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32章 二五计总结大典:余部述职护根基

阿房宫的檀香愈发醇厚,商业篇的财源活力未散,公子欣手持名录,朗声道:“军、政、学、农、商五大支柱已成,然墨家巧思、农科精研、医馆惠民、育儿安邦,再加监察督政,方为大秦兴盛之全貌!

今请剩余各部门依次述职,再由监察使胡亥汇报监督成效,最后由本公子汇总五年核心巨变!”

墨家代表墨渊:巧器赋能,百业提质

墨渊身着青色短打,腰间挂着墨家工具袋,手持一卷《墨家巧器五年录》,身后跟着两名弟子,抬着橡胶盾牌、改良纺织机等实物,大步出列:“陛下,各位大人!

臣墨渊,代表墨家汇报五年技术革新成效——二五计期间,墨家以‘巧器助军、利农、活商、便民’为纲,改良旧器、研发新物,累计推出改良工具三十余种,新创器物十五种,赋能百业提质增效!”

他指向弟子手中的橡胶盾牌:“此为岭南橡胶树所制橡胶盾牌,五年前仅能防刀砍,如今改良后可防箭射、缓冲投石冲击,重量较铁甲轻三成,已供应东西拓军团五千面,西拓第五军团用它击溃南越叛乱,士兵伤亡率下降四成!”

“农具方面,”墨渊拿起一把曲辕犁,“改良曲辕犁加装滚珠轴承,耕地效率提升五成,已推广十万把,惠及农户八万余户;墨家耧车从三行改为五行,播种均匀度提升三成,节省种子两成,润疆农夫阿木用它播种,三千亩杂交麦仅用十日便完成!”

负责工具产能的墨家弟子补充:“五年间,墨家工坊年产改良工具十五万件,其中橡胶制品五万件、农耕工具六万件、军工器械四万件,供应军方三万件、农科四万件、商业三万件、民间五万件,工具普及率从往年的五成提升至八成五!”

墨渊举例道:“吕雉大人推动的商路,所用橡胶轮粮车为墨家改良,加装减震装置,运输损耗从百分之五降至千分之三,赵队长的商队用它运输腊肉,往返西域损耗不足百斤;

东拓第二军团的木制火车队,轨道与车轮均为墨家精制,载重量达五千斤,比普通粮车高两倍,成为岭南粮运主力!”

始皇点头:“墨家巧思,实乃大秦利器!”

墨渊躬身道:“臣等愿继续钻研,为大秦打造更多便民利国之器!”

农科代表小张:精研技术,物产丰饶

小张身着农科制服,手中捧着《农科五年研发录》,怀揣新培育的“东拓一号”双季稻种,出列道:“陛下,各位大人!

臣小张,代表农科汇报五年技术研发与推广成效——五年间,农科聚焦‘高产、抗逆、适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十二种、畜禽新品种三种,技术推广覆盖全国三千二百万亩耕地,惠及农户一百二十万余户!”

他举起手中的稻种:“此为‘东拓一号’双季稻,耐湿热、抗虫害,亩产达四石二斗,较初代双季稻增产一成,已在岭南推广五十万亩,去年为东拓第二军团增收粮食十万石!”

“畜禽方面,”小张补充,“改良速生猪‘秦育三号’,半年出栏体重达九十斤,存活率提升至九成八,润疆养殖基地用它,年出栏量较往年增长三成;蛋鸭‘秦蛋二号’,日产蛋率达九成,年产蛋六十枚,东拓沿海养殖基地推广后,鸭蛋年产量新增五十万枚!”

“病虫害防治与防疫方面,”小张道,“研发草药杀虫剂十种,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从往年的一成五降至千分之八;

为速生猪、肉牛研发疫苗三种,畜禽存活率提升五成,西拓第三军团的牧场,去年爆发猪瘟,用农科疫苗后,仅损失百头,保住了三万头生猪!”

负责技术推广的农科官员补充:“五年间,农科培训技术员一千五百人,其中异族技术员三百人,通过公子扶苏的学堂,培训农夫十八万余人,技术落地效率达九成,润疆、东拓的异族农夫,如今都能熟练使用农科技术种麦、养殖!”

医馆代表老吴:医者仁心,民生安康

老吴身着灰色医袍,手中捧着《医馆五年诊疗录》,身后跟着两名村医弟子,出列道:“陛下,各位大人!

民老吴,代表全国医馆汇报五年惠民成效——二五计期间,全国新增医馆三百座,其中西拓五十座、东拓六十座、内地一百九十座,培训村医一千五百人,实现‘县有医馆、乡有村医’!”

他报出核心数据:“五年间,医馆累计诊疗百姓八十万人次、士兵二十万人次,冻伤治愈率达九成二、箭伤治愈率达八成五、瘴气防治率达九成八,百姓因病致贫率从往年的一成降至千分之五!”

“防疫方面,”老吴道,“农科研发的防瘴气汤药、伤寒疫苗,通过医馆推广至东西拓边境,东拓第二军团去年遭遇瘴气,士兵饮用汤药后,无一人病倒;润疆冬季寒冷,医馆推广冻伤防护手册,百姓冻伤率下降七成!”

村医弟子补充:“公子扶苏的学堂开设医疗课程,我们教百姓识别草药、处理小伤,如今润疆的牧民、东拓的农夫,都能自己处理割伤、扭伤,大大减轻了医馆压力;医馆还为孩童免费接种疫苗,五年间接种孩童十万余人次,孩童患病率下降六成!”

老吴举例道:“西拓第四军团士兵小李,中了三箭,伤口感染,老臣用农科的草药膏清创、敷药,半个月便痊愈归队;

岭南百越老人,患风湿多年,医馆用艾灸结合汤药治疗,如今能下地耕种,还送了‘大秦神医’的锦旗!”

育儿坊代表赵嬷嬷:育儿安邦,未来可期

赵嬷嬷身着素色衣裙,手中捧着《育儿坊五年托管录》,身后跟着两名保育员,出列道:“陛下,各位大人!

老身赵嬷嬷,代表全国育儿坊汇报五年成效——二五计期间,全国新增育儿坊五百座,其中西拓四十座、东拓六十座、内地四百座,累计托管孩童八千三百余人,让百姓安心耕战、经商、求学!”

她详细道:“育儿坊接收三至六岁孩童,提供免费食宿、启蒙教育,每月发放衣物、玩具,配备保育员两名、启蒙教员一名,教授简体字、算术、儿歌,为学堂输送生源!”

“补助政策方面,”赵嬷嬷道,“育儿坊经费由国库拨付,每年支出七十万钱,贫困家庭孩童优先托管,异族孩童享受同等待遇;西拓的育儿坊配备双语教员,东拓的育儿坊适配湿热气候,为孩童准备防瘴气汤药!”

保育员补充:“五年间,育儿坊累计输送学龄孩童六千五百余人,其中三成考入咸阳太学、七成进入地方学堂,润疆的异族孩童阿郎,在育儿坊启蒙后,如今已能识五百字,还学会了简易算术;

东拓的百越女童阿花,父母忙于稻渔共生,在育儿坊长大,如今已考入岭南学堂,成绩名列前茅!”

赵嬷嬷笑着说:“育儿坊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润疆的农夫阿木,妻子送孩子去育儿坊后,能跟着农科技术员学种麦,家里年收入翻了一倍;

东拓的渔商阿海,孩子托管后,能安心跑商队,交易额增长五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