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64章 异族经商礼包:百越阿珠领铁锅,卖织锦进市集

咸阳异族商区的晨雾还没散,百越姑娘阿珠就背着织锦包袱站在商区门口,

脚边放着个装着竹筒饭的藤篮——这是她第一次离开澜沧江,跟着赢侈商队来咸阳,怀里攥着部落长老给的字条,

上面用秦字写着“求入市集,卖织锦”,是周农官帮忙写的。

商区中央的木台前围了不少异族商人,安息的阿巴斯正捧着个铁锅笑,阿珠凑过去,听见市署吏员喊:

“异族商户凭文书领经商礼包,里面有巧成城铁锅、通用商票、双语手册!”

“姑娘,你也是来领礼包的?”

阿巴斯看见阿珠,用生硬的秦话打招呼,手里的铁锅还沾着新陶的气息,“这锅好用,煮**饭都不糊!”

阿珠点点头,却有点怯生生的——她秦话不太好,怕说不明白。

正着急时,巴图背着太学的书袋走过来,看见阿珠手里的百越织锦,立刻用百越话问:

“你是澜沧江来的吧?我跟周农官学过几句百越话,能帮你翻译。”

阿珠眼睛一亮,赶紧把字条递给巴图:

“我叫阿珠,想领礼包,卖部落的织锦,上面有咱们百越的花纹。”

巴图帮她把字条递给吏员,笑着解释:“她是百越新商户,带了二十匹织锦,想租个小商铺。”

吏员很快拿来一个木盒,打开是“经商礼包”:

一口巧成城的小铁锅,十张通用商票(共一千钱),还有本《异族商户手册》,

上面用秦字和百越话对照着写着商区规矩,连“怎么缴税”“怎么找互助社”都有插图。

“这铁锅是给你煮吃食的,商区允许商户在门口摆小灶,煮点特色吃食能吸引顾客。”

吏员指着手册上的插图,“你看,安息的阿巴斯就煮**茶,罗马的马可烤面包,都能引客人!”

阿珠摸着铁锅,锅底厚实,边缘光滑,比部落里用的陶锅结实多了,她用百越话对巴图说:

“咱们部落煮竹筒饭最好吃,用这锅煮,香味能飘很远!”

巴图帮她租了个靠街口的小商铺,就在阿巴斯的香料铺旁边。

阿珠把织锦挂在墨家造的可调货架上,红的、蓝的、绿的,上面绣着百越的稻穗、孔雀,很快就吸引了路过的赵货郎。

“这织锦真好看!是百越的手艺吧?”

赵货郎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刚买的巧成城镰刀,“我媳妇就喜欢这种花布,给我留一匹,我用商票付!”

阿珠没听过商票,巴图赶紧解释:“这是大秦的通用商票,一张值一百钱,你收着,能兑铜钱,也能直接进巧成城的货。”

阿珠小心翼翼地接过商票,巴图帮她在账本上写“卖织锦一匹,收商票一张”,还画了个小织锦的图案,方便她记。

中午,阿珠按部落的法子,用新铁锅煮竹筒饭——把糯米、腊肉、香菇塞进竹筒,架在小灶上烧,香味很快飘满商区,路过的顾客都停下来问:“姑娘,这是什么吃食?真香!”

“是百越的竹筒饭,买织锦能送一小碗尝尝!”阿珠跟着巴图学的秦话虽然生硬,却透着淳朴,很快就围了不少人。

卖布的王婶也过来了,尝了口竹筒饭,赞道:

“好吃!比咸阳的炊饼还香!我买两匹织锦,给我闺女做嫁妆,再跟你学做竹筒饭!”

阿珠笑着点头,王婶递来两张商票,阿珠仔细收好,还从包袱里拿出块小织锦手帕送给王婶的闺女,惹得小姑娘直喊“谢谢阿珠姐姐”。

下午,吕雉带着商队的账房先生来商区巡查,看见阿珠的商铺前热闹,就走过来问:“姑娘,礼包用得顺手吗?铁锅好用不?”

巴图帮阿珠翻译,阿珠赶紧点头:“好用!铁锅煮东西快,商票也方便,不用带重铜钱,手册上的话我也能看懂!”

吕雉笑着说:“以后有困难就找互助社,或者找巴图,大秦的市集不分内外,你们卖好货,大家就愿意买。”

阿珠望着眼前的热闹,突然觉得咸阳不像陌生的地方——阿巴斯会帮她看摊,

赵货郎会帮她介绍顾客,王婶会教她咸阳的方言,连市署的吏员都很热心,这比她来之前想的容易多了。

傍晚收摊时,阿珠数了数,卖出去五匹织锦,收了五张商票,还剩十五匹。

她用商票兑了两百钱,买了些糯米和腊肉,准备明天再煮竹筒饭,还想跟阿巴斯学煮**茶,混着百越的茶香试试。

“阿珠,明天我帮你印双语价目表,把织锦的花纹名字用秦字和百越话写上,顾客看得更明白!”巴图路过她的商铺,笑着说。

“谢谢巴图哥哥!”阿珠把刚煮好的竹筒饭递给他,“你尝尝,咱们百越的味道。”

巴图接过竹筒,咬了一口,香得直点头:“好吃!明天我带太学的同学来,他们肯定喜欢你的织锦和竹筒饭!”

夜里,阿珠躺在商铺的小床上,手里拿着《异族商户手册》,借着油灯的光看上面的插图——有巧成城的铁锅制造图,

有商票的使用方法,还有咸阳市集的地图,她突然想起部落长老说的“大秦是个大部落,大家能一起过日子”,现在她信了。

第二天一早,阿珠刚煮好竹筒饭,巴图就带着几个太学同学来了,其中一个同学是岭南来的,会说百越话,还帮她翻译顾客的疑问:

“这稻穗花纹的织锦多少钱?能做件外衫吗?”

阿珠笑着回答:“一百二十钱一匹,够做两件外衫,买两匹送你个小织锦荷包!”

太学的同学一下子买了三匹,阿珠的生意更热闹了,连巧成城的工匠都来买,说要给家里的媳妇做新衣裳。

阿珠看着货架上越来越少的织锦,心里盘算着:等卖完这些,就用商票进些巧成城的陶碗,带回部落给长老们,再带些百越的织锦来咸阳,说不定还能让部落的姐妹们也来这里做生意,领这好用的经商礼包。

商区的晨雾又一次散去时,阿珠的商铺前挂起了新的织锦,铁锅上还煮着喷香的竹筒饭,

路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要么买匹织锦,要么尝口饭,阿珠的秦话越来越流利,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她知道,

自己在咸阳的日子,会像这竹筒饭一样,香甜又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