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43章 三月砺刃:尘沙淬骨,协同成锋

定远的风沙似乎比往日更烈了些,卷着练兵场的尘土,打在甲胄上噼啪作响。卯时的号角刚落,五个军团的旗帜已在晨曦中猎猎展开,三个月的强化训练,正从这片被马蹄踏硬的土地上,一寸寸焠出锋刃的寒光。

第二军团:枪与箭的默契

“放!”龙狙的吼声刺破晨雾,三十支雕翎箭呈扇形掠过天空,精准钉在百步外的草人咽喉。项羽勒马立于侧,看着箭羽震颤的弧度,忽然一夹马腹,霸王枪拖在地上划出火星,奔至草人前猛地挺枪——枪尖穿透草人心脏的瞬间,恰好与最后一支箭落地的声响重合。

“还行。”龙狙收弓时,嘴角噙着丝笑意。他原瞧不上这莽夫,觉得他只会横冲直撞,可这半月配合下来,竟摸出了些门道:项羽冲锋的时机,总与他射箭的节奏暗合,仿佛两人共用一颗心脏跳动。

项羽拨回马头,枪尖的血槽还沾着草屑:“昨日你说,姑师城墙有三丈高,弓箭手得站在马背上射?”

“不止。”龙狙从箭囊里抽出一支带火硝的箭,“攻城时,我带两百弓手骑快马绕到东门,火箭烧他们的城楼,你率锐士从南门撞门——得同步,迟一刻,弓手就成了活靶子。”

项羽忽然翻身下马,蹲在地上用枪尖画了个城郭:“东门守军多,你绕过去时,我让英布带五百人佯攻北门,引他们分兵。”他抬头时,眼里没了往日的躁烈,多了些算计,“赢欣说‘立序’,可破不了城,啥序都立不成。”

龙狙一怔,忽然觉得这莽夫懂了些东西。他想起范增临行前的话:“项羽是柄钝剑,得找块好磨石。”或许,自己这张弓,就是那块磨石。

第一军团:铁骑与连弩的交响

赢欣勒马立于高坡,看着下方的演练:五百名连弩手呈三排跪立,第一排射出的箭雨刚落,第二排已搭箭上弦,第三排正从马背上取箭——而在他们身侧,英布率领的骑兵正踏着箭雨的间隙冲锋,马蹄扬起的尘土与箭羽的阴影交织,像一幅流动的战图。

“快了半息。”赢欣对身旁的传令兵道,“连弩手换箭时,骑兵冲得太急,容易被自家箭误伤。让英布再慢半拍。”

英布接到指令时,正冲在最前。他猛地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身后的骑兵立刻收势,与连弩手的第三排箭雨拉开丈许距离。“公子说得对。”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对连弩队长道,“咱是铁,你们是箭,得铁护箭、箭助铁,乱了章法,就是自伤。”

连弩队长是个老秦兵,摸着弩机上的刻度笑道:“英将军放心,这连弩的机括咱摸透了,三排轮换,半息不差。你们冲锋时,箭雨会在头顶三尺过,伤不了一根毫毛。”

赢欣看着坡下重新演练的阵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马鞍。高桥鞍的弧度贴合马背,马镫让骑兵冲刺时更稳,可这些物件终究是死的,活的是人与人间的信任——老秦铁骑与凤鸣营的楚地锐士,曾因出身互有芥蒂,如今却能在箭雨与马蹄间找到默契,这才是比军械更锋利的刃。

第三军团:守护水源的执念

孔雀河的支流边,项离正带着士兵测量水位。王泽扛着标尺趟进浅滩,裤腿溅满泥水:“老将军,这河道比图上窄了两尺,怕是不够大军饮水。”

项离蹲下身,用手掬起河水尝了尝:“是流沙淤塞了。传令下去,每日抽一千人清淤,挖深三尺,拓宽五尺,两侧筑堤,得让河道能容下五千匹战马同时饮水。”

“清淤?那训练咋办?”王泽有些急,他还想练骑枪呢。

“傻小子。”项离敲了敲他的头盔,“咱第三军团的任务是守水源,河道就是咱的战场。河道不通,大军渴死在戈壁,练再多骑枪有啥用?”他指向远处正在筑堤的士兵,“你看他们夯土的力道,每一下都得实,不然汛期一到,堤坝垮了,咱就是大秦的罪人。”

王泽望着士兵们弯腰夯土的背影,忽然懂了。他放下标尺,抓起夯锤加入队列,夯声与远处骑兵的呼喝交织,竟也生出一种踏实的力量——原来守护,有时比冲锋更需要韧性。

第五军团:沙漠深处的算筹

塔克拉玛干的边缘,韩信正围着一堆篝火推演路线。李左车铺开羊皮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十几个绿点:“这是斥候找到的绿洲,最大的一处能供两千人饮水,但只能维持三日。”

“不够。”韩信拨了拨火,火星子窜向夜空,“五千人穿越沙漠,至少需要七日。得让前队带皮囊储水,后队每隔十里埋一批水囊,做应急储备。”

“还有风沙。”李左车补充,“午后的沙暴能埋了战马,得让士兵们学会用羊皮裹住口鼻,牵着马走,每日只走四个时辰。”

韩信忽然起身,从行囊里掏出块干粮——是用麦面和肉干混合烤制的,硬得能硌掉牙。“这干粮,你试过能存多久?”他递给李左车,“沙漠里没火,只能啃这个,得确保半月不发霉。”

李左车接过干粮咬了一口,粗糙的颗粒剌得喉咙发疼:“臣让伙夫加了盐和香料,能存二十日。只是……”他顿了顿,“士兵们怕是吃不惯。”

“到了沙漠,就由不得惯不惯了。”韩信望着漆黑的夜空,“赢欣说‘知彼知己’,这沙漠就是最大的‘彼’。咱第五军团是尖刀,得先学会在刀鞘里藏住锋芒,才能在最关键时刺出去。”

后备队:笔墨与刀盾的碰撞

扶苏的后备队营地,正忙着演练“接收俘虏”。胡亥捏着登记册,眉头拧成个疙瘩:“这老妪说她叫‘阿依莎’,啥意思?咋写?”

扶苏接过册子,在“姓名”栏写下“阿依莎”三个字,又注上秦音:“西域人名多是音译,记下来就行。关键是年龄、家口、有无疾病——牡丹说,带妇孺回河西时,得按这些分田舍、派医官。”

胡亥撇撇嘴,他原以为后备队就是跟着看热闹,没想到天天要学记账、辨谷物、甚至给伤兵包扎。前几日给一个匈奴降卒换药,他差点被伤口的脓水吓晕,还是扶苏按住他的手,教他如何用烈酒消毒、用布条包扎。

“大哥,咱做这些,真比打仗有用?”胡亥踢了踢脚下的登记册。

“你看那边。”扶苏指向正在清点牛羊的士兵,“项羽将军破城后,这些俘虏、牛羊若没人管,要么饿死,要么作乱。咱记下来、分好类,他们才能活下去,才能变成大秦的民。”他忽然笑了,“赢欣说‘立序’,原来就是把这些细碎的事做好。”

胡亥看着扶苏认真记账的侧脸,忽然觉得这大哥和以前不一样了——在咸阳时,他总捧着书本说“仁政”,如今却能蹲在泥地里,一笔一画记清楚一个西域老妪的家口。

深夜独白:各自的战场

月上中天时,练兵场渐渐安静,只有巡逻兵的甲叶声偶尔划破夜色。

项羽坐在篝火旁,手里摩挲着带倒钩的骑枪。枪尖的寒光映在他眼里,忽然想起赢欣说的“立序”。他不懂那些户籍、驰道,但他明白,若破城后烧杀抢掠,西域人定会拼死反抗;可若像扶苏那样,给他们田舍、教他们种地,或许真能让他们认大秦的旗。“俺的战场,不止在城墙下。”他低声对自己说,将枪尖插进土里,“还得在人心上。”

韩信在帐篷里铺开沙漠地图,指尖划过绿洲的位置。他想起九原的风沙,比西域的更烈,可那时只知冲锋,如今却要算水源、算粮道、算各军团的策应时机。“兵者,诡道也,更是王道也。”他在地图上写下“三月初七,与第一军团会师”,墨痕透过竹简,像一颗沉稳的心跳。

扶苏对着灯火整理俘虏名册,每一页都记着姓名、年龄、愿望——有个西域少年想“学秦文”,有个老牧人想“有块草场”。他忽然明白,这些愿望,和关中农夫想“多打粮”没什么不同。“原来天下的民心,都是一样的。”他将名册收好,明天要教后备队的人,如何用西域话讲“大秦会给你们田”。

胡亥躺在窝棚里,摸着腰上的短刀——这是他练了三个月的成果,不再像以前那样连刀柄都握不稳。白天给降卒分粮时,一个匈奴小孩怯生生地给他递了颗野果,那果子酸得他咧嘴,心里却有点暖。“或许……赢欣哥说得对,这地方,比咸阳有意思。”他翻了个身,把明天要背的《商税律》竹简压在枕头下。

赢欣站在城楼上,望着五个军团的营地。第一军团的篝火最亮,那是英布在带士兵夜练骑射;第二军团的帐篷外,还插着项羽的霸王枪;第三军团的河道边,隐约有灯笼在晃动,项离怕是还在查堤坝;第四军团的重骑营一片死寂,蒙毅定是让士兵们养精蓄锐;第五军团的方向,只有一点微光,那是韩信在推演沙盘。

“三个月,够了。”赢欣轻声自语。他要的不是一支只会砍杀的军队,是懂得“何时冲、何时守、何时停、何时立”的利刃——冲时如烈火,守时如磐石,停时能安民,立时能定序。

夜风卷着远处的呼喝声过来,那是龙狙在教弓箭手夜间瞄准,弓弦的震颤混着项羽的吼声:“再快点!箭要比马蹄先到!”

赢欣笑了。这声音里,有楚地的悍勇,有老秦的坚韧,有西域的风沙,还有一种更辽阔的东西——那是不同血脉在同一片土地上,磨出的默契与信任。

待三月期满那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