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39章 试种补贴兑现:润疆农户领粟米,笑称“种新种不亏”

夏末的润疆流沙农站,晒场上的波斯麦秸秆还泛着金黄,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麦香,可比麦香更让农户们心热的,

是农站门口那十几袋堆得像小山的粟米——那是大秦二五计的“试种补贴”,

陈农官特意从咸阳调运过来,专给去年试种波斯麦的农户兑现。

“王大伯,您说这补贴真能按每亩两石给?

俺家种了三亩,要是能领六石,够俺家吃俩月了!”

年轻的西域农户阿木搓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粟米袋,去年他刚从安息迁来,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波斯麦,没想到亩产竟达六石,比老家种大麦多了四倍。

王大伯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张小三给的“试种登记册”,

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自家五亩试验田的面积:“放心!

陈农官说话算数!

去年开春种麦时就说了,试种成功每亩补两石,

还送半袋新麦种,俺们用了墨家的风车水车,

小三还天天来指导,这补贴早该到手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张小三陪着农站主事李农官赶来了,

后面跟着两个扛着秤杆的士兵,秤盘上还挂着“大秦农科”的木牌。

“乡亲们久等了!

补贴粟米刚到,现在开始兑现,按登记册上的面积领,一人一核对,绝不差半升!”

李农官的声音刚落,晒场上立刻响起掌声,农户们赶紧排起了长队。

一、领粟米:从疑虑到笑开颜

排在第一个的是王大伯,他颤巍巍地递上登记册:

“李主事,俺家五亩,该领十石。”

士兵把粟米倒进布袋,秤杆一抬,正好十石,颗粒饱满的粟米泛着金黄,

看得王大伯眼睛都亮了,伸手抓了一把,搓了搓:

“这粟米真好!

比俺去年自己种的强多了,没一点沙子!”

“那是!

这是陈农官从关中调的新粟,专门给试种农户的!”

张小三笑着帮王大伯系紧袋口,“大伯,您去年波斯麦收了三十石,

加上这十石补贴,比往年种粟米多收了二十五石,划算吧?”

王大伯笑得合不拢嘴,扛起粟米袋:

“划算!

太划算!

去年开春还怕种新麦亏了,现在不仅收得多,

还有补贴,以后俺家的十亩地,全种波斯麦!”

轮到阿木时,他有点紧张,登记册攥得皱巴巴的:

“李主事,俺……俺是归附户,也能领吗?”

李农官接过册子,笑着点头:

“不管是老户还是归附户,只要试种成功,都有补贴!

你三亩地,六石粟米,拿好!”

士兵把粟米倒进阿木的竹篮,沉甸甸的压得竹篮咯吱响。

阿木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俺要给安息的爹娘写信,

说大秦种新麦有收成还有补贴,让他们也来润疆!”

队伍里的妇人阿依古抱着孩子,领了四石粟米,激动得抹了抹眼角:

“去年孩子冬天饿肚子,俺还哭了好几回,今年波斯麦收了二十四石,

加上这四石补贴,再也不用怕了!”

她怀里的孩子伸手去抓粟米,引得周围人都笑了。

有个老农户赵大叔凑过来,对着秤杆看了又看:

“李主事,这秤准吗?

俺以前在安息,领粮总被克扣,少半升都不显眼。”

李农官直接把秤盘递给赵大叔:

“您自己验!

这是咸阳官秤,一斤不少,要是差了,俺赔您十石!”

赵大叔掂了掂粟米袋,又看了看秤砣,终于点头:

“准!

大秦的官,实在!”

二、忆试种:辛苦换得甜滋味

领完补贴的农户们没走,都围在晒场上,有的坐在麦秸秆上,有的靠着风车水车,

七嘴八舌地聊起了去年种波斯麦的日子。

“还记得去年开春种麦,风沙把苗埋了,俺们都以为要绝收!”

王大伯指着旁边的双轮风车,“多亏曹师傅送来这水车,

风一吹就抽水,小三还教俺们铺草帘保墒,不然哪有今天的收成?”

张小三也想起了那段日子,当时他刚从农学堂毕业,急得嘴上起泡:

“王大伯您忘了?

您半夜冒雨帮着扒沙子,阿木还帮着踩踏板抽水,

那时候大家都憋着股劲,就想看看波斯麦到底能不能长好。”

阿木挠了挠头:

“俺那时候啥也不懂,连曲辕犁都不会用,还是曹师傅手把手教的。

现在好了,不仅会种地,还领了补贴,俺打算明年娶媳妇,就用种麦的钱!”

周围的人都起哄笑起来,晒场上满是热闹的气息。

正聊着,墨家工匠曹平推着一辆新的“旱地除草机”过来了,

看到晒场上的热闹景象,也凑了过来:“王大伯,阿木,你们领补贴啦?

这除草机是新做的,明年种麦除草省劲,要不要试试?”

王大伯赶紧站起来,摸了摸除草机的铁齿:

“曹师傅,这玩意儿真能除杂草?

去年俺们薅草薅得腰都直不起来!”

曹平笑着演示:

“您看,推着走就行,铁齿能勾掉杂草,还不伤到麦根,一天能除五亩地!”

李农官趁机说:“乡亲们,明年农站打算扩种波斯麦两百亩,

墨家会送三十台除草机,农科站还派十个学生来指导,

补贴照样给,每亩还是两石,愿意种的现在就能登记!”

“俺种!

俺种十亩!”

王大伯第一个举手,阿木也跟着喊:

“俺种五亩!

还要学修水车,以后自己能修,不用麻烦曹师傅!”

阿依古抱着孩子,也小声说:“俺家那四亩地,全种波斯麦!”

三、算收益:种新种真不亏

农户们围在李农官身边,七嘴八舌地算着账。

张小三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去年种粟米,一亩收一石,五亩收五石,没补贴;

今年种波斯麦,一亩收六石,五亩收三十石,补贴十石,总共四十石,是去年的八倍!”

“可不是嘛!”

赵大叔扒着手指头算,“俺家八亩地,今年收四十八石,

补贴十六石,总共六十四石,除了自己吃,

还能跟商队换铁锅、彩布,俺家孙子早就想要块秦字课本了,这下能换了!”

阿木更激动,他种了三亩,收十八石,补贴六石,总共二十四石:

“俺在安息时,三亩大麦才收六石,还不够吃,

现在不仅够吃,还能卖十石,换两头羊,过年能杀羊吃了!”

李农官笑着补充:

“不光这些!

商队下个月来收波斯麦,一斤麦换半斤盐,十石麦能换五石盐,够你们吃一年了。

要是愿意自己磨面卖,还能换更多,比打猎、种老庄稼划算多了!”

王大伯把粟米袋往肩上一扛,站起身:

“俺回去就把家里的旧石犁扔了,明年就用曲辕犁,再借曹师傅的除草机,肯定能收更多!

这新种,真是种对了,一点不亏!”

“对!

不亏!”

农户们跟着喊起来,声音顺着润疆的风,传到远处的梯田里,

那里的波斯麦秸秆还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回应他们的笑声。

四、盼来年:良田盼丰收,民心向大秦

夕阳西下,农户们扛着粟米袋陆续回家,晒场上还剩下张小三、李农官和曹平。

曹平摸着风车的扇叶:“李主事,你看这补贴一兑现,

乡亲们种新麦的劲头更足了,明年扩种肯定没问题!”

李农官点头,望着农户们远去的背影:

“陈农官说,补贴不是白给的,是让乡亲们看到种新种的好处,

愿意跟着大秦种粮,这样润疆才能变成粮仓,二五计的‘粮安’才稳当。”

张小三手里拿着新的登记册,上面记满了明年的种植面积:

“王大伯十亩,阿木五亩,赵大叔八亩……总共一百八十亩,

还差二十亩就能完成任务,明天俺再去邻村说说,肯定能凑够!”

这时,远处传来阿木的喊声:

“曹师傅!

明年的水车能不能早送来?

俺想帮着安装!”

曹平笑着挥手:“放心!开春就来!”

晒场上的粟米袋空了,可农户们的心里却满了——不仅是粟米的重量,更是对好日子的盼头。

王大伯回到家,把粟米倒进粮囤,看着满囤的波斯麦和新领的粟米,对老伴说:

“明年再多种两亩,等收了麦,给孙子买个墨砚,

让他跟着小三学认字,以后也当农科学生!”

阿依古把粟米分成两份,一份装袋存着,一份淘洗干净,准备晚上煮粟米粥:

“等孩子长大了,也让他种波斯麦,跟着大秦过好日子。”

夜色渐浓,流沙农站的灯火亮了起来,张小三在灯下整理登记册,

李农官在写奏折,曹平在画新农具的图纸。

窗外,润疆的风轻轻吹过,带着麦香和希望——这一袋袋粟米,

不仅是补贴,更是大秦与农户的心之桥;

这一句句“种新种不亏”,不仅是赞叹,更是粮安大秦最坚实的底气。

明年的润疆,定会有更多的波斯麦田,更多的风车水车,

更多领补贴时的笑声——而这一切,都在为大秦二五计的新征程,埋下最饱满的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