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93章 分殿议事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第193章 分殿议事

作者:秦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7:27

第二日·分殿议事:百业争鸣,实策论道

辰时·农殿:田畴万里,牧歌悠扬

农殿的地上铺着呼伦贝尔的牧草样本,墙上挂着亩产增长曲线,

润疆老农张老汉、呼伦贝尔牧人巴特尔、农家代表陈农官坐在前排,身后围满了各郡的农代表。

张老汉第一个发言,手里攥着麦穗:“俺说句实在话,五年前俺是流民,跟着商队逃到润疆,

当时觉得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后来牡丹大人教俺种耐盐麦,说‘麦糠拌粪肥,亩产多两石’,

俺试着种了一亩,真收了3石!现在俺有10亩田,去年收了50石麦,还养了2头牛,娃在学堂读书——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他举起麦穗,声音发颤,“这麦不是土长的,是大秦的政策长的,是当官的帮俺们长的!”

巴特尔是呼伦贝尔的匈奴老牧人,汉语还不太流利,西域翻译在旁帮他转述:“五年前,

草原冬天冻死一半羊,俺们只能靠抢中原的粮过日子。后来王翦将军来,说‘归附大秦,有草场、有暖圈’,

俺们试了——大秦给俺们杂交羊,教俺们青贮牧草,去年冬天只死了5只羊!

现在俺有100只羊,卖羊毛的钱能给孙子买学堂的笔墨,俺再也不用抢了,俺是大秦的牧人!”

他指着殿角的杂交羊模型,眼里满是骄傲。

农家代表陈农官补充道:“未来五年,农家会在各郡设‘农技站’,

派学生教大家选种、堆肥、灌溉;呼伦贝尔要建‘牧草培育基地’,培育更耐寒的草种;润疆要推‘稻麦轮作’,

让一亩地一年收两季——咱们的目标,是让大秦的百姓,顿顿有饭吃,年年有余粮!”

代表们讨论得热烈,南阳郡的农代表问:“俺们郡多雨,麦容易烂,咋办?”

张老汉接话:“俺们润疆也多雨,牡丹大人教俺们‘高垄种麦’,把田垄垫高,水就流走了,你们试试!”

众人纷纷点头,陈农官让人把“高垄种麦”的法子记下来,说要编进《农技手册》。

巳时·工殿:铁火淬炼,巧匠匠心

工殿的蒸汽水车模型正转着,巧成城工匠李老铁、

民间暖炕师傅王木匠、墨家代表墨工头围在“改良火炉”旁,李老铁手里拿着锻铁锤,声音洪亮:

“五年前俺在巧成城的小工坊,一天只能打3把锄头,还常出次品。

后来曹参大人给俺们送了蒸汽锻锤,说‘这玩意儿能顶50个壮汉’,俺们试着用了,一天能打20把锄头,

次品率还降了9成!现在俺们能造连弩、造木制火车,上个月还造出了‘蒸汽锯木机’,

锯木头比人快10倍——这不是俺们手艺好,是大秦的技术好!”

王木匠是民间的暖炕师傅,手里拿着暖炕模块:“五年前俺们村都是土炕,

冬天漏烟还不保暖,俺爹就是冻着了腿,落下病根。

后来巧成城的工匠教俺们预制暖炕模块,说‘拼起来就用,烟从地下走’,俺试着造了一个,冬天烧一次能暖一夜!

现在俺带着村里的人造暖炕,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找俺,俺还被请去阿房宫造炕——这就是咱手艺人的体面!”

墨家代表墨工头展开蒸汽水车图纸:“墨家以前藏着机关术,觉得‘不与百姓共用’。

五年前赢欣公子说‘技术要救民’,俺们才把图纸献出来。现在蒸汽水车在润疆灌溉10万亩田,比人工快3倍;

未来五年,俺们要造‘蒸汽抽水机’,帮呼伦贝尔的牧人解决冬天缺水的问题——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让百姓过好日子的!”

代表们围着模型讨论,辽东郡的铁匠问:“蒸汽锻锤咋造?

俺们郡也想有!”

李老铁当场画了图纸:“你按这个尺寸找巧成城的人要零件,俺派徒弟去教你们用!”

午时·商殿:丝路通衢,货畅其流

商殿的“丝路全图”闪着金线,吕雉商队代表吕掌柜、关中小商贩赵货郎、

赢侈(远程传信)的商策摆在案上,吕掌柜手里拿着“大秦商票”,笑得爽朗:

“五年前,商队只能从关中到西疆,走一趟要两月,还常被关卡勒索。

现在好了,赢侈大人整合了商路,设了‘丝路通行证’,免沿途关卡费;商票能在安息、罗马兑换,

去年俺们队从罗马运回亚麻布30万匹,赚了500万钱!

以前商人被人看不起,现在俺们能来阿房宫开会,还能给陛下献商策——这就是大秦对商人的尊重!”

赵货郎是关中的小商贩,推着自己的“公平秤”上台:“五年前俺摆摊卖布,总有人嫌俺秤不准。

后来互助社给俺们发了‘公平秤’,说‘诚信才能长久’,俺按规矩卖布,现在有了自己的小铺子,还雇了两个伙计!

去年俺卖润疆的彩布,赚的钱能给儿子盖砖房——咱小商贩,也能靠诚信立住脚!”

赢侈的传信由商殿官员宣读:“未来五年,朝廷会在呼伦贝尔设‘牧货栈’,帮牧人卖皮毛;

在罗马设‘大秦商铺’,把铁锅、彩布卖到更远的地方;商税会继续减,

跨郡通商只收‘什一税’——要让大秦的商队,跑遍四海,让大秦的货,装满各国的市集!”

代表们讨论得热闹,安息商人阿巴斯(特邀代表)说:

“俺要把大秦的铁锅运到安息,让安息人也知道大秦的好!”吕掌柜接话:“俺们组队去,路上有个照应!”

未时·百家殿:弃虚务实,共辅大秦

百家殿的案上摆着《民生课本》《蒸汽水车图纸》《农技策论》,

儒家代表孔先生、墨家代表墨工头、道家代表道长老坐在前排,孔先生手里拿着课本,先作了揖:

“五年前,儒家只讲‘礼’,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才明白,错了!

大秦的百姓要读书,要知粮、知税、知律法,不是只知‘礼’。

俺们编的《民生课本》,教百姓认粮种、算田租、写家书,去年润疆有8000个流民子弟靠这课本识字

——儒家要做的,不是教百姓‘听话’,是教百姓‘过好日子’!”

道家代表道长老拿着“五禽戏养生图谱”:“道家以前讲‘无为而治’,

觉得‘不干预百姓’就是好。

现在俺们改了,把五禽戏和道家养生结合,编了《百姓养生册》,教大家‘晨起练鹿戏,

晚练鸟戏’,去年关中疫病减少6成——无为不是不管,是帮百姓少生病、多干活!”

墨家代表墨工头补充道:“百家争鸣,不是争着说空话,是争着做实事。

儒家教识字,墨家造新器,农家教种地,道家教养生——大家凑在一起,才能帮大秦变强!

未来五年,俺们要和各郡技校合作,教学生造新器,让百家的学问,都变成百姓手里的本事!”

申时·民间殿:微末创新,民生微光

民间殿的展架上摆着“简易织布机”“杂交羊模型”“彩布样本”,

养殖户刘大娘、小发明家周小哥、织娘陈大姐围坐着,刘大娘怀里抱着“杂交羊”玩偶,笑得慈祥:

“五年前俺家只有5只羊,冬天冻得只剩2只。

后来天驷城的牧官教俺们养杂交羊,说‘这羊耐冻,产毛还多’,俺试着养了10只,去年收了300斤羊毛,卖了3000钱!

现在俺有50只羊,还雇了两个帮手,儿子在学堂学算术,说将来要帮俺算账本——咱老百姓,也能靠养殖发家!”

周小哥是个20岁的民间工匠,手里拿着“简易织布机”:“俺娘以前织布,一天只能织2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俺试着改了织布机,加了个‘脚踏板’,不用手拽,一天能织5尺!

现在附近的织娘都来买俺的机子,俺还赚了钱,能给俺娘买暖炕——小发明也能帮大忙!”

织娘陈大姐展开自己染的彩布:“五年前俺只能织素麻布,卖不上价。

后来王大娘教俺用红花染布,说‘加盐固色,晒不褪色’,俺染的红布,去年卖了100匹,赚的钱能给女儿买新袄!

现在俺们织娘也能来阿房宫开会,还能跟百官说想法——这就是大秦给咱女人的体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