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26章 邯送极寒物资:暖炉车抵军营,将士冻伤率降九成

贝加尔湖以南的寒风,能把人的骨头缝都吹透。

王贲的北征军团大营里,士兵们缩在帐篷里,裹着两层羊毛毡还是冷——前几天下雪,

夜里温度降到零下三十度,光是冻坏手的士兵就有三十多个,冻伤率高达30%,

医官老吴的药箱里,治冻疮的药膏都快用完了,急得他直跺脚。

“李四,你的手别碰铁器!”

老吴拿着草药膏,往一个士兵红肿的手上涂,

“这铁在零下三十度能粘掉一层皮,你忘了上次张三的手粘在长矛上,撕下来带血的事了?”

李四龇着牙,哈着白气:

“吴医官,俺知道,可帐篷里比外面还冷,毡子裹着都没用,不碰铁器也冻得慌。

要是能有个能烤火的东西就好了……”

他话音刚落,远处的驰道上就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不是马蹄声,是车轮碾过冻土的响动。

哨兵突然大喊:“是章邯将军的车队!送极寒物资来了!”

大营里瞬间炸了锅,士兵们都跑出帐篷,

连手上涂着药膏的李四也忘了疼,踮着脚往远处望。

只见一列长长的车队,在雪地里像一条黑色的龙,

最前面的马车上,装着个黑黝黝的铁家伙,烟囱里还冒着淡淡的白烟。

一、暖炉车亮相:铁炉冒暖烟,寒营添暖意

章邯跳下车,身上的玄甲沾着雪,却笑得爽朗。

他走到那个铁家伙旁,拍了拍炉体:“弟兄们,这是巧成城新造的‘暖炉车’,烧煤的,

一炉煤能烧六个时辰,帐篷里能暖到十度以上,再也不用冻得裹三层毡子了!”

士兵们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问:

“将军,这玩意儿真能取暖?

会不会煤气中毒啊?”

“烧的煤从哪儿来?

咱们大营里可没多少煤!”

章邯让工匠打开暖炉车的门——里面是个铁制的炉膛,

旁边有个盛煤的抽屉,烟囱从车顶部伸出,还能灵活调整角度。

“放心!

烟囱伸出帐篷外,煤气跑不了;

煤俺们拉了足足五十车,够大营用一个月,后续还会再送!”

他说着,让工匠往炉膛里添了些煤,点上火。

没过多久,暖炉车的炉体就热了起来,靠近的士兵能明显感觉到暖意,

连空气里的寒气都好像少了些。

老兵张三试探着把手放在炉壁旁,舒服得叹了口气:

“娘哎!

真暖和!

比俺家炕头还热乎!

以前冻得握不住矛,现在有这玩意儿,夜里值岗都不怕了!”

章邯又让人从马车上搬下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的羊毛袜、加绒的护膝,还有一管管红色的药膏。

“这羊毛袜是天驷城产的,里面加了驼毛,比普通袜子暖三倍;

护膝能护住膝盖,免得冻出风湿;

这药膏是老吴医官队特制的冻疮膏,比之前的草药膏管用,涂三天就能消肿。”

老吴赶紧凑过来,拿起一管药膏闻了闻:

“这药膏里加了雪莲和当归,确实比俺的草药膏好!

章将军,有了这些,冻伤的士兵肯定能少一大半!”

二、帐篷里的变化:热汤暖身,冻伤渐消

当天下午,暖炉车就被分到了各个帐篷。

李四所在的帐篷里,工匠帮他们把暖炉车的烟囱伸出帐篷顶,

添上煤,不一会儿,帐篷里就暖烘烘的,士兵们纷纷脱掉外层的羊毛毡,露出里面的铠甲。

“快煮点热汤!”

张三提议,“以前水刚烧开就凉了,现在有暖炉车,能喝口热的了!”

士兵们找来锅,倒上雪水,放在暖炉车的炉壁旁,

很快水就开了,放进去几块肉干和野菜,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汤。

李四捧着陶碗,喝了一口热汤,眼泪都快下来了:

“俺有半个月没喝过热汤了,以前喝的都是带冰碴的,现在这汤,暖到心里了!”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涂的新药膏,又摸了摸暖炉车的炉壁,

突然觉得,这贝加尔湖的冬天,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接下来的几天,老吴每天都去各个帐篷检查冻伤情况。

以前每天都有新的冻伤士兵,现在不仅没新增,之前冻红肿的手,涂了新药膏、待在暖炉车旁,也渐渐消肿了。

他拿着账本,兴奋地跑到王贲的营帐:

“将军!冻伤率降下来了!

从之前的30%降到3%,就剩几个严重的还在恢复,

九成士兵的冻伤都好了!”

王贲正在看章邯送来的物资清单,闻言抬头笑了:

“好!

章邯这趟没白来!

有了暖炉车和这些物资,弟兄们能安心守北境,

丁零人也能看到咱们大秦的诚意,归附得更踏实。”

这时,丁零首领律蒙带着阿骨来大营参观。

看到帐篷里的暖炉车,律蒙眼睛都直了:

“这铁家伙真能取暖?

俺们部落的帐篷,冬天能冻死人,要是有这玩意儿,

俺们的娃就不用再冻得哭了。”

章邯笑着说:“律蒙首领要是想要,下次送物资时,

俺多带几辆暖炉车给你们,再教你们怎么造,以后你们的帐篷里,也能暖烘烘的。”

阿骨拉着章邯的衣角,小声问:

“章将军,暖炉车能烤麦饼吗?

俺想吃热乎的麦饼。”

章邯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

“当然能!等暖炉车送到你们部落,咱们一起烤麦饼吃!”

三、协同护北境:物资连民心,冻土筑根基

章邯的物资车队,不仅带来了暖炉车和防寒用品,

还带来了巧成城的工匠——他们要帮丁零人建暖棚,

教他们怎么用暖炉车,还要在贝加尔城旁边建一个“极寒物资储备库”,

以后北境的军营和部落,缺了物资都能来这儿领。

工匠们带着丁零人,用预制木架和暖炉车的零件,

在丁零人的帐篷旁建了个小型暖棚。暖棚里放了一辆暖炉车,烧上煤,很快就暖和起来。

律蒙的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孩子,走进暖棚,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

“以前孩子夜里冻得哭,现在有这暖棚,再也不用怕了!

谢谢大秦,谢谢章将军!”

章邯看着这一幕,对王贲说:

“二五计划的协同,就是这样——巧成城造暖炉车,

天驷城产羊毛袜,老吴的医官队制药膏,俺负责运输,

最后送到弟兄们和丁零人手里。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王贲点头:“是啊,以前咱们只想着打仗拓土,忘了后勤也重要。

现在有了这些物资,士兵们少受冻,丁零人更归附,北境才能真的稳。”

没过多久,

“极寒物资储备库”建成了。

库里堆着暖炉车、羊毛袜、冻疮膏,还有足够的煤和耐寒麦种。

章邯让人在库里挂了块牌子,上面写着“北境共用,军民不分”——不管是秦军士兵,

还是丁零、匈奴的百姓,缺了物资都能来领,不用花钱,只需要登记就行。

有天,巴图(丁零的猎手)来储备库领羊毛袜,正好碰到章邯在检查物资。

他拿着羊毛袜,对章邯说:

“章将军,俺们丁零人以前总怕秦人,现在才知道,你们是真心帮俺们。

这羊毛袜,俺给俺家娃穿,让他记住,大秦是好人。”

章邯拍着他的肩:“巴图,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北境的冬天再冷,只要咱们一起,有暖炉车,

有羊毛袜,有耐寒麦,就不怕冻,不怕饿。”

四、北境暖冬:寒风里的希望,冻土上的新程

贝加尔湖的冬天还在继续,寒风依旧呼啸,但北征军团的大营和丁零人的部落里,却满是暖意。

暖炉车的烟囱里冒着白烟,帐篷里传来士兵和丁零人的笑声,

学堂里的孩子在暖烘烘的教室里读书,麦田里的耐寒麦虽然被雪盖住,却在土里积蓄着力量,等着春天发芽。

章邯要回咸阳了,王贲、律蒙带着士兵和丁零人来送他。

律蒙捧着一包新晒的鱼干,递给章邯:“章将军,这是俺们丁零人的心意,你带回去尝尝。

明年春天,俺们的耐寒麦熟了,再请你吃麦饼!”

章邯接过鱼干,笑着说:

“好!

明年俺还来,给你们送更多的暖炉车和种子,

帮你们把麦田种得更大,把暖棚建得更多。”

车队驶远,阿骨还站在雪地里,挥着小手喊:

“章将军,记得来烤麦饼啊!”

章邯从马车上探出头,挥了挥手,心里满是踏实——这趟北境之行,

送的不仅是物资,更是温暖,是信任,是大秦二五计划“融得进”的根基。

王贲望着车队消失的方向,对律蒙说:

“有了章将军送的物资,有了咱们一起的努力,这北境的冬天,再也不会冷了。”

律蒙点头:“是啊,跟着大秦,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冻土,会变成咱们的良田,这贝加尔湖,会变成咱们的粮仓。”

寒风还在吹,但吹不散帐篷里的暖意,吹不散人们脸上的笑容,

吹不散北境大地上,那股向上生长的希望。

章邯知道,这只是极寒物资保障的开始,以后,

还会有更多的暖炉车、更多的防寒用品、更多的种子,

送到北境的每一个角落,为大秦的二五计划,为北境的安稳,为百姓的好日子,筑起最温暖、最坚实的屏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