌起一股冲动。

于是,他特意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安息的**。

阿巴斯激动地说道:“俺在西域时就听说过大秦有 1.5 万名村医,这可真是了不起啊!

大秦的百姓们看病都不用跑远路,真是太方便了。

俺也想让安息的人们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

他继续说道:“俺想请你们教教安息的商人如何成为村医,这样一来,安息的人们也能像大秦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啦!”

阿巴斯的眼中闪烁着对大秦医疗制度的羡慕和对安息人民健康的关切。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大秦先进的医疗经验传播到安息,让更多的人受益。

张大人笑着答应:“当然可以!

以后咱们不仅要让大秦百姓安康,还要帮西域、安息的百姓建村医点,让‘医道同心’传遍丝路,让天下人都能看病不用跑远路!”

夕阳西下时,1.5万名村医的履职表整齐地摆放在医署的长桌上,每张表上都写满了治病的案例、百姓的感谢。

老吴望着窗外的咸阳街景,想起润疆黑沙岭村的医养站,想起阿古拉大叔的笑脸,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这1.5万名村医,就像1.5万颗种子,种在大秦的每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安康的花,让“医道同心,安康满疆”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百姓都能感受到的温暖——看病不用跑远路,家门口就有好村医,这样的日子,就是大秦百姓最踏实的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