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76章 台夜谈:谋远虑深,擘画大秦

咸阳宫的章台殿,烛火燃到深夜。嬴政卸下朝服,只着素色锦袍,与赢欣相对而坐,案上温着西域的葡萄酿,酒香混着炭火的暖意,驱散了君臣间的拘谨。

殿外的风雪敲打着窗棂,殿内却只有坦诚的交谈,像老友闲话,却句句关乎大秦的将来。

一、菜鸟营:雏鸟成鹰,各赴其途

“第一批菜鸟,如今都能独当一面了。”嬴政呷了口酒,目光落在案上的《菜鸟功名录》,上面记着赢侈在天驷城驯马、李信在巧成城管账、胡亥巡视纠偏的事迹,字迹已被翻得模糊。

赢欣点头:“赢侈带的马队,上个月在葱岭击退了匈奴游骑;李信算的工坊账,分毫不差,萧何说‘比老吏还精’;

胡亥……”他顿了顿,笑了,“这小子变了,在赵地见菜鸟营训练松散,愣是守了半月,亲自教叠被子、练枪术,当地郡尉说‘比监军还严’。”

嬴政放下酒杯,指尖在名录上敲了敲:“扶苏在西疆护粮道、理户籍,也历练得差不多了。

让他回咸阳吧,跟着李斯学学刑律,跟着蒙恬看看军制——他是长公子,将来要担的,不止是西疆的粮道。”

赢欣应道:“臣也正有此意。扶苏沉稳,却少了些锋芒,回咸阳经经事,能更周全。”

“至于胡亥,”嬴政话锋一转,“让他继续巡视。别只盯着菜鸟营,去看看各郡的工坊、农田、市集。他以前觉得自己是废物,现在知道‘做实事能立住脚’,就得让他在外面多摔打——摔打够了,才知道大秦的难处,才懂怎么护着百姓过日子。”

赢欣想起胡亥在定远查账时,为了核实一户流民的田亩数,顶着烈日跑了三十里地,回来时草鞋都磨破了。“他现在见了西域新户,会主动教简体字;见了工匠,会问新器的用法。再跑两年,怕是比我还懂民间疾苦。”

二、商税利:流通活脉,藏富于民

“说到百姓过日子,”嬴政忽然道,“你在西疆让吕雉通商路,税轻却利厚,这法子好。”他拿起案上的商税账册,“咸阳的商栈,上个月从西域运来的羊毛、玉石,卖得比绸缎还火;

关中的铁器、曲辕犁运过去,西域人抢着换——一进一出,商税就多了三成,还没让百姓觉得苛。”

赢欣道:“商者,流通也。把东边的布帛运到西边,把西边的良马换回来,百姓有得用,官府有得税,何乐而不为?

臣在西疆定的商税,只抽‘什一’(百分之十),还免了过路的‘关津钱’,商队都说‘去西域比在关东赚得多’,自然愿意跑。”

“就该这样。”嬴政拍案,“明日让李斯改《商律》:凡跨郡通商者,税减为‘什一’;运农具、种子、医书去边疆的,免税;谁敢私设关卡乱收费,斩!”

他看向赢欣,“你让吕雉在咸阳设‘西域商栈’,把西疆的特产摆出来,让老秦人也尝尝葡萄酿、摸摸汗血马的毛——知道西域好,才更愿去西域。”

赢欣补充:“臣还想在巧成城设‘商学’,教商人算阿拉伯数字、写简体账,再讲讲各郡的物产、路情。商人懂算、懂路,流通才快,税自然多。”

嬴政笑了:“你这脑子,总能想到根上。商学要办,还要请老商帮着教——别只让文吏瞎掺和,他们哪懂‘一船羊毛换多少铁器’的门道?”

三、技校兴:术业专攻,百工争辉

“说到‘学’,”赢欣顺着话头,“臣在西疆设技艺学堂,只教农、工两科,还是窄了。臣想办‘百工技校’,分门别类,教真本事。”

嬴政来了兴致:“怎么分?”

“分四科:农科教育种、堆肥、水利,请农家弟子主讲,带着学生在田里实操,学不会堆肥就不准毕业;工科教锻铁、造车、织锦,墨家、公输家的人当先生,学生要亲手造出合格的连弩、曲辕犁才能出师;

商科就是刚才说的,教算账、辨路、通语言;还有医科,教治人、治畜,学生要能认出五十种草药,会接骨、熬药,才算成。”

赢欣拿起案上的连弩零件:“比如这弩机,技校的学生不仅要会装,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装射程远’——既懂手艺,又懂道理,才是真工匠。”

“好!”嬴政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朕准了!就在咸阳、洛阳、临淄、定远各设一所,生源不限——秦胡子弟、流民娃子、官吏家眷,只要肯学,都收。学费全免,还发‘月米’(每月一石米),让他们安心学。”

他回头道:“给各学派下旨:儒家别总讲‘礼’,去技校教识字、写账;墨家别只藏着机关术,把‘水力锻锤’的法子教给学生;农家别守着老经验,把‘耐寒麦’的育种法传下去。谁教得好,朕赏他‘国师’称号,让他的学问刻在石碑上,传百代!”

赢欣笑道:“这才是真‘百家争鸣’——不争空谈,争着把学问变成百姓的饭、士兵的弩、地里的粮。”

四、通婚育:血脉相融,疆土永固

“百姓有饭吃,士兵有弩用,还不够。”嬴政坐下,语气沉了些,“西疆的根,终究要扎在‘人’身上。你在那边鼓励秦胡通婚,生娃有奖,这事要往全国推。”

赢欣道:“臣已让牡丹在润疆城设‘婚介坊’,秦兵娶西域女子的,官府送彩礼(布十匹、酒两坛);西域男子娶秦妇的,分田时多给两亩。

上个月就成了三百对,有户秦兵家添了对双胞胎,按规矩赏了二十两银,全村人都来道贺。”

“赏得还不够。”嬴政道,“传旨:凡秦胡通婚者,男方免徭役三年;生第一胎,赏粟米十石、布五匹;生第二胎,再赏牛一头;生第三胎,直接赐‘公士’爵(最低等爵位,有田租优惠)。”

他看着赢欣,目光深远:“西域的新户,认秦字、用秦犁,再和秦人结了亲,生了娃,那娃身上流着秦胡两家的血,还会把这里当外人的地吗?关东的六国旧民,娶了秦妇,生了娃,还会念着旧国吗?”

赢欣想起润疆城的西域妇人,正跟着秦妇学做馒头;秦兵的西域妻子,正用秦话教孩子背《大秦少年说》。“臣明白了。血脉融了,心就融了;心融了,疆土就稳了。”

夜谈方歇,曙光已现

烛火燃到尽头时,殿外已泛起鱼肚白。嬴政推开窗,风雪停了,天边露出一抹微红。“你看,”他指着东方,“天要亮了。”

赢欣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仿佛看到咸阳的技校里,学生们正在锻铁、算账;看到驰道上,商队赶着满载货物的马车西去;看到菜鸟营的少年们,正扛着枪往边疆走;看到润疆城的田埂上,秦胡夫妇正一起播种,他们的孩子,在旁边用简体字写着“家”。

“这些事,不是一天能成的。”嬴政道,“但只要方向对了,一代一代往下做,总能成。”

他拍了拍赢欣的肩,“你在西疆种的种子,朕在咸阳给你浇水。等泽儿长大了,让他看看,咱们爷俩打下的大秦,是什么模样。”

赢欣躬身,声音里带着滚烫的热:“臣遵旨。”

殿外的晨钟敲响,惊飞了檐下的雀。新的一天开始了——咸阳的商栈要开门,技校的先生要备课,胡亥的巡视队要出发,西疆的流民要下地。

而章台殿的夜谈,像一粒被晨露浸润的种子,终将在大秦的土地上,长出遮天蔽日的浓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