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00章 农墨同心,共筑大秦粮安 下

第二个五年,计划造曲辕犁50万具、各类水车10万台、小农具200万件,分三年交付各郡,

第一年先给西域、北境、岭南的缺粮郡送,确保新种子种下去,有好农具帮忙。”

他边说边让工匠抬上改良后的曲辕犁实物,犁铧寒光闪闪,犁柄上的脚踏板清晰可见,

北境农官赵大人上前试了试,轻轻踩下踏板,犁铧便轻松扎进殿内铺的沙土里,他惊喜地说:

“这犁比旧犁轻,还能深耕,北境冻土有救了!”

张衡补充道:“臣等还会派1000名墨家弟子,跟着农具去各郡,教农夫用新工具。

比如教西域农夫搭风车水车,教北境农夫调曲辕犁的深耕深度,教岭南农夫用高转水车灌梯田—

—去年在润疆,有个农夫不会用风车水车,墨家弟子帮他搭好,还教他‘风大时调慢叶片,

风小时调快’,现在他不仅自己会用,还帮着邻居修水车。”

未时·农墨同心:试田验成果,合力解难题

“光有好种子、好农具还不够,得让它们凑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赢欣看着陈农官与张衡,提议道,“第二个五年,可在各试种站搞‘农墨合作试验田’,

农家出种子,墨家出农具,一起摸索‘种子 农具’的最佳搭配,给百姓做示范。”

陈农官当即响应:“臣举双手赞成!润疆试种站已有规划:

用波斯麦种子,配墨家的风车水车,再用改良曲辕犁深耕,试种100亩试验田。

臣算了算,波斯麦耐旱,风车水车保灌溉,曲辕犁深耕让根系扎得深,亩产说不定能超6石!”

张衡也笑着接话:“岭南试种站,臣等计划用占城稻种子,

配高转水车灌梯田,再用薅秧耙、脱粒机省农时。

占城稻双季种,农时紧,有了小农具,农夫能赶在雨季前收早稻、种晚稻,不会误了第二季。”

这时,岭南农官李大人站起身,激动地说:

“去年岭南有个村落,种的还是旧稻种,亩产3石,用的还是旧犁,一天耕半亩地。

要是占城稻和高转水车能推广过去,俺们岭南的粮,能多收一半!”

陈农官从布包里掏出占城稻种子,递给李大人:

“李大人,这是上月刚从试种站收的占城稻种子,您先带回去,在岭南选10个村试种,

墨家会派弟子跟着去送高转水车,朝廷给每个试种村补贴5台水车、100具薅秧耙,咱们一起让岭南的水田多产粮。”

李大人接过种子,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臣定不辜负陛下与陈农官的信任!回去就找农户试种,秋收时给陛下送新米!”

嬴政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农为墨提供需求,墨为农解决难题,这才是大秦该有的协作。

第二个五年,朕给农墨两家配‘专项粮款’,农家寻种子、墨家造农具,

缺钱缺人,都可向朝廷提,朕定全力支持。”

申时·议事定:粮安天下稳,农墨共担当

议事接近尾声,陈农官与张衡一同上前,捧着“农墨合作计划书”,

上面详细写着第二个五年的目标:农家寻得3种以上亩产超5石的高产种,推广至5000万亩耕地;

墨家造50万具改良曲辕犁、10万台水车、200万件小农具,覆盖全疆80%的农户;

最终实现全疆平均亩产从4石提至5.2石,粮储从3000万石增至4500万石,

足够大秦百万军队与亿万百姓吃两年,还有余粮应对灾年。

赢欣补充道:“为确保计划落地,朝廷会派胡亥的监察队,

去各试种站、农具工坊督查,防止有人克扣种子、偷工减料;

还会让吕雉的商队,优先运输新种子与农具,

确保西域的波斯麦能及时运到北境,岭南的占城稻能送到关中。”

嬴政站起身,走到殿中,从陈农官手中接过一把波斯麦,从张衡手中接过一个水车叶片,将两者放在案上,目光扫过百官:

“大秦的强,不是只有铁骑与宫殿,更要有满仓的粮食、百姓的笑脸。

农墨两家今日的谋划,是在给大秦扎根——根扎得深,大秦才能稳。

第二个五年,朕等着看波斯麦在西域飘香,占城稻在岭南满田,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凝视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期待。

我渴望听到百姓们说出那句话:“今年的粮食足够吃了,

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给孩子们做饼。”这句话对于我来说,

不仅仅是简单的话语,更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和梦想。

陈农官和张衡单膝跪地,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他们齐声说道:“臣等定不负陛下!”

这是他们对我的承诺,也是他们对大秦百姓的责任。

我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这些忠诚的臣子们,他们不辞辛劳,日夜操劳,只为了实现让百姓吃饱饭、吃好饭的目标。

我深知这其中的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成这个伟大的使命。

“定让大秦百姓吃饱饭、吃好饭!”

这句话在我耳边不断回响,仿佛是一种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秦的百姓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波斯麦与水车叶片上,泛着金色的光。

农家的种子与墨家的农具,在这一刻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将随着商队的驼铃、农夫的脚步,

去往大秦的每一片土地,在西域的绿洲、北境的冻土、岭南的水田,长出满仓的粮食,

撑起大秦的粮安,也撑起百姓对好日子的盼头。

议事散时,陈农官抱着新种子,匆匆赶往润疆试种站,

他要去看看波斯麦的长势;

张衡扛着水车模型,往巧成城工坊赶,他要督促工匠们赶紧造改良曲辕犁。

他们知道,第二个五年的农业大计,不能等、不能慢,

因为每一粒种子、每一件农具,都连着百姓的饭碗,连着大秦的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