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58章 咸阳大朝:天威之下,新政勃发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三百六十名朝官已按爵阶列于章台殿中,玄色朝服的褶皱里还凝着腊月的寒气。嬴政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今日是岁末大朝,按例要议来年政务,却没人料到,一份来自西域的奏报,会让整个朝堂沸腾如沸。

“宣赢欣奏报!”李斯的声音穿透殿内的寂静,内侍展开丈长的帛书,由四名小黄门捧着,缓缓走过朝官队列。帛书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拓土三十余郡”“建三城容百万众”“俘三十一万”等字样,像一颗颗惊雷,炸在朝官们的心头。

当读到“适龄女子十万余,鼓励通婚,赐田赐牛,生一子赏银十两”时,队列里响起压抑的抽气声。廷尉府的官员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秦律竹简——这等“以婚固疆”的法子,虽不见于律,却比任何刑罚都更能收民心。

“肃静!”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威。他接过奏报,指尖在“三座新城”“技艺学堂”“分半贡品”几处反复摩挲,忽然朗声道:“赢欣在西域,做得好!”

一、朝堂惊赞:从质疑到沸腾

“陛下,”李斯率先出列,躬身道,“赢欣公子所奏,拓土之广、获粮之丰、筹谋之细,前所未有!三十余郡之地,抵得上关东半壁;百万石粮,可支北境三年军需;更难得者,‘通婚繁息’‘设学堂奖技艺’,非只拓土,实是立根!”

蒙恬紧随其后,甲胄碰撞声铿锵:“臣附议!西域良马八万匹,若能入北境军骑,匈奴不足惧矣!赢欣请迁民实边,以秦俗化西域,正合‘守边在人’之道,臣请陛下准其策!”

少府令却有些犹豫:“陛下,分半贡品……玉石千五百斤、良马四万匹,皆是稀世之物,全送咸阳尚可,分半留西域,是否……”

“糊涂!”嬴政打断他,举起奏报,“留半西域,是充军饷、济新户,让那里的秦人与新附者知大秦之富、感陛下之恩。若全运咸阳,不过是堆在府库生灰,何若让它在西域生息繁衍,来年十倍百倍回报?”

少府令慌忙谢罪,殿内再无异议。胶东郡守忽然出列:“陛下,臣郡有流民三万,皆愿赴西域!臣愿亲率吏员,护送他们西去,不劳朝廷费心!”

“臣郡也愿!”上郡郡守跟着出列,“上郡地瘠,百姓多无田,闻西域赐田十亩、免三年税,昨夜已有百余户来官署报名!”

朝官们顿时炸开了锅,各郡郡守争相请缨,有的说要“选精壮护流民西迁”,有的说“愿捐郡府存粮助行”,连素来保守的南阳郡守都道:“臣郡有织工千名,愿派往西域工城,助赢欣公子兴织业。”

嬴政看着这沸腾的场面,忽然笑了:“众卿有此心,大秦幸甚。赢欣的奏报,条条切中要害,朕准了!现在,议具体安排。”

二、天威决策:逐条落地,如臂使指

“第一,赐城名。”嬴政的目光扫过奏报上的“天牧”“河润”“百工”三称,沉吟片刻道,“牧城控天山马场,当名‘天驷城’——取‘天马成群,驷马难追’之意;农城赖孔雀河灌溉,名‘润疆城’——彰‘水润西域,疆土永固’之愿;工城聚百工之巧,名‘巧成城’——寓‘巧夺天工,成就大秦’之志。”

他顿了顿,对李斯道:“即刻命少府刻三金碑,碑文朕亲书,由驿骑快送定远,立于三城中心,让西域人知朕之意。”

“第二,遣干吏。”嬴政看向各郡郡守,“赢欣要治新城,需得力之人。各郡推举干吏五名,不问出身,只看实绩:能理户籍者、善算钱粮者、会筑城郭者、懂农桑者、晓律法者,各择其一。”

他加重语气:“三月内集齐,由廷尉府统一考校,优者派往三城任县令、县丞,次者任乡啬夫、亭长。告诉他们,在西域任满三年,政绩优者,直接升郡守!”

郡守们轰然应诺,胶东郡守当场掏出竹简,写下本郡“能算钱粮的主计掾”“善筑城的司空”之名,生怕慢了一步。

“第三,菜鸟营选员。”嬴政看向宗正府,“各郡官员子弟,选二十名,年十五至二十,无劣迹者,入定远菜鸟营。”

这话一出,朝官们比听到迁民还激动。廷尉的儿子刚满十六,立刻出列:“臣愿送犬子入营,哪怕从喂马做起!”中尉、典客等官纷纷附和,连李斯都道:“臣孙李信在河西表现尚可,愿再入菜鸟营历练,听赢欣公子教诲。”

嬴政抬手止住众人:“名额各郡二十,总计千名,由宗正府登记,正月十五启程。告诉这些子弟,到了定远,没有‘某官之子’,只有‘菜鸟’,若敢骄纵,按军法处置——但做得好,将来西域为官,优先任用!”

“第四,流民西迁。”嬴政对治粟内史道,“即刻通令各郡,张贴告示:凡流民、无田者,愿赴西域者,登记造册,正月起分批西迁。”

他看向李斯,细数物资:“每户发房券(凭券领房)、田契(十亩永业田);临行前发牛一头、羊两只、粟米十石、钱五百半两;路上由郡兵护送,每五十户配医官一名、农官一名;到西域后,由赢欣派专人接应,分入三城。”

治粟内史连忙记下:“臣即刻调河西粮仓存粮百万石、钱三百万半两,确保流民衣食无缺。”

“第五,技艺学堂。”嬴政对少府令道,“拨黄金千两,资助西域技艺学堂。农科聘关中农官五十名,带新麦种、曲辕犁图谱赴西域;工科集咸阳工坊巧匠三十名,带连弩、火炉模具前往;军科由蒙恬选派百夫长二十名,教骑兵战术。”

他特别叮嘱:“凡学堂有创新者,按赢欣所奏,赏钱千至万钱,朕亲自赐‘大秦巧匠’牌匾,传于天下。”

“第六,贡品押运。”嬴政最后对太仆令道,“赢欣拟分半贡品送咸阳,选良马两万匹、牛五万头、羊十万只,由北地郡、陇西郡派兵护送,三月内抵京。其余留西域,按赢欣之意,充军饷、奖将士。”

太仆令躬身:“臣已选驯马师百名、车兵五千,确保贡品无损。”

三、告示遍郡:民心涌动,西向潮生

大朝会的旨意,如春风般掠过大秦的郡县。当日午后,各郡城门的告示栏前,就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大秦迁民西域令》 用朱砂写就,墨迹未干:

“大秦子民,凡流民、无田者,愿赴西域三城(天驷、润疆、巧成)者,皆享:

- 房三间(带暖炕)、田十亩(永业,免三年税);

- 牛一头、羊两只、粟米十石、钱五百半两;

- 婚娶西域女子者,官府赠彩礼(布十匹、酒两坛);

- 生一子,赏银十两、粟米五石;生三子,再赐田五亩。

正月起,由郡兵护送西迁,路上食宿全免。

——大秦始皇帝诏”

陈留郡的流民窝棚里,张老三挤在告示前,反复摩挲“田十亩”三个字。他原是魏人,秦灭魏后成了流民,靠乞讨过活,此刻拽着儿子的手,声音发颤:“狗蛋,咱有田了!有牛了!还能娶媳妇!”

旁边的李寡妇抱着三岁的娃,看着“生一子赏银十两”,眼里泛起泪:“去!咋不去?到了西域,娃就能吃饱饭,还能上学堂!”

不到半日,陈留郡就登记了两千户,郡守连忙加派人手,临时搭起十个登记棚,派医官给流民查身体,发棉衣——这是嬴政特意加的“迁民恩旨”,怕他们路上冻着。

官员子弟的选拔更热闹。咸阳令的儿子刚满十七,缠着父亲要去菜鸟营:“赢欣公子说‘菜鸟营出真英雄’,项羽将军、韩信将军都在那边,儿子要去学打仗!”

上郡郡守的女儿竟也来报名,说“要去西域学织锦,帮牡丹丞教新户”。宗正府虽没说女子不可,却也犯了难,最终奏请嬴政,特批“女子可入技艺学堂,学织锦、医理”,引得咸阳城的贵女们纷纷效仿。

各郡推举的干吏,更是精挑细选。胶东郡的主计掾算钱粮分毫不差,被郡守亲自送到咸阳;南阳郡的司空曾主持修过百里驰道,带着筑城图谱连夜启程;陇西郡的农官擅长改良稻种,背着半袋新谷,说要去润疆城“试种出亩产四石的稻子”。

腊月的寒风里,大秦的土地上涌动着一股西向的热潮。流民们收拾行囊,官员子弟磨利刀剑,干吏们怀揣治策,连西域的新户也从信使口中得知消息,在安置点的暖炕上绣起秦式花纹——他们听说,来年有百万秦人要来,要和他们做邻居,教他们种新谷,给他们说秦话。

章台殿的灯火亮到深夜,嬴政还在看赢欣附呈的西域舆图。李斯进来时,见他在“巧成城”旁批注“设铁官、盐官”,在“天驷城”旁写“设马监、牧官”,在“润疆城”旁标“设农官、水官”。

“陛下,”李斯轻声道,“各郡奏报,流民报名已超五十万,官员子弟选了千名,干吏凑齐一千五百名,皆正月启程。”

嬴政抬头,望着窗外的星空:“五十万不够,要让西域住满秦人。三年后,朕要从西域收到百万石粮;五年后,要看到巧成城的铁器卖到安息;十年后,要让葱岭以西的人,都知道大秦的天驷城、润疆城、巧成城。”

他拿起笔,在舆图最西的“阿姆河”旁画了个圈,墨迹如星:“告诉赢欣,朕等着他的下一份奏报——饮马阿姆河的奏报。”

殿外的铜漏滴答作响,记录着这个注定被写入史书的夜晚。大朝会的余温,正顺着驰道,顺着河流,顺着千万人的脚步,流向河西,流向西域,流向那个正在大秦铁腕与仁心下,缓缓苏醒的万里疆土。而那三座被赐名的新城,终将在秦人的汗水里,长成西域大地上最坚实的脊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